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心”疏忽,不细心。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有粗心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临近高考一个月,考生在进行完第一轮的复习后,高考中基础的内容已掌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题目都在考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可是很少有同学把自己会做的全能做对了。高考成绩理想的,往往不是聪明的考生,  相似文献   

3.
不少的同学在解数学题时往往错了还不知错在什么地方,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事后总怨自己粗心.以下两点建议能帮助同学们改正“粗心”这个不良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静进     
每一年高考考场上都有无数身残志坚的高考生,他们用自己百折不挠的努力与命运做斗争,靠自己顽强的毅力通过高考圆梦大学。在上一期的“非常看点”栏目中,我们专访了双耳极重度失聪后,今年以560分(高出四川省理科重点线41分)的高考成绩考上暨南大学的石城川同学。  相似文献   

5.
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听到一些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马虎”、“不用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了一出现错题就归为是自己粗心、马虎。事实上有不少错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或不会审题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4年高考的临近,同学们都在紧锣密鼓的复习中,但有时考生认为自己已经复习很全面了,在做题时仍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错,让大部分考生防不胜防.掌握正确的考试方法,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分,还会帮助考生在高考中正常乃至超常发挥.笔者经过数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在高考做题时至关重要的“五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肖汉明  张晓峰 《求学》2004,(5):43-45
每年高考之后全国恐怕有成千上万名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抱憾终生。究其失败的原因。无非是估分不准、定位不合理、“冷”“热”不搭配、“梯度”没拉开、“调剂”不服从……但是有一部分考生高考失败却不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遵守规矩”,反而输得更惨,而那些“背道而驰”的考生却往往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困惑,我们搞了一次针对性调查,通过对数百份高考志愿表的研究。发现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确实值得人们深思。现结合几个实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卷几乎年年都出现答案有争议的题目,正是这类“异常题”作祟,让不少考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失去分数优势而面对近在咫尺的“理想”之门怅然叹息。笔者以为,考生如果早有心理准备,考时又能积极应对,“异常题”的失分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为此,本文选几例近两年高考中出现过的“异常题”加以解析,希望对参加2005年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佚名 《教师博览》2008,(9):10-12
2008年的高考终于在一片“苦尽甘来”的氛围中悄然落幕。 煎熬仍在继续。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考生们并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对答案、估分数……几乎每个考生都在焦急等待高考分数公布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解决问题出错时.如果再请学生认真地读一读,思考一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改正确。也不止一次地听家长抱怨“明明会做,但就是做不对”。我们大多把这种情况认为是孩子粗心。其实根本原因是由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湘军 《成才之路》2014,(21):I0001-I0001
高考结束了,千万名考生或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无论结果如何,每一名同学都将迎接新的挑战,都将直面人生,思考未来,在“成长、成才、成功”的道路上接受严峻的考验。何谓“成长、成才、成功”?“成长”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青少年走向中、老年的过程,“成长”始终伴随人的一生。“成才”是指通过接受系统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成为有一技之长的行家。“成功”则是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某一行业的权威,是事业有成,是功成名就。“成长、成才、成功”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成长是根本,成才是关键,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所教的学生能金榜题名。但这毕竟都是良好的愿望,尽管当今时代人人渴望成功,崇拜成功,但真正登上事业高峰的成功者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都将在成长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在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度过人生。高考失利,学生和家长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都可以理解。但高考分数并不是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一次高考绝对不能定终身。影响成功的因素无非是天赋、勤奋和机遇,但这些均因人而异。人的一生并非总是与成功相伴,更多的是要面对挫折和失败。青少年处在成长和充满幻想的年龄,高考失手了,有的同学自我否定、自甘平庸,处于绝望之中,产生烦恼、迷茫、自卑,这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考英语命题有个新特点,就是有不少高考题是考查某些“难认”副词的用法。这类题与其说是在考查副词的用法,还不如说是考查考生是否“认识”这些副词——因为这些副词都比较“长”(多于8个字母),同时也比较“难”(对许多基础不好的考生来说可能是生词)。事实上,只要考生能认识这些副词,然后分别将其代人句子,意思最通顺的即为最佳答案。请看几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重视物理表达,处理问题时,经常表达不当.而“物理学”的本意旨在阐明事物的道理,因此物理表达能力的高低,恰恰反映了同学的物理综合素质.尤其自2000年开始的“3 综合”高考改革,更是加强了对表达能力的考查,应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高招首次实行“知分填志愿”,但考生志愿严重“扎堆”,让这一政策备受考验。武汉市一位招生考试专家说,近年来,湖北省考生家长对“知分填志愿”呼声一直较高,因为这样考生可更清楚自己在全省的排位,便于更准确选校,减少“拉郎配”等现象。但事实证明,知分填志愿却很容易导致志愿“扎堆”,因为考生只知道自己分数很不错,便贸然填报心仪的大学,不知很多同分数段的同学都填报了该校。  相似文献   

15.
材料作文对标题的要求是“自拟”.这就为广大考生“秀”出自己的写作实力和特长提供了一方平台。为了帮助考生擦亮这文章的“眼睛”,本文以2012年高考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文为例,谈谈材料作文如何拟题。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时,一座城市,要如临大敌,警察全面出动维持秩序;一个家庭,要全体出动,各司其职,为家中的考生保驾护航。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在“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媒体毫不吝惜版面,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家长和考生如何“衣食住行”,细节到“打的”要准备好零钱,出门要带好手纸……  相似文献   

17.
“粗心”是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通病”,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一再提醒,然而还是听到这样的抱怨:“唉!题目又不难,本应做得对,就是一时粗心大意而弄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学习中的大敌,那么如何防止粗心呢?本文就粗心的原因及采取的策略作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考历年重视对守恒思想的考查 ,其中包括体积守恒 (主要是流体体积守恒 ,其实质是质量守恒 ) .有时在压轴题里也以体积守恒作为重要的隐含条件 (比如2 0 0 1年全国卷、2 0 0 2上海卷 ) .由于体积守恒的非公式性和隐蔽性 ,往往不易被考生所注意 ,又由于它的几何关系不明显 ,往往被考生粗心错用 .然而 ,“体积守恒”的灵活应用实际上是“一般能力”的外显 .“体积守恒”类试题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以及运用几何图形进行表达和分析的能力 .体积守恒试题最早出现在 1985年全国高考卷中 ,以后陆续 (包括上海卷 )共考查过 10次…  相似文献   

19.
高考命题都是通过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在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仅仅依靠背诵是绝对不能奏效的。近年来的高考已反复证明,背诵的知识只是“知道”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理解,便不是“知识”。凡只是“知道”的知识,都不可能灵活运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需要在学习和复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2年第4期、第5期连续刊发“高分落榜”的相关文章,在考生、家长、高校及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高分落榜”不仅关系着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是关系到整个高校招生的一件大事。我们的目的是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本刊又特别约请南京大学招办主任黄细良,浙江大学招办主任程艺,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韦泰旭分别就“高分落榜”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他(她)们的观点和看法纯属个人意见,但他(她)们的独到见解和看法值得一读,特别是对于即将参加2002年高考、对高考志愿即将作出选择的考生来说,无疑有可资借鉴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