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塑造,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对中国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国家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是法治国家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改变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现状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提出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中学生是未成年刑事犯罪的主要群体,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极其重要。我国中学法治教育一直都在进行,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从整个国家高中教育体制来看,对于高中生的法律教育还缺乏目的性,也就是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到底是培养什么法治意识,应当培养学生的何种法治观念,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为高中生法治教育指明方向,而最为高中生,也必须要增强自己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环境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法律意识水平对于整个社会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程度。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已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当务之急。高中思政课是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结合思政课元素开展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强化专业责任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法治教育融入髙中思政课,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法律视野,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於艳萍 《教育与职业》2007,(30):162-163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程度关系到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尽管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自觉心理和习惯有待提高、法律知识的知晓程度不高、实用主义思想严重、权利义务认识偏差等问题.因此,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学校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师也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采用互动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在课外互动交流等方式增进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民法治观念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就成为公民法治观念培育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如何对法律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进行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改革,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一步明确高校法律课教学的目标,同时通过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法律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强调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可见,学校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报告强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人才培养和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笔者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法治建设之精神.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德育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要想构建一个道德、法治文明的社会就要从教育抓起。随着2017年的课程变革中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变更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改革证明了国家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的保护手段,而努力培养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则是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开展思想法律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在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要广泛形成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必须抓好思想法律工作。重点要教育广大党员守法和严格执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榜样。要突出对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思想法律教育,提高公职人员"为政在法"的法律意识。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教育,保证依法治国主体的连续性、继承性。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条件下,法律意识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观念先导。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生力军,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适时性,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阐述学校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整体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  相似文献   

14.
法律意识是人民对现行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理解、遵守和执行,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法制教育应从学生抓起,高校除了将法制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材外,还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法制理念深入人心.但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对法治意识的内涵和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意义进行...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载入宪法。这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将从人治走向法治。依法治国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培养或更新、良性法律制度的创设、权力的法律制约等等。其中,法律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的培养,成为  相似文献   

16.
开展思想法律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扼要,在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要广泛形成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必须抓好思想法律工作。重点要教育广大党员守法和严格执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样样要突出对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思想法律教育,提高公职人员“为政在法”的法律意识。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教育,保证依法治国的主体的连续性、继承性。  相似文献   

17.
谷骞 《文教资料》2015,(2):157-159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法治观念的强弱关系到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发挥"基础"课对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作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三条路径,以希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铸造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张秀国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一项崭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社会的骨干,要实现依法治国的...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法治教育理念亟须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思路。当前,法治敎育理念亟须从注童普及法律知识;ti注童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敎育思路。策划者说我们都有一个"法治梦":法治为王,国家依法治理,事事依法办理,人们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在法治光辉的照耀下,社会有序运行、和谐发展。实现"法治梦",基础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确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就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侧重于在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