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古诗词解析类题目渐成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而鉴赏诗歌的情感又是历年古诗词鉴赏中必考的知识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的感情时,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一、"显性"感情所谓"显性"的感情,是指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并不需要我们大费脑筋去揣摩,而是直接从字面上去把握它的情感倾向。1.标题显情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优秀的诗歌标题自然也能眉目传情。首先,  相似文献   

2.
田举  丁军 《教学随笔》2013,(7):18-20
<正>古人云"汝果欲为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师若要学生写出思想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到书堆中去看、去听、去嗅、去感知、去领悟、去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说真话、诉真情才是文章自成高格的关键。这就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留心采撷至真、至纯的东西,至诚之心写至情之文。一、觅得"活水"酿真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情实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感情。因此,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觅得"源头活水",酿造真情"琼浆"。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指导朗读去传导感情,创设情境去激发感情,品读重点词、句、段去理解感情,引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教育家叶圣陶在《作文论》中如是说。"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为文章的灵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的第一等。"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基础上的升华,是指在文章中表达的对社会、人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恳切、自然的感情,并非人云亦云,更不是无病呻吟。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在写作抒情的时候,大都存在几个常  相似文献   

6.
杨红英 《考试周刊》2013,(23):43-43
音乐和语文都是艺术,它们"直指人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让人去听,去读,去欣赏。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提升人的情感、气质及修养。音乐善于表达感情,最容易引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音乐,不仅是引入"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的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朗读重在一个"情"字,在感情朗读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产生"感情"、蓄积"感情"、释放"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艳霞 《考试周刊》2013,(97):45-4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靠读;课文的理解,靠读;体味课文的感情色彩,靠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靠读。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流利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0.
李静 《成才之路》2010,(32):37-3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接近小学生生活环境的文章,文章措辞优美,语境丰富,内容浅显易懂,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文章,从而带着自己特有的感情去朗读课文。但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胡增发 《语文天地》2011,(18):31-32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的感染力的大小决定于三个条件: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艺术家的真挚程度如何,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写出来的感情深度如何。"对这段话加以分析,可以看出文学作品要有感染力,离不开感情。文学大师充分肯定了感情的价值。看到这里有些同学会说,我有情感,可就是写不好作文。笔者想说,你固然有情感,你的情感有何特点?不妨让我们走进文章中去分析这几首诗词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可能溅起一片涟漪。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你去发现这片海洋的宝藏。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我们说,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去融化。文本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生命。语文课堂本就是个充满感情,注重情感教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肖立 《新读写》2008,(6):59-59
感情是写作的激素。每—篇文章都有一条情感线,它是文章的灵魂,少了它,文章便少了灵气,少了魅力;有了它,文章就有了感情色彩,就能用一种真诚的情感去感染别人。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基础上的升华。"真情"是生活中的永恒主题,饱含真情的文章人人爱读。古有字字句句皆血泪的《陈情表》、睹物思人更可悲的《项脊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在享受声像和多媒体等便利时,也渐渐步入了"虚化"的境地.它们主要表现为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生动,片面地追求表面上的效果,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我们才能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情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首要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否则它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人们欣赏文学,也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这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感言,也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经验积淀.王老师在语文教学课上,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显示出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中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单纯地去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感情是文章的灵魂。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之一。从阅卷情况看,凡浸润真情实感的文章,均能获得阅卷老师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层面去进行精细化指导,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实现言意共生,生成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