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遵宪和丘逢甲同是晚清客家名人,“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两人自1889年京城相识便结下了忘年之交,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经常书信往来和诗歌酬唱,交情甚笃。学界对他们的交往有着不同的解读,或认为“诗坛争雄”,或认为“亲密无间”。通过再梳理黄、丘的文字因缘,提出了黄、丘的诗歌酬唱和交往是自觉的,彼此并无意于诗坛争雄,但唱和的频繁程度和唱和中大量用典的现象,给时人造成了诗坛争雄的印象观点。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评价黄、丘的交往,即回归他们本身,回归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回归诗歌以及“诗界革命”。  相似文献   

2.
首次读《岭云海日楼诗抄》时,接触到《题康步崖中翰(詠)出塞集》等诗,稍后,涉猎到韩师历史资料,知道“惠潮嘉师范学堂”首任校长为康咏,福建长汀人。后来得到康咏的《漫斋诗稿》,和仙根工部诗竟有二十四首。为丘逢甲为韩师,很想探索二先生交往情况,教务忙冗,至于今日。 康咏生平述略 康咏,号步崖,福建长汀人。同治元年(1862)生,19岁举茂才,21岁乡试举前列,后来为伪满大汉奸郑孝胥乃是科解元。28—29岁(1889—1890)曾游塞外。庚寅(1890)科场不售,辞别亲友南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杰出的爱国诗人,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巨大悲痛发生的激烈碰撞,产生了其诗歌的悲剧思想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他苍凉悲慨,凌厉雄迈的悲剧意象美。  相似文献   

4.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身遭故园沦陷、壮志难酬之不幸,其诗歌有动人心魄的爱国情感和浓郁的思念台湾、收复台湾、统一中国的情怀,其诗歌自成一家,豪迈雄健、凌厉遒劲,善用比喻、寄托遥深,以文为诗、伸缩自如。  相似文献   

5.
丘逢甲一生跨海峡两岸,且有出游南洋的经历,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研究具有起步晚、范围广、欠深入、争议多等特点,从对其人其诗研究的历程着眼,主要梳理了大陆及台湾有关研究线索,并通过对其诗歌研究特点及现状的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8 95年抗日保台的兵败 ,是丘逢甲一生的重大转折。丘逢甲从台湾内渡后回粤十余年生涯中 ,乐于乡土 ,关心乡情 ,热爱家乡名胜 ,敬仰家乡先贤 ,同情百姓疾苦 ,兴学育才 ,他的所见所闻、所交所往 ,都是与客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作诗文以及行踪活动 ,无不洋溢着他对客家祖籍地的热爱、对客家人的情愫 ,反映了丘逢甲作为一个客家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种纯朴自然的客家情结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 ,丘逢甲是一位壮烈的民族英雄。但由于种种原因 ,其英雄主义特质一直未被人们认识和承认。本文从丘逢甲的英雄观、英雄壮举、影响其英雄评价的原因等 ,对其英雄主义精神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2-17
丘逢甲悲壮诗风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经世、忧患的儒士意识与报国无门的处境,奠定了其悲壮诗风得以产生的心理基础;痛失桑梓的遗民情怀与卷土重来的志向,则为其悲壮诗风的萌发提供了厚重的情感积淀;他对诗歌载道训世功用的自觉追求,又为其悲壮诗风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撑。这三方面也是丘逢甲诗歌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丘逢甲的生命历程仅仅 4 9个春秋 ,但他处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国内政治风云突变的中国近代 ,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转变。即由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由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知识分子转变 ;由投笔从戎 ,武装抗日保台向坚持实施“教育救国”的转变。丘逢甲的经历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变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10.
《柏庄诗草》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丘逢甲的一部早期诗集。其中的《虫豸诗》50首,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象、明白晓畅的语言、水乳交融的用典、含蕴深刻的哲理、强烈的讽刺意识、深沉的爱国情怀,令人读后顿觉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学习和研究这些作品,对我们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在任中国首届驻日本公使馆参赞期间,深受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与明治思想界的重要启蒙思想家加藤弘之、福泽谕吉、中村正直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这种经历成为其形成渐进式立宪思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复杂的悲剧美也是丘逢甲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在丘缝甲的诗歌创作中,他把现实生活的悲剧痛感转化为学作品的悲剧美感;悲壮之美、悲愤之美和悲怆之美使其诗作具有更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近代维新派中较系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少数“先进中国人”之一 ,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 ,他是实施变革最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加强对黄遵宪及其维新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把戊戌变法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与《日本国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填补了近代中国日本资料方面的空白,进一步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其视野真正定位于整个世界。他在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学习日本维新改革的政治主张,启蒙了中国人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救国的尝试性处方,成为中国维新变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丘逢甲1910年游览罗浮山所创作的一些记游诗作一粗浅分析探讨,以期展现丘逢甲这一时期的心理活动和理想脉搏。  相似文献   

16.
张永芳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1):11-12,17
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往往通过赠物赠言传递情意。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与其改良派战友间的友情和斗志,曾通过两方砚台和两篇铭言得到披露和见证。这一细节很有历史价值,不应被后人遗忘。  相似文献   

17.
法律近代化离不开法律名词的近代化。中国法律新名词源于西方,而取法于东邻日本。先进的中国人在取法日本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其中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行文最早,影响最大。《日本国志》内存有大量近代西方法律新名词,近代中国人通过学习它,迅速地掌握了西方近代法律术语,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日本国志》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块巨石,黄遵宪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