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太极拳运动已相当普及,不论是高校教学还是大众健身,都热衷于太极拳这一运动项目,但大多只重视太极拳套路的习练,太极桩功往往被忽视,从而导致太极拳技术水平提高慢,健身效果不明显。本次研究通过查找大量关于太极拳及桩功的资料以及自身的亲身实践,总结了习练太极桩功的特殊作用与价值,以此唤起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桩功的重视,使更多...  相似文献   

2.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3.
龚建新:讲到无极、太极的概念,除了太极拳这个名词,我们还经常见到无极桩、太极桩这些名词。有人说:“练拳必练桩。”认为只有站桩才能出功夫。更有人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了“太极操”,就是因为他们不站桩。康老师,请您谈谈无极桩和太极桩在练习太极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歌诀:世传陈式太极功,刚柔兼备妙无穷。圆转自如莫丢顶,巧妙全在一圈中。这首歌诀总结了太极拳的特点,其奥妙全在于一圈中。探明圆转规律是求太极功的所在。太极拳的缠丝,旋转运动是空间的三维性,时间的一维性,在人脑的思维控制下有规律的复杂运动。它符合物理的力学原理,又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它既能消病益寿,又能增强体质,并具有特殊的技击功能。其优点:运动灵活,爆发力大,防御巧妙,合力最佳。  相似文献   

5.
王志远 《武当》2013,(9):43-45
[正文]披闪担搓歉,黏随拘拿扳,软掤搂摧掩,撮坠续挤摊。[校勘](1)正文依[姚本]《太极拳讲义》。(2)诸本均同。[诠释]《太极拳谱歌诀》原题《乾隆旧抄本太极拳谱(经)歌诀》,共有七首。[姚本]在歌诀六和歌诀七之间插入《二十字诀》。姜容樵在[姚本]第十章《太极拳谱释义》篇首写道:"拳谱为清初王宗岳所著,惟递嬗至今,其中不无讹错,故市井所传之太极拳论,多有令人不解之语。余与姚君馥春得抄本于汤君士林,并得汤君详细解说,其原文较世所传者,多三分之一,皆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教学的五先五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太极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笔者在教学的方法步骤上进行了钻研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先功法后套路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 ,不少教师只注重套路教学 ,而忽视了太极功法的训练 ,结果造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步子不稳 ,身子不正 ,动作松软无力 ,或者僵硬死板 ,达不到太极拳健身的效果。我们知道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 ,内外兼修的内功拳法。因此在初步传授时 ,要先进行功法练习 ,而后进行套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太极桩功、开合桩功、升降桩功、虚实桩功等 ,通过各种桩功练习 ,可以提高太极拳专项素质 ,端正身体姿势 ,沉稳重心 ,为学生掌…  相似文献   

7.
龚建新:我们已经讲解了《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无极图和太极图的含义,明白了无极、太极、无极态、太极态、无极桩、太极桩等概念。我们继续往下看,书中的第二页还是图,这是河图。河图很神秘,从古到今解读"河图"的人很多。陈鑫把"河图"放入书中,他要讲述什么?河图和我们练太极拳有关系吗?(图1)康伟:当然是有关系的,只是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难看懂"河图"表述的意义,也就很难理解"河图"与太极、与太极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武当》2014,(1):24-26
刘德增:简化太极拳好简化太极拳是偏重养生的拳种,它遵循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和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说十要"、"论太极推手"等等太极拳名家的理论指导。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满身轻利顶头悬","腹内松  相似文献   

9.
<正>“静慧太极桩功”是我根据太极拳基础理论与五十余年的太极拳实践体验,结合传统站桩功的具体方法研发而成。旨在指导初学者在静止状态中体验太极拳的运动原理和特点,了解太极拳与众不同的运动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宗岳所著的《十三势行功歌》是练太极拳的人必读的基本歌诀。读一遍有一遍的理解,读上十遍、百遍,更会感到有无穷的学问。 近来我阅读了社会上新出版的许多太极著作,他们的论点和王宗岳的理论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从中举出几个不同说法的例子如下: 1.沈寿同志所著的《太极拳法研究》第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运动论的理论基础是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在太极旋转运动中产生的。太极旋转运动论在太极拳中应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论。太极拳运动论的内容有太极之意,太极之理,太极拳运动的理法依据,太极拳运动的方式,太极拳运动的法则,太极拳运动的性能,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特征等论述,这些论述开创了太极拳理法的新篇章,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对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增强太极拳健身祛病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武术家、太极泰斗、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先生,融太极传统理论,集毕生武学实践,在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混元功法独创了心意混元太极拳,继承并发展了,太极理论,将太极拳运动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唐豪先生曾有断言遗世:太极拳之祖,予断为陈王廷。安徽中医学院太极拳研究所李滨先生通过考证认为:唐豪之论,颇为武断。其证有五:①王廷无诗文遗留,②《家谱》旁注非乾隆十九年原谱文字,亦非道光二年接修之正文,而是陈槐三之笔墨;③王廷无造拳之才能;④陈家沟的太极拳由蒋氏子蒋发继承家技又得王宗岳太极拳技艺而传入;⑤陈沟《长拳谱》之名目与歌诀,其为炮捶,乃忠义拳之易名者而非太极。  相似文献   

14.
去年最后的一天晚上,我拜访了中国著名武术家、太极大师王培生先生,请王先生根据自己五十多年来从事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棍,太极桩的研究演练、教学的丰富经验,作一简括的阐述。 王培生先生1919年生于河北省武清县,自幼从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武当》2013,(7):5
杨露禅所传府内派太极拳拳法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由外及内,寓健身、养生、技击于一体,呈阶梯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是,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礴、潇洒流畅、体系完整、传统时尚。其具体内容是:1、智捶。2、太极大架108式。3、太极老架108式。4、太极小架108式。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式。9、太极十三内丹功法。10、点穴法。另外还有桩功、行功、推手、刀、剑、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教学要注重把太极拳文化贯彻其中;要注重太极拳运动感觉、太极桩功和太极拳单势动作的静力练习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要注重太极拳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贯彻在太极拳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太极拳“慢拳快教”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适当运用形象的太极拳的口诀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8.
晏骏 《武当》2015,(3):17-18
太极拳的进阶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应着重于培养习练太极拳的感觉,也称为"太极外感";第二层次应着重对拳理拳论的研读与分析,从而理论指导动作,也称为"太极内感"。"太极外感"与"太极内感"统称为"太极之感"。想要在太极拳家眼中打出一套他们所肯定的、真实的太极拳,这就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分析解决练拳中的实际问题。太极外感:根据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对太极拳动作外形架构的整体外在感受,我们就称为"太极外感"。太极拳的行拳走架中最重要的两  相似文献   

19.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从阴阳变化谈太极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极拳理论是指导太极拳实践的准绳.在习练太极拳的实践中人们必须要明了太极拳的灵魄——太极阴阳哲理。本阐述了太极拳走架锻炼和太极推手中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