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丽的公鸡》是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 ,文章语言生动 ,趣味性很强 ,讲的是一只公鸡由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美丽转变为天天打鸣报晓为人们做事的故事。这一课有6段文字分别与6幅图相对应。课文第5段老马说的话是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即“美不美不看外表 ,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如何设计教学过程 ,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 ,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想。一、激发读书兴趣教学伊始 ,教师口述一谜语 :“大红冠子花外衣 ,油亮脖子金黄脚 ,要比漂亮我第一”让学生猜一猜。学生顿时兴趣高涨 ,教师顺势出示投影片1 ,问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公鸡》(第三册15课),是篇生动有趣的童话,由六幅图和六段文字组成。讲的是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一心要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受到冷遇,后来在老马的教育下改正了缺点,从此热心为人们做事的故事。这篇看图学文如何教?我们考虑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感知──理解──运用”这样的顺序。感知图文目的是让学生从看图入手,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会生字词,看懂图和文,有个初步的印象。教学开始,就展示六幅挂图,让学生观察,要他们说说“在图上你看到些什么?”学生对着挂图兴趣浓厚,看得认真,发  相似文献   

3.
在二年级的一节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养鸡场有母鸡23只,公鸡30只,?不待我提问,已有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这道题只有两个条件,少了一个问题。”这个回答正是我期待的。“那根据这两个条件,你可以提什么问题呢?”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小朋友的回答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也达到了我出示这道题的目的。这一题似乎可以过去了,可胡迪的“反常”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眉头紧皱,若有所思,小手举起又放下。“胡迪,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亲切地问。胡迪迟迟…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公鸡     
1.这只公鸡很美丽。他整天照镜子。2.“大红冠子花外衣,全世界我最美丽。”(公鸡照着镜子说)3.公鸡来到大树下,看到了啄木鸟。4.“长嘴巴的啄木鸟,我和你比,谁更美丽?”(公鸡说)5.“对不起,我正忙着给老树捉害虫呢。”(啄木鸟说)6.公鸡来到果园里,看见了一只小蜜蜂。7."鼓眼睛的小蜜蜂,我和你比,谁更美丽?"(公鸡喊道)8."对不起,我正忙着采蜜呢。"(蜜蜂说)9.公鸡来到了稻田边,看见了一只小青蛙。10."大肚皮的小青蛙,我和你比,谁更美丽?"(公鸡叫)11."对不起,我要到稻田里捉害虫去。"(青蛙说)12.(美丽的公鸡很伤心。)"老马伯伯,我不漂亮,是吗?"…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公鸡错在吃饱了饭不做事”;“美丽的公鸡错在外表美”;“美丽的公鸡错在比外表美”……针对教师提出的“美丽的公鸡究竟错在哪里”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把公鸡外表美本身也说成是错误的,说明他们并没有理解老马说的话.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板书两个词语让学生比较.具体作法是,用“光看外表美”对比“不光看外表美”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美丽的公鸡》中,当公鸡伤心地问老马为什么大家不跟它比美时,老马告诉它:“因为他们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有限,对美的理解易浮于表面,因而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由点(老马的话)突破,巧设阶梯,分层推进,以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难点第17课(美丽的公鸡)老马说的那句话: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二、难点分析老马说的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告诉我们美不美既要看外表,更主要的是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单有外表的美,但如果不能帮助人们做事,是华而不实的美,是不受人们欢迎的;能帮助人们做事的,才是正正的美O小学二年级学生对美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全面,因此把正确理解老马说的这句话作为教学的难点。三、难点突破一是抓住句子中的词语进行理解。“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这句话的含义,前半句美不美不光看外…  相似文献   

8.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公鸡》是一篇儿童十分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一只公鸡由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美丽,转变为每天天不亮就打鸣报晓为人们做事的故事,告诉人们,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为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本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根据“看图学文”的课型特点,从观察图画入手  相似文献   

10.
想变成孔雀的花公鸡文/彭友珍一只花公鸡,一心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孔雀,它走路抬着头,学着孔雀的样子,尽力张开自己的翅膀。它的伙伴们劝它别学那怪模样,可花公鸡不喜欢听,悄悄地离开了伙伴们。一只狐狸看见了花公鸡笑笑说:“啊,几天没见了,你变得像孔雀了!”花公...  相似文献   

11.
曹友强 《甘肃教育》2002,(12):32-33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联想,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解答。如根据“有公鸡20只,母鸡25只”这一条件,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能很快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共有几只鸡?公鸡是母鸡的几分之几?母鸡是公鸡的几倍?公鸡比母鸡少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几只?有些同学认为再无问题可提了,  相似文献   

12.
以读代讲强化训练──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7课《美丽的公鸡》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余维文【教例】教学训练重点:1.细读课文,结合实际理解老马说的话,使学生懂得“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2.精读课文,议论、品味和领会...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公鸡》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去跟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后来在老马的教育下,改正了错误,每天天不亮就为人们打鸣报晓.这是一篇较长的课文,我在教学中采用变序法,直奔中心,先重点学习公鸡比美的段落,再学习公鸡比美的原因和结果.长文短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丑马     
有一匹马又老又丑,人们常对它的主人说:“你的马真难看!主人听了觉得很不光彩,就对马说:“都是你连累了我”。马很伤心,就带着它刚生的小马走了。不见了老马和小马,主人很着急,也很后悔,就挨家挨户地寻找。它看见一头角鹿,问:“你看见我的马了吗?”角鹿摇摇头。他找啊找,差点又把一只小花猫当成他的小马。老马的朋友知道了,跑去告诉老马:“你的主人到处在找你呢,你快回去吧!老马听了急忙带着小马—起回了家。老马想:“我很  相似文献   

15.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最近,有幸参加一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同时聆听两位老师执教《雨点》一课,他们在课结尾时的不同处理上,让我感触颇深。A老师上完后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雨点吗?”学生说想,老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那你住在哪里啊?”……相信这篇课文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的,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有意设置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学习完“M others’Day”一课后,我这样引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母亲节,知道了母亲节的来历及一些庆祝方式,那么你知道父亲节吗?父亲节又有哪些风俗习惯?”教学完“colors”后,我这样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颜色,那么请问:greenm eat是指绿色的肉吗?black tea是黑茶吗?M rs.W hite是白夫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是什么意思?”这里包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牵挂”下课。…  相似文献   

18.
一个小女孩从一只宰杀的大公鸡身上拔下了一束最美丽的羽毛,让妈妈给她做了一只毽子。一天,漂亮的羽毛瞟了一眼身子底下的毽子座,傲慢地说:“你这黑糊糊脏兮兮的家伙,真难看!瞧我,一身油光光,多漂亮!告诉你吧,我是公鸡身上最高贵的羽毛。你在我下面,只会让我没面子。”毽子座也不甘示弱,说:“你确实漂亮,可有什么用呢?还不是靠我把你们聚在一块才显得美啊!”羽毛生气了,仰着头说:“你沾了我的光,不仅不感激我,反而顶嘴。真可恶!要知道,主人是因为喜欢我才爱踢毽子的!”“你才可恶呢,要不是我的身子平稳,弹跳得高,主人才不会稀罕你哩!”“那…  相似文献   

19.
我家有一幅中国模型拼图,那是爸爸送给我的礼物。我可喜欢它啦!它是用五颜六色的塑料板做成的,有红的、蓝的、绿的,还有黄的。我用它拼出了中国地图,像一只美丽的“大公鸡”。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组成的公鸡的头。新疆和西藏组成了公鸡的尾巴。台湾和海南岛就像公鸡的两只腿。  相似文献   

20.
一些保加利亚人常问我:你喜欢保加利亚吗?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我很难用“喜欢”或“不喜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就好象你让相处多年的恋人谈对彼此的感受一样。每逢此时,我总是踌躇一会儿,避繁就简地回答:“喜欢。”精明的保加利亚人在我踌躇瞬间似乎捕捉到了点什么,便开玩笑:“你是为了让我们高兴才违心地这样说吧?”说起保加利亚和保加利亚人,真的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美丽而举步艰难的国度保加利亚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创世之初,上帝给各个国家分配国土。保加利亚人做事一向不着急。等上帝都分配完了,保加利亚人才到。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