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习《军神》时,我问学生:"读了文中描写刘伯承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读了这些语句,我联想到了,有一次,我削苹果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流了好多血,当时我疼得大哭了一场,跟刘伯承比起来我太不坚  相似文献   

2.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4.
向艳 《今日教育》2014,(2):57-57
这是期末最后一次作业了。当我在教室里宣布作业就是学生回家考家长时,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孩子说:“第二题认字我叫我婆婆来认,她普通话在家最差。”有的同学说:“我找爸爸做第一题听写,他写字最不规范。”我趁热打铁:“找得好,严格要求,不过关的像老师要求你们一样,要求他们读三遍,或写三遍。”孩子们摩拳擦掌、信誓旦旦地表示:“向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像您要求我们一样严格要求他们!”  相似文献   

5.
张萍 《湖南教育》2008,(8):28-28
一、不能多要求学生写话的数量。只要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在写话时,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对事物叙述得多么生动具体,也不限制书写的篇幅。只要能写好一句话,写完整就行。如我布置了一次写话内容是写一写你最高兴的事。有的学生写道:“今天,老师表扬我阅读课文流利,我很高兴。”语句中并没有把自己课文读得怎么流利、教师怎么表扬他写得具体,但是他把句子写得通顺完整,  相似文献   

6.
裁判亮分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听、读、写三个方面的教学做的比较到位,而在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上所做的还有所欠缺。课堂上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交流发言时,有的同学声音很小,让人听不清楚;有的同学语句不流畅,甚至表意也不明确;有的就不愿在课堂上表达和交流,觉得自己的表达水平不好,怕出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7.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观摩教学课上,我请学生刘x回答一个问题时,她十分勉强地站起来说:“我不回答你。”我原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忙问:“什么?请你再说一遍。”那学生轻轻地、又十分认真地说了一遍:“我不回答你。” 这时,我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回答虽然平静,但却像热油锅里撒下一把盐,使本来问答和谐、严肃有序的课堂顿时“开了锅”。有的学生在交头接耳,甚至嗤嗤讪笑;也有的怒目而视着刘x。前来观摩的领导和同事,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我不回答你”弄得瞠目结舌,有的摇头,有的惋惜,有人低眉蹙额,当然也有少数窃喜者。…  相似文献   

9.
一、诵读圈画 ,有所感悟学生自由读课文 ,随时画出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反复诵读体会 ,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讲讲为什么感受最深 ,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如下重点语句诵读品味 ,并且相机板书 :1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2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3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事 ,你总会和…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读《夏洛的网》时,我抛出了一个话题:“你们相信这些动物会说话吗?”“怎么不相信?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感情呀,也要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呀。”“鹅有鹅语,猪有猪语,只不过我们听不懂而已。”有的甚至说:“老师,您不要问为什么,反正我觉得,如果真有这么个世界,就会发生这些事。”  相似文献   

11.
揭丽 《广西教育》2010,(28):53-53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学生不担心没书读了,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可是,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基础未打好,越来越不会学习。这些学生很诚实,老师叫他读书,他说:“我不会读。”老师叫他写字,有的不会按笔顺写。面对学生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两年来,我加强了如下三项训练。  相似文献   

12.
把准课文固有的中心思想,是加强小语思想教育的基础一环。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其实不然。第一,抓偏了的情况是常见的。反映在学生的理解上:有一篇课文《骆驼和羊》,联系实际时,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一个东西,我说是种子,妹妹说不是,我就和她争起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的学生说,“有一次爸爸说我作业做错了,我不承认,跟爸爸争……”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某某问我一个字怎么写,我没告诉他……”如此之类的“联系”都得到了执教者的肯定,让大家鼓掌,甚至给他一朵小红花。其实这些理解与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本意是根本不同的。再如《平平在家里》这篇课文中的平平,往往被说成是“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甚至是“口是心非”。其实,这太冤枉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因为,一、课文在写他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14.
有机会欣赏任荣桂老师教学《军神》一课 ,那种让学生“读后谈体会 ,读时重表情”的教学风格十分独特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选择两个片段 ,供大家借鉴。片段(一)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军神》这篇课文 ,请大家读读课文 ,走进刘伯承 ,当你亲眼看到刘伯承做手术的经过后 ,离开这家医院时 ,你想说些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 ,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会在读中想 ,读后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师 :(生自由读课文)课文读完了 ,你想说些什么?生 :刘伯承是一位勇敢的军人。生 :刘伯承手术不用麻…  相似文献   

15.
每次布置作业,总能听到学生小声嘀咕:“唉,又是写、背。”“又得干一两个小时!”可对于课后练习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一般都自愿完成。想到自愿,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呢?学完《小狮子爱尔莎》一课,我问学生:“学完这一课,你们想做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一定要找这本书看一看。”有的说:“我养过小猫,我想把养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一位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说:“我想把课文中感人的句子摘抄下来,写作文时用得着。”两个同桌的调皮孩子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悄悄商量过了,下课找几…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立志     
今天的学生似乎受不了批评,师长一批评,有的就丧失前进的勇气,就磨损了自尊;学习、生活上一遇到困难与挫折,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有的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作为从事育人工作的我,真为这些学生担心:漫长的人生路,有多少坎坷需他们去迈过。他们又将怎样度过呢?同时,我更在思索: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永远满怀信心地前进?为此,笔者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在一次四年级的班会课上,我问学生,你们学习是为什么?除部分同学说是为了父母,大部分同学都沉默无语。当我再问:“你长大想干什么?”除一部分同学说“没想过”。大部分同学的答…  相似文献   

17.
王娟 《班主任》2009,(11):57-57
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我让学生选择一样事物比喻自己,有的学生把自己比作熊猫,有的比作苹果,有的把自己比作老虎……正当我开心地听着学生的交流时,一向活泼开朗的婷婷站起来说:"我把自己比作冰箱。"我以为她接着会说“因为冰箱里有许多好吃的,而我是个美食家”,可出乎我的意料,她却说:“冰箱是孤独的,它的心是冰冷的,而我没有好朋友,也不爱交朋友,所以我的心也是冰冷的。”  相似文献   

18.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19.
一次数学课上,我们学习完了新知识后,进行达标训练,我点名找同学板书,当我点到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时,她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我笑着说:“我不信,没试试就说不会吗?大胆试试看。”于是这个学生便走了上去,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她竟然做出来了,虽然做得有些问题,但方法很对,同学们包括她自己都很惊讶。我笑着说:“同学们,任何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行,你就能行!很多时候是你自己的胆怯或是不自信把你打败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  相似文献   

20.
有N次,我为学生没学习劲头感到担心,我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上学时,吃饭看着书,走路看着书,一次我有一道题解不出来,晚上做梦竞有了思路……”有学生反对我:“老师,您做得一点都不好,吃饭看书消化不好,走路读书特别危险,梦中做题影响休息。”全班学生附和,反过来半安慰半批评我:“老师,我们是9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您的老思想老传统该改一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