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同每个电视台关注自己的收视率一样,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可如果我们现在就“你喜欢语文课吗?”“语文课有意思吗?”这些问题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恐怕结果会使我们大失所望。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让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激励教育对促进学生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石生 《科学教育》2004,10(4):54-55
我在长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总是参差不齐,在某次大考结束后,我曾经对全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你对自己各门学科的考试成绩是否满意?”9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你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是否到位”,全班学生都表示没有到位;“你认为自己应该在怎样的成绩水准  相似文献   

3.
常有感于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的韵味无穷,不要说学生,连教师的注意力也被紧紧吸引,情感也被深深打动。反思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学生总觉得“上语文课没劲儿”.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乏味”密切相连。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上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  相似文献   

4.
本来学习自己的母语,学习本国语文,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美好情感,可是目前很多中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上海万名中小学生语文问卷调查显示,77%的中小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广州市某中学对在校的411名高中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问到:你喜欢上语文课吗?选“一般”的竟占45%,选“不喜欢”占了5%。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要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中学生的要求呢?下面,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仔细阅读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出现8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出现9次的“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训练”、“读写训练”已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体验”、“领悟”等说法。于是,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是否需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产生了疑问,以为语文课只要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体验体验就行了,以致对学生感悟不当也不敢加以纠正,因为课程标准提倡“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言下之意,好像纠正了学生的误识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此,本人深感忧虑,认为必须对课程标准有个准确…  相似文献   

6.
师:哪个部分深深打动了你?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生:我认为第7自然段。(学生读这一段)师: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还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指名读:“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师: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生:“一齐”,三十万人一起  相似文献   

7.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8.
第二天的语文课是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走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写上“明天请你当老师”,学生顿时沸腾。一名学生问我:“是不是由我们自己上课?”我肯定回答:“是!”学生欢呼。我接着说:“你们认为上课前大家应准备好什么?”“查有关资料”,“弄懂文章意思”,“了解辛词的特点”,大家七嘴八舌。我说:“不错。你们还要发挥  相似文献   

9.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尽管改革的呼声颇高,各种尝试风起云涌,但“独角戏”、“满堂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本来应该充满情趣,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上得沉闷呆板,平平淡淡。而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追求趣味,他们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课堂,对传统教法非常反感。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呢?依笔者之见,讲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充满激情,打动学生情感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以情动人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文学的生命是情感。语文课的教学,要求语言充满激情,具有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其情感的共振。语文教师的激…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道研读《詹天佑》。30多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距离下课只有七八分钟了,大多数学生已经被詹天佑的伟大人格所打动,于是我引导他们:“同学们,《詹天佑》这篇课文就读到这儿,请在詹天佑爷爷的画像下面工工整整地写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3分钟后,全班进行交流。“谁先来大声地读读,让我们共享一下你的智慧成果。”我的话刚说完,小超和小李两位学生立即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要发言。我指着小李,说:“就请你来读读。”小李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并没有读自己想对詹天佑说的话,而是用手指着同桌,…  相似文献   

11.
现在,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乐于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与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了,教师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  相似文献   

12.
何捷 《班主任之友》2022,(Z1):77-78
<正>听年轻老师上课,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高声朗读”。的确,学生读得激情澎湃。之后,教师习惯性地问一句,“你读懂了什么?”此话一出,衔接的是学生的各抒己见——说自己的理解。仿佛到了这一环节,才算是“功德圆满”。在传统的“好课”观念中,这样的“圆满”符合两个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朗读。语文课就要有朗读,而且要让朗读成为主旋律。有了朗读,就是有了“语文味”。必须承认,这是不争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铁律。语文课堂上的书声琅琅,也一贯被认为优质语文课的“标配”。  相似文献   

13.
一节语文课上得是否精彩很多时候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思考、质疑和理解,即能够做到个性化表达,那就是语文课堂最大的精彩。可是不少同行却认为这是一场无法预约的精彩,因为有时任你的教学设计得多么精彩,任你怎么引导启发,学生就是坚守“沉默是金”的原则。如何打破沉默,让课堂与精彩有约?  相似文献   

14.
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并且把这种欲望变成对知识的执着的追求。如能实现这一点,语文教学便可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所以,许多有志于教学改革的同志都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无疑是正确的。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曾经以“您印象最深的一堂语文课”为题对121名初一学生作过调查,结果有52%的人认为上中学后的第一堂语文课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其实,那堂语文课只不过是围绕祖国语文的博大精深和中学语文学习的任务、方法的“老生常谈”,是对每一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不少语文课总觉得有些“变味”:语文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语文中有德育,有美育,有哲学,有生活,等等;语文的人文性在不断地张扬——诗意语文、深度语文、情意语文,各种流派各种口号层出不穷。细细品味这些语文课,笔者觉得缺失了作为语文课最本质属性的“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还能叫语文课吗?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言意融合的独特韵味。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是文本的“言”,通过语言本身的内在魅力震撼学生。第二,是文本承载的“意”,通过文本的意象、意蕴、意趣等精神性的东西打动学生。第三,“言…  相似文献   

16.
上语文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爱你真是不容易”。作为语文教师是不是也该“反躬自省”:是教育观念陈旧,还是自己的责任感不强?是教学方法不当,还是自己的课堂缺乏情趣、缺乏滋味?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个一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什么需要教?不需教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绝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兴趣平淡”或“不感兴趣”,这个其实已经困扰语文教师多年的问题的症结何在?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与课堂阅读文学作品的心态不同。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时,他是轻松自由的,凭自己的知识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凭自己的阅历去体验作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到师范附小见习。除了在四(2)班听课,我还给学生上了一节语文课。记得那节语文课刚下,我还没走出教室,五、六个学生就围到我身边对我说:“章老师,你的课上得真好!”我自己明白,这节课上得不怎么样。于是,我很内疚地说:“不,我上得不好。”“章老师,你就是上得好嘛,你写的粉笔字多漂亮!”一个顽皮的学生大声地说着。哦,原来是这样。第二天吃过午饭,我早早地来到附小。一进四(2)班教室,只见学生都伏在桌上,写着什么。我就走到一个平时比较顽皮的学生旁边,问道:“游开荣,你在做作业吗?”“不是,我在练钢笔  相似文献   

20.
“请问,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怎样看待金钱?”“能谈谈你对早恋的看法吗?”“你认为中国足球能冲出亚洲吗?”……语文课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答记者问式的访谈会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