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的遏制了农村人口迅速增长的势头,农民生育子女的数目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改变农民对男孩的追求,这往往造成多生。为了理解农民的生育逻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高政治社会地位的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由于上面若干方面的原因,要实现农民生育行为的有效控制,指望农民自觉控制人口的空间很小,因此,国家必须对农民的生育行为进行强制性控制,否则,就可能导致农村人口的失控。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中国农民生育观的特点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大潮中,农民生育观呈现出明显的偏激性特点:喜欢多生不喜欢少生;宁愿生傻不甘于无后:盼生男孩不愿生女孩;热衷早生不愿意晚生;追求性快感不顾性后果。文章按照农民生育观特点的表现、评价、根源、引导的逻辑顺序进行展开,力求从这一突破口揭示中国农民生育问题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农民创业决策过程是将创业意愿转化成为现实的创业行为的过程,其决策过程具有一般意义的理性行为,也存在着非理性行为,文章在对农民创业发生机制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创业决策的非理性行为,进一步通过创业收益和成本的比较,从理性行为角度分析了农民创业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4.
论家族文化对当代生育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理性行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莉  周兰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220-223
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 ,受生理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本文拟就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原因及矫正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对策作一初浅探析 ,以引导大学生理智克服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微博舆论非理性包含舆论主体的非理性和舆论本体的非理性。微博舆论非理性的出现有社会、商家和用户媒介素养的原因。其形成过程包含舆论客体的出现、舆论主体非理性的出现以及舆论本体非理性的出现。舆论非理性对社会的危害体现在制造谣言、造成侵权行为、用媒体审判代替司法审判,乃至上升为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环境破坏行为的心理动因及疏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破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科的重视。心理学认为环境破坏行为的产生与行为者的态度、动机、消极社会心理和非理性决策等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态度理论、社会影响技术和责任归因等有助于改变人们的环境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9.
理性精神,是个人幸福、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非理性的认识和行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特别是网络信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舆论生态,他律与他治、蒙昧与盲从、极端与偏执、逆反与虚无、狂热与暴力等非理性现象,成为国家治理必须面对的难题。理性精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对公民个人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正确认识理性精神的实质,弘扬理性精神,克服非理性的"情绪病"。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基于人的实践活动也即人的行为的外化或物化的提升与进步,人的行为受其动机的支配,而动机是基于非理性因素作用内求的理性的外化及显现。非理性更侧重价值的追求,从而达到善和美的目的,是人的理性与全部行为的原动力。深入研究非理性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影响,对于解决由于理性缺陷而产生的问题,使社会朝着合规律性及合目的性相一致的方向发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农民的性别偏好及其生育行为的相关研究对个人与结构、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学术断裂未能提供更有效的解释路径,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在对"场域""惯习"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引入"阶层""资本"概念,对农民生育性别偏好行为进行微观剖析。研究发现:在村庄场域中,生育惯习是一种生育行为的"实践感",也是一种历史沉淀的群体认知和记忆;农民的生育惯习是一种策略性与选择性的实践过程;在同一场域和惯习中,不同阶层的"精英分子"和"村民百姓"对性别偏好的理解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决定人们生育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是生育意愿,城市知识女性既是生育行为的施行者,也是生育的主体,研究城市知识女性的生育意愿,对于今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很有帮助。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在影响城市知识女性生育意愿的社会诸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价值因素、经济因素、流动迁移和工作方式等四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多起农民工非理性讨薪事件的观察和研究后认为,农民工非理性讨薪的越轨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敌视情绪,而敌视情绪则是由“社会剥夺感”所造成。基于越轨、敌视与社会剥夺的关系分析,对消除农民工非理性讨薪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意识是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之间的联系,从心理账户的视角分析其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决策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退避行为是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主要表现为害怕竞争、交往焦虑等,大学生退避行为的形成有着社会、家庭、学校、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寻求社会支持、重构认知、提高个人控制感等方式来应对非理性的退避行为。  相似文献   

16.
性别作为人类学理论分析的一种话语,划分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社会又赋予了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使之具有了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传统社会中,男性都被赋予了养育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则被赋予了生育的责任,在这种行为规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对于处于中国西南部的侗族村寨,在这种社会性别规范下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又有着自己的特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几方面的因素.只有对影响其生育行为和生育观的因素进行根本性改革,才能扭转当地的生育现状,使其符合国家的政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为视点,全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经营的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顺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多层面强化广大农民的现代生产经营观念.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4,(A5):40-41
卡尔·曼海姆从"非理性要素"视角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内部冲突的重要根源,对于道德本身而言,非理性行为的存在平衡了绝对道德主义对社会不同阶层(利益集团)的伤害。非理性要素具有的特殊含义使社会成员能够在虚无主义的汪洋中找到存在意义的归宿地。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低生育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而低生育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则是生育意愿的降低、生育行为的不足及生育政策的限制。人口的发展总是受到客观人口规律的制约,为此,以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在对我国历史生育政策历时审视的基础上,从逻辑层面生育权回归、社会层面家庭决策转变、政策层面制度优化设计等,绘制出新时代人口政策改革的“中国图景”。  相似文献   

20.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自身生育目标或生育行为的主观愿望,由生育数量、生育性别和生育时间构成。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以及一些不能预见的因素等,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考察其对生育意愿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