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因而很想就“语文教学与素质培养”这个话题,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语文教研教改的实际谈几点意见。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要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善观察、勤思维、会表达、能应用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单纯培养一些满腹经纶又毫无主见的“书袋子”。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并以此为突破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实践…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青 《职教论坛》2003,(16):55-5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所谓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给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与帮助,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培养有知识、重理性、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现代人。语文教育如何实现人的素质教育目标呢?我认为:一、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1.以“知”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素质教育除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为关注的是“人”本身,强调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牲征一: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实践的养成型教育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工具课。其中素质属于较知识、能力更深层次的东西,加强素质教育,强凋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养成素质,仅仅是表层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技能培养,都是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可是检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严重地忽视实践活动,比较普遍地存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  相似文献   

4.
张秀花 《甘肃教育》2004,(12):22-22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停留在“积累”的层面,要求学生“规范”地“接受和继承”语文知识,并着眼于纯“技术化”的语言能力训练,再辅以扭曲的思想政治说教,而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热切关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就会使学生思想贫乏、情感苍白、思维贫弱。所以,在提倡和实践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作为独立的个性发现新事物、认知新知识、接受新观念、使用新方法,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人格素质培养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崔海慧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事实上,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而是通过知识渗透人...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素质好的学生往往是语感能力较强的人。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高低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着直接的联系。早在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培养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应当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学生不仅要有昕、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对学生必须具备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最好诠释。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近年来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文本、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位置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正确塑造以及价值观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素养由“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语文素质教育的背景和教学经验,本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进行社会生活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这一最本质精神的需要无论是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还是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都揭示了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生活教育的重大意义。《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部分 )》指出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语文教学较为重视教授学生知识 ,相对而言 ,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生活的品评能力则略显不足。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应把握“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人学”的含…  相似文献   

11.
宋丽莉 《学周刊C版》2011,(8):101-101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白海飞 《学周刊C版》2011,(9):119-119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以及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4.
一、确立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言语。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实质就是指其运用语言、表达交际的能力。因此“言语”应摆在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现在,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为我们进行“言语”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因此,引导学生涵咏、品味、鉴赏、学习这些经典语言,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82):63-64
近年来是我国新课改教学实施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对于学生培训重点已经从传统知识教育在逐渐地向着素质教育目标进行转变。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进行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教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在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做到全方位的提升。让学生得到自身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其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出发     
记忆.是学好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背。教了20几年中学.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全面推行“新课标”.我从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学生记忆的东煎少了.知识积淀少了,就无素质可言。所以我认为:记得越多.知识越厚.能力越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种应用兼思维型学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应试升学指导的弊端,不强调学生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应用,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语文习题的操练与语法知识的掌握。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指导的“强”与“弱”,只有在认识应试指导的“强”与“弱”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经济所指的“知识”有其深刻的内涵,学生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是指对知识的接受,消化和运用能力,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知识的内化为素质,素质又展现为能力的过程,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注重知识的内化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把它作为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在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做好组织者、引导者、训练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展个性,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操作过程为: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变课堂“单项”结构为“三项”结构;培养学生识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只听”为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点悟”式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可略述为“激入——导思——点悟”式,它是一种在教师的激发、引导、点拨下,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展开思维主动“求索”,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并培育语文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积蓄创造能力的素质型教学。目的是张扬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