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朴英花 《考试周刊》2012,(28):87-88
寒暄语代表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语句表达特点,一个国家的言语,可以充分展现其固有的文化特征。日语中常见的问候语,看似简单容易,却蕴含深厚的日本文化底蕴,表现了日本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日本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本人有着极强的集团意识,"和"与"恩"的理念甚至影响到言语方面。本文通过日语寒暄语中的例句,找寻日本文化的一些踪影,为日语学习者熟悉和了解日本文化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刘峰 《考试周刊》2010,(50):42-43
寒暄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分析日语寒暄语表达的独特性可以管窥到日本民族的深层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初学时就会涉及到大量的寒暄语的运用,日语独特的寒暄语里含有大量的与天气,季节,言谢,道歉等有关系词语,日语寒暄语的大量运用与日本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寒暄语与日本岛国意识和集团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为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依据。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古就是一个看重义理人情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日本人的义理人情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考察了日本现代年轻人中盛行在情人节时赠送"义理巧克力"作为礼物的习俗,以及日本人在赠送"义理巧克力"是所遵循的原则,得出了现代日本人的义理人情观是具有集团精神,强调"和"的精神,比起"人情"来"义理"更重要,并且严格遵守还恩或还礼的原则,无论是送礼还是还礼,都不忘不要给对方增添压力和负担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他提出的"义理、考据、词章"说成为桐城派创作理论的核心思想,而姚鼐也一直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履行着这一文学思想。本文试从他的诗词、散文等不同类型作品的写作中探讨其文学特质,以发掘姚鼐如何在创作中践行其写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6.
论日语寒暄语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语言及化的独特性引起了研究的日益浓厚兴趣,其寒暄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独特性,分析、探讨日语中寒暄语的结构特点、语义特点,并与汉、英语言中的寒暄语相比照,展示了日本语言化之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日语的寒喧语在日本是一种比较普遍但也是比较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它存在的最终日的不是实现语言中传达信息的功能,而是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运用语用学中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理论来分析日语寒暄语,结合日语相关的文化背景分析,分析日语寒喧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浅析日语寒暄语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暄语是日语学习中最早导入的内容之一,但是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使用寒暄语。这与不了解寒暄语背后的日本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与学习者不了解寒暄语本来的含义也有关。见面寒暄是与他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寒暄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指导项目。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一边和日本人接触一边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所以,有必要提供系统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封静毅 《考试周刊》2015,(22):113-1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延伸,对当前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进行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着手,针对去日本劳务的研修生寒暄语教学,把心理学的观点引入教学中,研究如何有效地加强寒暄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寒暄"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及社会心理的不同而各异。探讨日语寒暄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历史文化,才能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寒暄语,最终与日本人得心应手地交往。  相似文献   

11.
话语分析是新兴的语言学分支,而寒暄语又是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汉语中最典型的寒暄语“吃饭了吗?”。首先对寒暄语作了界定;其次就“吃饭了吗?”的历时变化和原因作了分析;最后,着重阐释了“吃饭了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集团意识是日本国民性中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它对日本社会特别是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来源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本文试从几方面论述家制度与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最近,到一所学校采访,看到一份学生行为规范的“打分表”,比如“上课讲废话”扣几分、“下课乱奔跑”扣几分、“广播操缺席”班级集体扣几分,反正有一条规范就有相应的具体“加分”和“扣分”标准。这样“做”到极致,效果如何呢?结果许多学生都有被束缚的感觉,做得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做而做,有的学生在校内能做到,但一到校外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在研究寒暄语时必须探讨影响语言背后的文化。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尤为突出。虽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在寒暄语的表现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文章通过两国不同的语言文化比较,挖掘凹形日本语言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敬语是反映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人际关系的言语表达方式之一。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外”意识作为日本社会固有的文化特征,不仅在社会生活方面,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敬语表达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在敬语表达中存在强烈的“内·外”意识,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指出在学习任何一门外国语言时要先了解隐藏在该语言背后在文化韵味,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受岛国特性和农耕文化等背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它是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日本人价值观的基础。而省略表达是"和"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了避免突出自我的主语省略和避免伤害对方由接续词、副词引起的省略等内容。只有从"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日语的省略表达,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达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有“融洽人际关系,和谐日常生活”和“传递信息情报,表达思想感情”两方面的用途。言语行为表现是指:以这两方面为目的的我们所拥有的内在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翻译出来,与非言语行为表现对应使用。从语言学角度看,寒暄语是一个礼貌言语行为,它的定义及理解模式与简单的语义编码解码过程有着差异;在会话过程中,寒暄语扮演着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寒暄语与社会关系密不可分,中日两国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是在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却存在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很多词和句子都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要理解这些词或句子的使用情景和语义,就必须先从日本的文化背景入手。日语中"はい"一词的频繁使用,与日本人喜爱肯定表达而尽量回避否定表达有关,而这一现象正反映了日本人的"不安感"与"和"意识。本文拟从"はい"一词的用法看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及意识。  相似文献   

20.
汉语寒暄语的语用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问候语分为狭义问候语与广义问候语两大类,而广义问候语又可细分为招呼语和寒暄语.寒暄语是汉语问候语中最能体现其特色的一类.本文从语用学的理论角度分析汉语寒暄语与语境、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寒暄语的独特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