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说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对时代和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双重把握。郁达夫独具意蕴的感伤小说在现代化进程上应该得到重视并赋予合适的价值评估。。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类型等等,基本实现了对时代层面的全方位透视。小说艺术上表现出超越与重塑,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标志着“自叙传”伤情小说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庐隐的作品"表现出对妇女人权,特别是婚姻自由权、教育权、职业权的密切关注,围绕着‘娜拉走后怎样’的中心命题,对中国妇女的的历史命运进行深沉的探索,对传统的男权中心及其价值观念提出勇敢挑战"。本文试图以水意象为切入点,来分析庐隐小说创作中所包含的丰富意蕴。诸如女性在新旧交替社会中遭遇生存困境后所做的回归自我、重塑自我的选择;以女性作为出发点,分析"水"所呈现出的追求自由的集体意识,从而揭示"女儿是水做的"这句话背后潜藏的本质内涵;女性对死亡的恐惧和深层追问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寄燕北故人》一文中,庐隐说,"因为这悲哀造成的世界,本以悲哀为原则。不过有的是可医治的悲哀,有的是不可医治的悲哀。我们的悲哀,是不可医治的根本的烦冤。除非毁灭,是不能使我们与悲哀相脱离。"庐隐是五四时期具有浓厚感伤主义色彩的一位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言,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综观庐隐的人生及其创作,悲哀之情与感伤主义都充盈于其中。  相似文献   

4.
庐隐小说的浪漫情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茅盾批评观点的影响,历来评论者总是特别关注庐隐小说"问题小说"的性质,而常常忽略她那份浓浓的浪漫情怀.想象浪漫是庐隐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也是从她心灵深处流出的清泉.庐隐小说的浪漫情怀表现了"五四"启蒙文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五四"小说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新文学刚刚开始的"短暂欢愉"、激情宣言,到发泄对传统思想和当下社会的不满与愤激之情,再到愤激过后的哀伤,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其间有对纯真美好理想的赞美、追求爱情自由而不得的压抑、贫困生活煎熬的痛苦、与现实斗争失败后的哀伤、选择归乡后的失落等等情绪的表现,虽然情感表现多种多样,但都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他们因处在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本身存在的感伤。  相似文献   

6.
庐隐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陷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而破灭,追求个性解放而被传统束缚,探索出路而无路可走的矛盾之中的中国"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这种矛盾体的女性形象,成为庐隐的一种文学理想,使其在"五四"文坛上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
庐隐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很有才华。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中的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以示后人。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自卑情结来源于其自身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个人先天气质和社会后天影响。投射到作品中,形成了充满感伤基调和悲情情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卑心理影响着作家艺术选择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0.
庐隐的小说,以她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以瑰丽的语言,真实展现了女性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充分体现了庐隐小说的浪漫气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始终是她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五四第一代女作家群的一员,庐隐又是鲜明的具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家,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剖析她的女性意识,并以作品为例探讨她的散发悲哀的女性视角的独特。  相似文献   

12.
"五四"女作家庐隐以"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发出了对旧世界的呐喊,因此,很多人在探讨庐隐的创作时,往往只注意到了她的战斗性,却忽略了其创作的基调--悲哀.纵现庐隐的小说,感伤情调贯穿始终.本文仅从悲哀的情绪、清冷的意境、清幽的语言三个角度对庐隐小说的审美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庐隐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显出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独特的语言景观。她小说中悲凉的语句、词化的语言、宗教词句,冲破了传统小说的语言规范,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视闲。  相似文献   

14.
庐隐的小说散发着“五四”时代的浓郁气息。由于时代、社会的原因,加之作家本人经历、个性,乃至文学修养、艺术趣味等方面的因素,庐隐的小说以其忧郁的情愫,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忧郁、感伤情怀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其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真"我"的忧郁、感伤和人生的自我忧郁、感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1768年,罗伦斯·斯泰恩的杰作《感伤的旅行》以一种在情感和知觉上对经验世界的独特的把握照亮了人类精神世界。这本描写约力克旅程中和他的心灵中那些不同于理查逊所表现的敏感性的小说,被斯泰恩冠以“感伤”一词恰如其份地表达出来,因而成为十八世纪这一奇特的文学现象的概括。英国感伤诗的产生大约在蒲伯之后直到十八世纪末。这一时期,英国经历了历史上伟大的巨变——工业革命,从一个拥有许多小城市和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7.
庐隐在《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等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求索意趣。她常常借助于对爱情、对人生意义、对人的价值等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痛苦展示,鲜明昭示对感伤情调的偏爱和文本上的自觉追求。那感伤的情调,有着哀切的美感,而日记、书信体的形式选择、以及对古典诗词景物、意境的化用,也使其小说的感伤情调更浓重。  相似文献   

18.
色彩的运用本是绘画的基本手段之一,高明的文学家却往往把它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以更好地描摹风景、刻画人物、表情达意。鲁迅即是个中高手,他的小说中色彩的运用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杰出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19.
色彩的运用本是绘画的基本手段之一,高明的文学家却往往把它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以更好地描摹风景、刻画人物、表情达意。鲁迅即是个中高手,他的小说中色彩的运用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杰出的表现技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冯翠 《文教资料》2009,(18):79-81
鲁迅对于色彩的艺术展现无疑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虽然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不是着墨很多,但是在一片灰暗的世界中出现的那点色彩却打开了读者的视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作者将色彩附丽于景物、事物和人物,并对其加以动态的表现,从而深化了其思想内涵.在对色彩的运用方法上,或将对比色进行碰撞,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或对某一色系进行重点铺述,加以调和,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鲁迅正是以其绘画大师深厚的功力,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个用艺术的画笔构筑起的恬淡的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