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蒙语授课学生“三语”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族高校蒙语授课学生“三语”教育现状。 “三语”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民语、汉语和外语三种语言和文字的教育,是在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纵观语教育史,对“”、“道”关系的认识,基本上有三种见解:1.以为主。语知识教学是语学科的基本任务。2.以道为主。语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性,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想教育。3.道并重。语学科兼具思想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内最早开展三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地区。2000-2019年年间以内蒙古地区三语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近百篇。这些文献将三语习得理论与内蒙古地区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映了内蒙古地区近二十年三语教育日趋完善的发展趋势,以及多元化、重实际等研究特点,也反映出教育发展和研究的不足。对内蒙古自治区三语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回顾,可以推动今后三语教育的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质量的优劣,事关民族地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中国小康社会均衡建设步伐。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升民族教育质量,更好地发挥好民族学校应有的作用,从民族学校自身的教育职能出发,加强领导重视,强化教育科研,通过多种教学管理方法和措施,有效整合蒙、汉、英“三语”教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三语”活动和内容,努力提升民族学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以美学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美学和语科学的相通之处及其对语教育的指导作用,并从美学和语的人性的角度,认识现代语教育中的“四化”、“三少一多”等弊端问题,从而让人们更加自觉、有效地排除语教育中的种种痼疾,使美学理论成为我们认识语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学习“三老”语文教育思想要重在运用──全国中语会召开学习座谈会宇明为了更好地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前辈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全国中语会于3月1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专家、特级教师、青年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畅谈学习”三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四川凉山州地区三所农村中学校“彝—汉—英”三语教学模式、师资情况、教学成效以及英语教学中的跨语言影响等教育现状,结果显示:三语教育模式主要为过渡模式;英语教师具有专业化、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但流动性大,多语教师稀缺;学生对三语教育认同度高,但是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学习效果普遍较差,且彝语的读写能力有下降趋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彝语的参照度较低,甚至是零参照.建议加强对学生彝语读写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选择三语教学模式,建构有效的三语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要靠教育,中国教育的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虽然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对其认识却远远不够。故从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必需、语教材中美育因素、如何在语教学中开展美育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教学中的美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智育、过分强调语文德育或过分强调语丈美育都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笔青认为,语文教育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三味”统一,从而达到促进受教育者“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的理想目标。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全国中考语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综述》中“关于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栏有这么一段话:“中小学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人精神淡化、听说能力弱化、阅读教学繁琐化、写作训练程式化等弊端——制约了儿童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背离了语教育的目的和语学科的特点,难以适应21世纪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