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大学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高地,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灯塔。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立足山东大学120余年悠久办学历史及其积淀形成的“文史见长”学术传统和特色优势,对综合性大学如何利用平台优势进行文化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高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育人成效提供指导。高校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拓展优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社会服务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血脉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有着以文化人的重要育人功能。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信息媒介样态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泛在化、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也带来了文化育人的数字化革新。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优化,有着规避陷入技术伦理的价值导向、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目标、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价值诉求。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表现为:传统性文化育人观念、单调性育人内容供给、割裂性文化表达形式、僵固性文化育人机制。基于此,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优化,应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认知度,强化数字化赋能及数字化媒介载体创新意识,完善数字化教育共享平台,以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理念、内容、方式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和摇篮,然而,目前高校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却遭遇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在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当中,培养有内涵、有素质、高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思想文化的源泉。高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弘扬核心价值,立德引航;培养家国情怀,爱国履责;彰显华夏特色,启智润心。笔者通过构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文化引领机制模型,探索更新理念、巩固阵地、扩大受众面和提升效果等四大保障机制,力图促进多维度、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发挥更大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7.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薄弱,高校相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科学认识、明确意义、梳理关系、分析原因、把握方法5个方面具体分析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地位、角色、症结与实效,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9.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的铸魂育人使命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为研究起点,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实践进路。采用文本分类法、语义分析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真善美”文化基因,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研究结果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注入文化基因,又能以文化人厚植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研究结果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理论思考,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仪式教育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体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仪式所具有的道德教化、组织凝聚、文化传承等功能,能够将其本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其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提升中华优秀传统仪式教育的育人成效,要挖掘传统仪式教育的内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加活动的深度;要丰富传统仪式教育的内容,发挥参与主体的自主性,增加活动的体验度;要创新传统仪式教育的形式,与时俱进进行转化发展,增加活动的时代感;要拓宽传统仪式教育的载体,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增加活动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为契机,通过调查了解小学当前书法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书法艺术日渐衰微的基本原因,结合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将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本文从国家的重视程度及大学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入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方面在大学生中加以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集合和总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题中的应有之义。继承和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阅读、文化感知、舆论引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育人"效应,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更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树立人本理念、培养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企业的凝聚力等方面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以保证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其文化自豪感,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更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6.
学科教学需要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包括:依据学情特点和教材内容,积极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氛围;基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精心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与作业;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合理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方案等。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要深刻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台,激活传统文化魅力,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证,对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为学生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数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数学学科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围绕中考数学试题“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个问题,以近5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对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数学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载体形式2个维度,分析探讨中考数学试题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命题特征,以期全面提升数学教与学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存与发展所形成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意志的缩影。高职英语教学积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定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有益之策,是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必由之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兼顾课堂学习资源的构建,优化教材编写,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学习渠道,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综合素养,坚持教学形式创新和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