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教育”你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孩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柯灌 《红领巾》2011,(12):5-5
一分钟你能够做什么? 一位美国的保险人员自创了“一分钟守则”,他要求客户给予他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介绍自己的工作服务项目。一分钟一到,他自动停止自己的话题,谢谢对方给予他一分钟的时间。他遵守自己的“一分钟守则”,而他的业绩也非常好。  相似文献   

6.
晓曦 《家庭教育》2009,(3):12-13
家长:儿子快6岁了,无论我叫他做什么,他都会跟我讨价还价。每天叫他自己穿衣时,他说给他买玩具或买吃的他才自己做,若你不答应,他就赖着不穿。要不他也会说:“自己穿衣了,我就可以不用自己吃饭了。”每天吃早餐时,他说:“你喂我,我就吃,要不然不吃。”大家帮忙,我该怎么教育他啊!  相似文献   

7.
晚年罗兰.巴特不再否定主体、作者,相反他越来越明确地坚持自己的作者主体性,这是因为他不再恐惧暴露自己的“想象物”。他的“想象物”,也就是他的隐秘的性倾向,他的真实的情感,还有他的私生活,属于克里斯蒂娃所说的“符号的”形态。此前的巴特慑于“象征的”律法而小心翼翼,不敢暴露自己的秘密,直到晚年他所深爱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才勇敢地站了出来,希望能在新的写作中战胜自己的恐惧。巴特的一生是一个巨大的文本,这个文本充满了矛盾,要想解读巴特,就得从他的“想象物”开始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做事,总有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想法。人活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中。有些教师太忙了,忙得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少时,教师就变成了一个“行者”。很多“行者”直到要退休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被动地活了一辈子。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的人总得过日常的生活。日常生活意味着这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脑子,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赞成和不赞成,有自己的满意和不满意,有自己的保卫或者反抗,有自己的参与或者不参与。总而言之,一个“日常人”如果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他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的行动受他自己  相似文献   

9.
罗素悖论     
一天。一个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一类。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发。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说明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做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三岁     
为了让儿子记住自己是庄稼人的后代,爱自己的故土,我为他取名禾禾。 禾禾3岁就喜欢问这为什么,那为什么。我们常常答不上来,就让他自己设法回答,他也真能自己回答。 一天,他久久注视着一棵小树。“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噢,因为它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斥责那个血腥镇压巴黎公社的侏德小丑梯也尔,是一个“大拇指般的小人物”,这个小人物妄想装扮成“英雄”,“他满以为自己是一个伟人”,“甚至能骗得他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谎言和自己的伟大。”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就是梯也尔一类的反革命侏儒小丑。他本来是一贯抵制和反对毛主席人民战争的可耻叛徒,却无耻地妄图把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记到自己的“功劳簿”上,欺世盗名,“把自己的耻辱拿来吹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一直都要求考生“联系(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比如2009年“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2010年“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2011年“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比起此前要求考生联系“社会实际”,只专注于对他人、他事、他物评头品足而弃“内省”于不顾的提法,更体现了清醒地“关注自身”“审视自我”“解剖自己”,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他事、他物的关系的价值取向。这就告诉考生,作文应注重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你的孩子原本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但是近来几天,他突然很反常地拒绝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你耐心地鼓励他:“妈妈相信你自己能够做到。”还是强势地命令他:“你是大孩子了,必须自己来做。”,他都很是不配合地摇摇头表示抗拒。为什么原本已经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现在却变成了不愿意完成了呢?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某初三年级同学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题作文(此题为200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其中多数同学应题而作,在文中表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或者写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但也有同学不愿依题而写,如一个同学就改题为《我看〈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他认为原题不适合他。“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宁他针对题目,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男生樊子阳     
樊子阳,我们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他脸上点缀着些深褐色的雀斑,嘴唇又大又厚,头发一根根直竖着,同学们都风趣地说是“火焰头”。他自称“樊爷”,虽谦逊自己其貌不扬,但言谈举止却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将风度。谁都知道我们的“樊爷”胸怀大志。他总一心想在我们一(3)班树立自己伟大的形象,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就说他那着装吧,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黄兴的道德境界集中体现为“无我”二字,他把忠于国家、民族,看作是自己立身处世的最高道德准则。他“敝屣权力,维护革命团结”,“一生清廉自守,以利国福民为自己行动的规范”,“在荣誉面前,有功不居”。“他用自己塑造的理想品格要求自己”。他不仅重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而且根据学其醇而避其醨”的原则,吸取近代西方文化思想中的有益的营养,磨砺成自己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8.
拥有自我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也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19.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忙碌了多年的章书记一下子清闲起来。对于这种状况,他非但没感到高兴,反而焦虑起来。他常想自己的心事。他是积极拥护这场改革的,并不因自己“失去了某些权力”而怨恨,只为自己目前工作太轻松而不安。为了避免“干预”的嫌  相似文献   

20.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我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游戏着。“哇———”一阵哭声响起,王超然咧着大嘴伤心地哭着。“怎么了?”我关切地问他。“老师,我的鞋提不上了。”他边哭边说。“不要紧,自己提上。”“我提不上,你帮我提好吗?”看着他伤心又无助的样子,我帮他提上了鞋子。“哇———”又是谁在哭呀?我循声望去,修亚菲趴在草地上哭。我连忙走过去,修亚菲满脸委屈地说:“老师,我摔倒了,你扶我起来吧。”“试一试,自己起来。”“我起不来。”她在和我纠缠。“你自己能行,自己起来!”我的口气有些强硬。修亚菲自己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