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上《田忌赛马》一文。先看一看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两次赛马经过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要求: 1.熟知两次赛马过程,分析胜败原因。 2.体会智慧的力量,激发自觉求知的热情。 3.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增强民族自豪感。 4.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弄清田忌两次赛马胜败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幻灯机 四、教学过程: 1.揭题:继续学习《田忌赛马》。 2.讲读:①请同学们先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谁和谁赛马 ?一共赛了几次 ?结果如何 ?  ②在课文中找出两次赛马的经过,请 1~ 2组同学自读第一次赛马的内容, 3~ 4组同学自读第二次赛马的内容。 (在学生自读的同时进行板书,由学生填写…  相似文献   

3.
【课堂片断】1.师:田忌和齐威王的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学生举起手)2.师:大家不用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用手上的马演示第一次赛马的经过。3.学生开始讨论。(讨论时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开始演示,教师过来制止)4.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教师就示意讨论结束了,其中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正兴趣盎然地演示,但只好无奈地停止了。【思考】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我们真的让学生的小组讨论有实效了吗?真的让学生的小组讨论自主了吗?真的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了吗?为此笔者对这样的小组讨论如鲠在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有话要说。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讨论的问题至少应符合两条原则:一是有助于突破课文重难点或疑点。二是可以引发不同意见的争鸣。上面片断中那位老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却不符合这两条原则,至少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田忌赛马》中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只要一手”和“讨论一开始就有两个小组开始演示”。可见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更谈不上讨论的必要,在这种问题基础上的小组讨论,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已,没...  相似文献   

4.
笔者听了两节语文课,两位老师教的都是六年制第六册第五组里的课文。一位老师教的是《笋芽儿》,另一位老师教的是《喇叭花》.勿庸置疑,这两位老师在教学上还是有许多优点值得学习的。教《笋芽儿》的老师根据童话的特点,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很有条理,并以形象的板书展示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喇叭花》的老师,根据“习作例文”的特点,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但两位老师在教学上也明显地存在不足。《笋芽儿》一文以童话的形式向人们介绍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其中课文三次写到了竹妈妈。第一次是  相似文献   

5.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 ,根据观察分析 ,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 ,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为了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而胜负不同的原因 ,同时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我采用扑克游戏法来教学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巧设游戏 ,激发兴趣1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知道了第一次怎么赛的情况后 ,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这次赛马 ,田忌为什么输了 ?同时补充介绍 :战国时期 ,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 ,各人根据自己马的奔跑速度 ,…  相似文献   

6.
《田忌赛马》一文 ,通过叙述田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经过 ,体现了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师可根据作者的行文构思特点确定本文教学点。一是抓第一次赛马经过 ,以语言对比为主 ,指导学生学习简洁表达 ;二是抓第二次赛马经过 ,以演示感悟为主 ,学会推理总结 ;三是抓对孙膑的描写 ,以读为主 ,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一、以语言对比为主 ,指导简洁表达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赛马时 ,可设计如下练习 :读课文找出描写第一次赛马的内容 ,思考 :田忌和齐威王在赛马前做了一件什么事?教师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田忌”的…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2.能力训练:(1)看题目质疑;(2)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次赛马过程及结果;(3)合作学习,培养发散思维;(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2.难点:理解“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原因,从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三、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2.小组合作。3.读中感悟。四、学生活动设计1.动口说。2.动手做。3.动脑想。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六、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田忌是战国时齐国的一名大将,他非常喜欢赛马。这天,田忌又和齐威王开始了一场激烈比赛。(同时出示课题幻灯片)2.质疑读书。(1)看题目质疑;(2)快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3.自主学习第一次赛马的过程。(1)出示自主学习目标。①以各自喜欢的朗读形式将第一次赛马的过程认真读一读。②你读懂了什么?③用简单的文字表示出第一次赛马的过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赛马的方法,即上→上,中→中,下→下;田忌输的原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训练概括能力,展...  相似文献   

8.
朱珺 《小学生》2012,(9):39-40
最近,我们学校低年级老师开展了一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毫无例外地将写字教学排斥在外。整节课四十分钟,学生几乎没有动一次笔。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学生课堂写字时间为什么被挤掉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课堂上的写字时间被无休止的提问、分析、讲解霸占了。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1.我们老师往往对讲读课文非常重  相似文献   

9.
《田忌赛马》叙述的是哲理性很强的一则典故。故事说的是田忌与齐威王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经过。它想告诉人们的是: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经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就能转败为胜。贺诚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多处匠心独运的设计,以下两点我感触颇深;亮点一——破题贺老师的教学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先这样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不到两分钟,老师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情景",然后要求学生:仔细看看这些情景,你曾经见过或是梦见过这些情景吗?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多媒体上来,放下课本瞪了眼睛看"情景".情景就如"快镜头",不到两分钟就播放完了.老师一刻也不停歇,又在讲台上挂出了生字表,教学生认识生字.生字念了两遍,写了一遍,老师要求学生陕速默写一遍……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速度"特别快,学生们就像是被老师拽了脖子飞速前行的兔子,上气不接下气,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气喘吁吁"的.  相似文献   

11.
听过两位老师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两节课都设计有表演的活动。一位老师设计的活动效果给人的印象是:几个上讲台表演的孩子很有表演的天赋,遗憾的是这些表演都经过了课前的排练,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如果教师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演练的话,其实际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另一位老师设计的《飞机遇险的时候》的演练活动是这样开始的:在开课后,她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弄懂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主要人物。接着,按照课文后所描写的人物:周恩来同志、小扬眉、机长和工作人员,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找出描…  相似文献   

12.
[重点点击] 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解决方案] 本文写的是田忌赛马的事,赛马过程是按赛马的起因、比赛的经过和赛后总结三方面内容来安排写作顺序的,中间的比赛部分又以第一次赛马、孙膑授计和第二次赛马三个层次来写。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谈她两次教《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的过程:第一次.她以为学生生活在山区,“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对岩石应当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此,教学时她只带了几盒岩石标本,按课文的顺序告诉学生这几种岩石的名称,有哪些特性,成分是什么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标本。结果,学生“只会背老师抄下的‘条条’,不会鉴别岩石。”第二次,她改变了教法,先让学生“每  相似文献   

14.
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次上课,课文中有一个字"霾",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读到这个字的时候老师故意稍作停顿,读为"里"音,然后稍作思考状。这时有位学生小声地说:"老师读错了,这个字应该读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情判断”的教学有效性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则课例对比引发的思考 参与语文组老师的一次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旨归的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同授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读准读通课文.教学过程的不同,导致两人的教学结果很大的不同.这也引发了观课老师们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海南教育》2013,(4):50-50
<正>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1.读了课题,你推想一下,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经过思考,学生推想:课文会写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是怎样的?2.带着以上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书,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放开声音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学生都很专注,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课执教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媒体并展开教学的。一、教学媒体的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强化思想教育的渗透效果,执教教师紧紧抓住课文末尾“转败为胜”的关键语句,按照课文中两局赛马的场景,设计了两框投影片,即齐威王首胜田忌和田忌转败为胜这两局赛马的场景及人物神态的画面。其中田忌和齐威王的六匹赛马则另行绘制在胶片上,经制作剪裁下来,标上“上”(上等马)、“中”(中等马)、“下”(下等马)等标志。它可以在投影片上独立摆放,任意组合,用来分别说明第一局田忌失败和第二局田忌转败为胜的赛马格局和原因。另外,教师还在课前布置每个学生按课本插画中的马匹形态,用厚纸自行绘制六匹赛马的小画片,也分别标上“上、中,下”的标志,剪裁下来作为学具。这些小画片同样可以任意摆放,组成不同的赛马格局。这样,由教师的投影演示和学生的学具摆放,构成了这堂课的主要教学媒体。  相似文献   

18.
近日,聆听了一次公开教学,老师执教的是耳熟能详的《猫》.上课伊始,老师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当学生第一次通读完全文后,老师便迫不及待地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种猫?"学生这边回答,老师那边归纳:大猫、小猫.紧接着,第二个问题脱口而出:"快速浏览全文,给课文分段."……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开展的随机听课活动中,我校两位老师先后执教了《秋天的雨》一课,但两人的教学风格大相径庭,一位侧重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另一位则侧重于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这两节风格迥异的语文课引发了我们对语文学科教学本体目标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秋天的雨》是一首诗歌,文质兼美,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所以于老师是这样设计她的课堂教学的: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学习生字、词语。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动画《秋天的雨》,然后每一小节都是先让学生读句子,再让学生看美丽的图片,最后再有感情地读。教学过程中插入了一个语言文…  相似文献   

20.
《田忌赛马》(《九义六年制小语试用修订本》第十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课文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生疑解疑,深入探究,促进比较分析,刺激学生进行信息重组,使学生受到扎实有效的思维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