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之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爱业绩和爱学生两个向度,爱学生又分为本能之爱和理性之爱两种类型。我们提倡基于责任、以学生为对象的理性之爱。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性之爱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2.
刘建 《现代教学》2014,(6X):66-67
<正>今天的学生不缺少爱,但缺少教育爱。什么是教育爱呢?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的情感"。[1]这种情感源自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者的情绪、心境和思想,外显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行为,具化为管理爱人、教书爱人、服务爱人和环境爱人。笔者以为,教育爱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教育即爱,爱即教育。所谓"教育即爱",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没有抽象的爱,学校里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对学生的爱。能够引导学生向善求真的行为都是蕴含教育爱的行为。其二,教育离不开爱,没有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玫瑰     
我们都渴望爱,在爱与被爱中我们构筑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可是,爱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是得到、占有、付出,还是奉献?相信每个人,甚或是每一种动物对此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现在,就让我们在以下两则故事的带领下,去看看一位老先生和一匹小马对爱的不同诠释吧。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情感体验是丰富的.本文就从情感体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爱,扩展开来。浅析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运用孩子们的爱、由人的爱扩展到对大自然的爱、对动物的爱。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欣赏。在两个“标准”下,情感体验作为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围绕情感体验开展美术欣赏课.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阿Q与堂吉诃德历来被中西方文学界视为"艺术人物形象的典型".两人的爱情世界迥异,阿Q对吴妈的爱是一种性本能的萌发和冲动,是一种脱离了社会基础的爱;堂吉诃德对杜尔西内娅的爱是一种高贵但沉迷于幻想的虚幻的爱.这两种爱都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应该建立在性爱基础上的男女进行的高尚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7.
爱是财富的源泉,成功的基石,有爱,才有财富和成功,让爱心陪伴孩子一生。我从一本经典故事中,读到这样两个事例,很受感动,对启发孩子有爱心很有好处。一、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之爱却常常进入了误区。由于爱的表达方式运用得不恰当,父母施加在子女身上的爱就变成了一种盲目的爱,这往往会导致这样两个极端:放任和专制,以致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放任的爱:家长把子女看成“掌上明珠“。在物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爱”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博爱,二是有差等的爱。前者就其对象而言,后者就其程度而言。从其对象看:既是对人的爱又是对物的爱,其中对人类的爱涉及家庭、君臣、朋友之间。有差等的爱源于人类的爱自己和“同感”。孔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相比:前者强调爱有差等,后者强调爱无差等;前者比后者更符合人性,更具生活的艺术性;二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与基督教之“爱”相比:前者温和,后者极端;前者表面提倡爱有差等,实际主张博爱,后者表面主张博爱,实质却是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12,(9):5
[编者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学生的成长还是班主任的幸福都与"爱"紧密相连。可班主任的爱到底是什么样子?与其他的爱有什么不同呢?本刊刊发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爱,在延伸——班主任的爱没有终点》和她学生家长《不是母亲胜似母亲》两篇文章,以及她部分学生的心声心语,全面阐释丁榕老师对班主任的"爱"的内涵的理解。这些文章为您呈现了丁老师在她"热爱班主任的一生"中对班主任的爱的践行、思考和理解。她用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