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2~3日,中国科协2009年初、遴选两院院士候选人评审委员会议在北京市京西宾馆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初选中国科学院候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庄逢甘,副主任委员赵忠贤、杨卫,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师昌绪、副主任委员杜祥琬、胡启恒,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0余位院士参加了评审大会。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师昌绪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4):262-264
严格按照程序,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三批外籍院士8名。这些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和声望,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将对我国扩大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中国科学院第三批外籍院士简介如下。伯奇费尔(B.C.Burchfiel)【美国】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大陆地质、构造地质等专业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国际地学界享有盛誉。自60年代以来,对世界上重要的非碰撞造山带和碰撞造山带进…  相似文献   

3.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公布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修订稿。《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作为院士制度的基础和学部工作的基石,自1992年首次通过以来(时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因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199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其后经过7次修订,本次是第8次修订。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4):257-257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 ,有 7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 ,美国 4人 ,日本 1人 ,瑞典 1人 ,德国 1人。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年龄 5 1岁 ,平均年龄 6 3.3岁。这次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过程是 ,经中国科学院第三届学部主席团第 1 1次会议确认 ,中国科学院有效外籍院士候选人为 2 0位。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之前 ,先进行一轮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通信预选 ,由学部联合办公室将 2 0位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材料汇总 ,寄送院士 (不含资深院士 ) ,通信预选结果供学部主席团参考。学部主席团第 1 2次会议认真讨论了 2 …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选举,第六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科技成就及其对中国科技的贡献将在本刊下期介绍)名单如下:杰马里·莱恩(法国)、肖荫堂(美国)、盖伊·德泰(法国)托斯登·威塞尔(美国)、姚期智(美国)、理查德·N·杰尔(美国)第六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与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在这里联合召开。这是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两院近千名院士欢聚一堂,共商科教兴国大计,同迎千年世纪曙光,具有重要的意义。令人高兴的是,中国科学院10位外籍院士应邀专程来北京出席院士大会,他们是,英国剑桥大学RobertW.Cahn教授,美国贝尔实验室卓以和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N.Chris-tiansen教授,美国休斯敦大学朱经武教授,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冯元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高锟教授,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毛河光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 2 0 0 1年院士增选工作结束 ,又有5 6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 ,今年增选名额为 6 0名。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等归口初选部门的推荐和院士推荐 ,共产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在京揭晓。[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 ,经过院士推荐、通信预选以及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全体院士投票选举 ,产生了第五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共 7名。这些外籍院士都是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第五批外籍院士(经 2 0 0 2年 5月 2 9日第十一次院士大会选举产生 )(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 )  姓 名国籍出生年代  专业    任职机构科顿 (F .A .Cotton)美国  1930无机化学美国德克萨斯州农业与机械大学化学系教授、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实验室主任傅睿思 (ElseMarieF…  相似文献   

10.
各位院士、同志们:今天,中国工程院第三次院士大会与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这里联合召开。值此中国工程院成立两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和学部主席团向中国工程院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成都市科协举办了院士专家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瑁、张景中、朱中梁、陈星弼、李安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叶尚福、姜文汉、周光耀、罗平亚、李乐民、林祥棣等13位院士出席会议,共同为成都市科技、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公布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修订稿。《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作为院士制度的基础和学部工作的基石,自1992年首次通过以来(时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因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199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其后经过7次修订,本次是第8次修订。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1,(22):38-38
(本刊记者 王继红)11月23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DCDF2011)在北京锡华商务酒店隆重召开。开幕式由DCDF2011主席、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主持.中科院院士陈运泰、中科院院士郭华东、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研究员陈拂晓、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童腾飞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欧洲的外籍院士制度是院士制度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衍生出来的制度体系,是院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酝酿设计过程后于1994年建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籍院士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保障外籍院士更好地发挥作用,欧美国家在外籍院士制度建设中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机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建设充分吸纳了国际经验,同时在本土化过程中也深受国家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和历史悠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文章在比较视野下,对中外外籍院士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保障外籍院士发挥作用的体系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助力新时代我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战略实施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1):5-5
刘光鼎.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地球物理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2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调查,了解了院士通过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院士通过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活动与其所从事行业的关系.调查发现,从行业领域来看,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学部的院士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比例较高;从两院院士的对比分析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较中国科学院院士整体上更善于利用传媒资源获取公众对自身科研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由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  相似文献   

18.
1997年3月18日,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光亚,在中国科技会堂做了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的最后一场报告,使历时整一年的百名院士百场科技系列报告活动落下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主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科普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的任务,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从1996年3月18日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5):347-349
在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10名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籍学者当选为第二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0.
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8人当选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5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