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高中历史教育中断层与台阶效应日益突出的显现出来,这就使得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问题被提上了新课程教学的前沿,而作为历史教育衔接的核心,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衔接更成为了新课改研究的重中之重,作为历史教育者,要立足于初高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从有效整合和结构建构两方面着手,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衔接,为解决初高中历史教育衔接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孔令霞 《考试周刊》2013,(25):120-120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断层,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体系的认知和历史教育的延续性,如何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衔接,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前沿性问题。笔者尝试从具体的课堂设计入手,以《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为例,谈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初中教材基本上以"通史+单元"的形式、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编排,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即可。而高中课程内容则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3.
高中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做好心里辅导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衔接是指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学段的有效衔接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初中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所以,为了最大化地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初高中学段各自的特点、现状并进行有效衔接,是对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而实际情况却是,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5.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完成初高中教育的顺利过渡,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采取可行性的措施,开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初高中历史的顺利过渡,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熠娜 《学周刊C版》2010,(1):165-165
历史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一历史很难。其实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渡过学习历史的难关,就成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初中角度着眼,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7.
喻振南  李彤 《教育导刊》2010,(12):68-70
新上高中的青年教师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指导这类青年教师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既是落实教学各环节,实现初高中"标、教、考、评"有效衔接的需要,又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学"的衔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伴随学科新课改教育政策的落实与实践,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教学成为当前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教师应深入把握初高中历史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清晰梳理不同历史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其对史料的阅读和辨别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历史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依据历史学科新课改教育要求,设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从正确树立衔接观念,科学选择衔接话题,合理设置衔接问题等六个角度,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09,(9):80-80
顾明远:初高中衔接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顾明远指出,做好初高中教育的衔接有助于学生顺利地适应高中教育,健康成长。为此,首先要做好心理上的衔接;其次要研究学习上的衔接,包括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再次,学校管理者也需要重视初高中的衔接;最后,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加强初高中学校的联系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解决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可谓是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老话题。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这一话题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笔者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对此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以下建议,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一、要关注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师教学的依据,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上,高中教师要熟悉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义务教育历  相似文献   

11.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总结性考试,也是高中教育选拔的重要依据,关注初高中衔接,反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是中考的重要功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四层"考查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推动核心素养在高中教育中的落实,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学段特征做好初高中衔接,引导初中阶段课程教学和评价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就成为当前中考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因国家对初高中课程历史课标的要求不一,致使初高中历史教材编撰体例的差异较大;再加上长期以来,各省市对初中历史学习实施开卷考试的模式,极大地弱化了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热情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这状况的延续,造成了对刚升入高一继续学习的新生带来了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因而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依据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现状,重视和解决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尤其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学生学习方法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作为“第五媒介”的手机在中学生持有率的迅速攀升,作为对时代性、信息化要求极高的政治课,把培养能力作为将手机媒介应用于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切合点,借助手机媒介通过适时、迅捷的时政点击与评论、时政新词搜索与查找等形式发挥手机媒介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中的积极效用,总结其经验,思考其不足。这不仅可推动手机媒介在教育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也可以拓宽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指引下,推动初高中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可以采用深度学习实践模型,通过素养导向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挑战性学习任务等学习环节,实现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目标、内容、情境和任务有效衔接,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差异,导致教学衔接问题日益凸现.因此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令高一历史老师比较头疼的工作.基于此,以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中的某些课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从知识衔接、强化课程目标、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解决初高中...  相似文献   

16.
何日成  袁学飞 《文教资料》2013,(34):128-131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心理、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种习惯的培养,如果错过时机,就等于过了季节,失去教育契机是很难纠正的。许多学校显然清楚地看到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诸多学校在初高中衔接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科知识的衔接,很少关心学生思想道德、人格心理、行为习惯的变化。抱着对育人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在对初高中学生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初高中德育衔接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改革在诸多方面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热点问题,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即是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解决方式:完善初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加强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改善考试体系的衔接;提高对初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娥 《辽宁教育》2023,(8):20-23
面对普通高中如何提高初高中学段衔接的针对性、深入性、系统性、实效性的问题,大连市第八中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着眼于当下适应与未来成长,将衔接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军事训练、学法指导、生涯规划等途径,实现了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平顺过渡和持续提升,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初高中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和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初高中衔接又一次成为探讨的热点。何为“良好的衔接”?真正的衔接,既包括不同学段教师“教”的衔接,更包括学生在不同学段“学”的衔接,应该遵循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做“有效的衔接”?大概念教学是探索初高中衔接的有效路径之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