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合理理解曹招根随着学术界对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已成为当今历史哲学争论的一个热点,笔者想就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科学的历史决定论──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既然要探讨历史决...  相似文献   

2.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强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唯心史观的主体选择论,强调和无限夸大历史主体自由选择的能动性。历史决定论承认和重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它无疑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论的因素,但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在唯物史观中,只存在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而不存在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的历史观 ,是和选择论这种非决定论的历史观相对立的。但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又是和宿命论的、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相区别的 ,它不仅承认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 ,同时承认历史发展中人的历史活动的选择性。作为两种历史观 ,决定论和选择论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为历史发展中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 ,历史的决定性和历史的选择性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依存的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表现于人的有选择的历史活动之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决定性 ,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决定论,经历了神学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和理性历史决定论等历史形态。马克思在历史决定论领域完成的理论视角转换,就是在社会实践这一认识论的首要观点的基础上,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统一起来。由于这一理论视角的确立,就使历史决定论成为一种体现规律客观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双重属性的理论形态。那种所谓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统一的说法,实质上是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理解为机械历史决定论,因而要从这个理论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哲学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关注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坚持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起了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发展模式。毛泽东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因果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争论常见极端。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对决定论(特别是近代决定论)的认识不尽正确,影响了对其他问题的辨析。本文仅以一管之见对近代决定论的产生、作用、局限性等问题作一透视,期望从它起代岩荡的命运中寻觅科学发展与思维方式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凸现解放思想、变革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近代科学与决定论严格意义上的决定论是近代科学的产物,它的辉煌,它的缺陷都与此有关。以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提出为序幕,以牛顿集大成的经典力学的完成为终场的近代科学,摧毁了“神创论”的宗教迷信,凭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三个历史阶段理论是阐释人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三个历史形态。这三个阶段表征着人类在历史决定论与实践选择论中不断成熟前进的轨迹,昭示了主体性在人类前行中的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心路历程。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决定论与实践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历史哲学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历史哲学含历史阶段论、历史变易论和历史决定论。历史阶段论注重关注和把握历史发展大势 ,探寻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变易论一方面强调礼乐制度必须与时俱变 ,另一方面又认为仁义之道万世不变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君主决定历史治乱兴衰论 ,但强调决定历史治乱兴衰的君主必须以无为为本、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9.
选择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建构思路及其基本原则张曙光,齐献民本文认为,选择论既是马克思创建其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运思方式,也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所蕴涵的基本原则,实践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主体的、社会历史的选择论;而作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辩证综合的选择论,正是属于...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与机械历史决定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在历史领域坚持唯物辩证的决定论观点,坚决主张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决定论的规律。但它又认为,社会历史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表现为一个曲折的、复杂的、多样化的过程,任何把这一过程简单化绝对化,把它看作一个命定的、确定不移的单向线性进化过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的对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唯物史观是其直接的哲学依据。科学发展观依据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体论、社会有机论的原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所谓历史非决定论,是一种否认社会历史及其过程的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主张事物运动只存在偶然性、无序性的学说。与之相反,历史决定论是承认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学说。决定论一般分为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决定论。而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又可区分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唯物决定论。 在当代历史哲学领域,否定历史决定论,主张历史非决定论,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因为,假如历史无规律的话,那么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成了伪科学!但这仅仅是假设。 我们知道,机械的历史决定论,它虽然坚持了社会历史存在规律这一正确方向,但对社会规律的理解却十分死板、机械,缺少辩证思想,因而是软弱无力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在承认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又对这些规律加以辩证理解,是辩证的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历史不是受偶然性支配的一团混乱,人们的历史活动也不能随心所欲。相反,社会历史本身内在地固有着一定的因果性、必然性。这些规律的实质,是指明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结果的不可避免性。因此,人们不可漠视社会规律,更不能同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哲学中 ,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本文主要对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中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两个主要观点加以批判 ,并进一步指出了其理论错误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历史决定论的两点误释林剑在哲学课堂、教科书及有关文章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这样一段似成公式的文字: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如何在坚持决定论的同时又超越历史机械决定论,和在超越机械决定论的同时又划清与非决定论的界限......这是...  相似文献   

15.
王南湜教授关于马克思哲学中决定论与能动论之间张力问题的“近康德阐释”存在着从学理依据到论证环节的多重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与马克思思想历史发展轨迹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了其分析逻辑的摇摆与混乱。如果将决定论与能动论之间的张力问题转换为科学的决定论是否能够逻辑地发展或推导出人的主体性实践的问题,那么,这一问题早在马克思“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以及恩格斯“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的思想中得到了合理解决。因此,回归恩格斯继承自黑格尔辩证哲学的关于自由与必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论述,是求得这一问题科学解答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理论为依据对科学技术决定论、科技异化论进行分析批判,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科学的科技发展观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略论恩格斯“合力”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的思想包含有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内容。本文仅就其方法论的内容和意义作一简要的分析。(1)“合力”思想突出地表现了恩格斯对历史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模式)分析迈出了第一步。以往哲学家对社会问题尤其是历史问题的分析大多凭籍定性分析,唯心主义者以普遍的人性(“人的本性”)决定论、“绝对精神”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口决定论以及“权欲之争”来解释和说明历史;机械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受到以卡尔·波普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的诘难。卡尔·波普尔以证伪主义为其方法论支撑 ,否认社会历史有规律可循 ,倡导自由意志论 ;否认人们进行历史预言的可能性 ,进而取消了理论历史学存在的理由。波普尔没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决定性与选择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构成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理论体系的,是历史合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和经济决定论三个原理层次。此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在一些场合涉及历史动力问题,如:“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相似文献   

20.
一、短缺的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决定论 围绕如何解释社会主义经济中总供求缺口的形成、寻求消除短缺的途径,我国经济理论界先后提出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决定论(以下简称需求论和供给论)这两种理论分别代表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短缺成因的两种不同解释和消除的两种不同政策主张。因此,如何评价这两大理论,是推进短缺研究、发展短缺理论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制订正确的反短缺政策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