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而开设的两门新课程,对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整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儿童生活。这一课程理念要通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得以实现。本文从出发点、过程和归宿三个方面对教学如何回归儿童生活进行了思考,探讨了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三个层面的教学策略: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教学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理论研究者和讲授品德课的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作为教授品德课的教师将自己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整理出来,与其他品德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探讨,以促进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社会实践类的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以更为恰当的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袁瑞新 《教师》2010,(20):103-10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而开设的两门新课程,对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整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年度总结会的召开,如何进一步开展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成为新课程实践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同时,北京市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明确了今后几年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即以国家课程方案为基础,实行国家课程方案指导下的北京教材改革实验方案。由此发生的重大课程变化,是将从2004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三年级以上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并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人文素质课程,人文素质的提高要靠长期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真正的改变是意识的改变,心灵深处的改变,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日常生活既是学生锻炼学习的舞台,也是人文素质课程最终的服务对象。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诚实、关爱、谦让、勤劳等好的品德可以促进家庭和睦、朋友帮扶、邻里互敬、同事友爱,处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推行了一轮多。但从全国普遍的情况来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仍属薄弱学科,被重视程度仍不够。因此,任课教师要很好地掌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推行了一轮多。但从全国普遍的情况来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仍属薄弱学科,被重视程度仍不够。因此,任课教师要很好地掌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观点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教育》2002,(12):1-7,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课程。本文从品德与生活发展的背景、课程的几个基本观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评价、课程的实施和推进等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课程。本文从品德与生活课程发展的背景、课程的几个基本观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评价、课程的实施和推进等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孙民 《湖北教育》2007,(2):39-4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一个话题是家庭小账本,这一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使学生了解家里的钱是哪里来的以及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通过调查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开支的各种类型,知道哪些是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对于贴近生活的话题,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实施有效的教学,下面围绕这一话题,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核心首先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品德与社会课正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应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感学习,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探讨总结出了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中,要求开设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这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要求。它的开设很有意义,因为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认知,获得道德体验,建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今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开设,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师的选派,还是教材使用、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总体情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的课程。该课程对改变我国德育现状,解决原有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复,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使用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教学经验阐述该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说起作业,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作业,随手一翻学生的《家校联系本》,所看到的也是这几门学科的作业,几乎很难寻觅到品德课的作业。其实,品德课也需要有像语文、数学一样精心设计的作业。因为它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感学习,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探讨总结出了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说起作业.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作业。随手一翻学生的《家校联系本》,所看到的也是这几门学科的作业.几乎很难寻觅到品德课的作业。其实。品德课也需要有像语文、数学一样精心设计的作业。因为它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