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研究多模态语篇的分析方法———视觉设计语法,对促进电影、电视剧等视觉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视觉设计语法的角度分析电影《变形金刚》的一幅海报,挖掘这幅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从而了解这幅海报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这部影片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电影海报利用图像、颜色、文字等多模态来构建意义,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尝试从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电影《禁闭岛》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三者是如何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视觉语法这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北京之旅"旅游海报为例,分析了海报语篇文字与图像两种模态间的互动与协作的工作机制,探究了旅游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过程,从而证明了多模态理论在旅游语篇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该研究对旅游宣传海报的制作和设计、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 Kress & van Leeuwen视觉语法理论和 Lim 综合多符号模式为理论框架,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语篇为语料,分析了语篇中图像、文字、颜色和印刷版式等各种符号资源在建构语篇概念意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阐明语篇意义建构过程中符际间通过互动和协商不仅建构了语篇的意义,还体现了语篇背后所暗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的互动意义理论入手,对浦东开发区机场网站图片库中的图片进行了解读和剖析;详尽阐述了多模态语篇中图像因素和受众"互动"的先天优势;验证了图像因素对合理构建浦东机场网站,充分宣传机场功能,树立机场鲜明形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视觉语法理论对分析网站宣传语篇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集声音、语言、图像等多种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动态多模态语篇。电影语篇中的各种模态符号系统均具有意义潜势,能够发挥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模态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维度对电影《美女与野兽》(2017)的几个典型场景进行阐释与分析,发现电影语篇中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之间存在相互补充、互为强化的关系,三者相互整合与协作,共同构建影片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兴起从符号和语篇两个层面拓展了传统语篇分析的研究外延,其中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建构起来的视觉语法为语篇中视觉符号的解读提供了操作框架。立足该框架,通过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主题海报的呈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移植性应用视觉语法分析方法的同时结合中国文化语境对其分析过程进行本土化填充,不仅能深化既有研究,也能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拓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这一理论背景,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VG)为基础,以O’Halloran电影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为工具,对电影《黑天鹅》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深入理解电影语篇意义建构过程,旨在验证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语篇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升电影欣赏水平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语篇分析呈现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有效途径。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建立的视觉语法为分析图像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对一则环保广告图像和语言意义共建的分析,验证了视觉语法对分析带有图像的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电影海报具有多模态性,它可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实现意义的表达。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别从文字、字体、图像和色彩等方面来分析电影《归来》的海报,旨在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个模态共同作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而能够有效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揭示语篇中文字资源、图像资源以及图文资源的结合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来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冯锵 《考试周刊》2013,(71):27-28
信息时代,语篇分析呈现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有效途径.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建立的视觉语法为分析图像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对一则公益广告图像和语言意义共建的分析,验证了视觉语法对分析带有图像的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从多模态的角度解读一则公益广告。文章对广告中的语言文本进行了元功能分析,并对广告中出现的图片进行再现、互动、构图意义的分析,旨在揭示视觉与文字两种模态互动构建语篇意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对2013年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的"光屁股小男孩抢镜李克强"的新闻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分析重点包括:语料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料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其目的是揭示电视新闻是如何通过镜头画面在动态多模态语篇中构建意义以及多模态解读对理解新闻事件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也证明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系统的、全面的、可行的解读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也是一种公众艺术。它通过对平面视觉元素的艺术加工,来实现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目的。以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来探讨电影《致命ID》海报,在揭示其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与效果的同时,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以及观众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并为心理悬疑类影片海报的赏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多模态语篇中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呈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式意义三方面浅析"兰州三炮台"这一具体实物符号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许思齐 《现代语文》2014,(2):117-119
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视角,结合视觉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从文字、视觉和听觉三个层面,对一则男性彩妆的电视广告中的男性性别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在西方兴起,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文章以Kress&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语料和理论,以电影《一代宗师》宣传海报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及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分析了怎样用多模态手段来解读电影海报和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像和文字如何在海报中构建完整语篇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