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美的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璩成华 《考试周刊》2010,(15):52-52
爱美是人的天性。一朵艳丽的鲜花能引起许多过往行人驻足、赞叹:一道优美的风景会吸引距万里之遥的人来观赏、赞美。现代的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资源,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培育与熏陶。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和精心设计创造,就能让学生从语文教学中感受到美、欣赏美,从而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4.
葛军 《现代语文》2011,(1):102-103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讲求"真",作为艺术,讲究"美"。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中学语教材中,大多是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感受美、表现美成为他们内心的自觉行为,使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成为他们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如何贴进教材、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当前语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是富于美感的,通过课文的美感,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体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感知与体验,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李金花 《福建教育》2006,(9A):48-48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材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魄的形象美。这些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各式文体向儿童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以渲染、品味、畅想、体验,可以使儿童真切地感受到教材中美的因素,受到道德的感化,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9.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为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从美学角度看,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美的过程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教学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借助教材发现美,创造课堂意境美,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深,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得到的美感教育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无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喜忧,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引人入胜。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此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明理”、“悟道”相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美,有美的文字,美的画面,美的人物,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如果教师在培智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挖掘语文中“美”的因素,将蕴涵的“美”呈现出来,让智障儿童“与美丽相约”,就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伍雪辉 《教育艺术》2005,(10):20-21
教学艺术通常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指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能技巧;其二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其三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艺术性创造活动.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师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对语文教学艺术性的恰当把握更能促进语文在文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论是预习阶段、讲读阶段,还是复习、练习阶段都要用到.实践证明,提问对思维和语言训练是十分有效的.如何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必须"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讲究"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而且也展示了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姚宗智 《学语文》2007,(1):0-41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以来,语法知识在教材中被逐渐弱化以至取消。具体表现为:语法知识由原来的专章专节的安排.到后来只在有些课文后面以小知识点的样例再现.或在教材最后以“附录”的形式概要地列举,再到如今的语文教材已看不见语法的痕迹了。语文中考中的语法检测,已取消多年。这些都给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深入学习语文带来诸多不便和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根本性的变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失误,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浮肿病与多动症”。“浮肿病”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分强调自读感悟,造成语文最基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思考理解的丢失;由于片面理解感悟的多元化,造成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的丢失;由于过分追求活动的表面热闹,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丢失;由于片面追求学科的沟通与融合,造成语文本体的丢失。“多动症”可以简述为:缺少静思的“动”——浅;游离目标的“动”——虚;预先演练的“动”——假;不加规范的“动”——乱。这些“失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找到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