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深圳市南油小学着力开展课堂文化建设,构建本校学习化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充分行使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完善"课堂+社团"的课程实施模式,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课程,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为例,从学习生态圈的运行主体、运行机制、协同学习模式、数字学习载体、学习环境、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模式为引领,以“信息化+智能”学习环境为基础,以学生“一课堂面授学习+二课堂活动体验+三课堂网络拓展”为方法,构建“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相融合的学习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外,知识内化放在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高度参与和实现个性化教育等特征,这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性学习的迫切需求不谋而合。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构建出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翻转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学习和个性化教育,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区域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寻找适合的校本课程课堂实施模式,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场所,是我们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之一。我区某校的《我爱发明》校本课程是一门基于学校"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尊重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从学校现状实际出发,自主开发的以创造发明为学习内容的科技小发明课程。课程旨在把科技发明创造扩展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以  相似文献   

5.
刘建宏(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教学部教授):构建"课堂全程实践"学习模式,细化面授辅导教师"导学作用"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两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我根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特征,从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出发,在开放教育"律师实务课程"的课堂导学中,逐步建立了以教学大纲知识点为主线、以解决学生提出的现实案例问题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的"课堂全程实践"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知识点多、课时有限等问题,分析了翻转课堂在该课程应用的可行性,探索了分别以视频资源和资料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翻转课堂整体教和学的效果。本文以H高职院校《西方文化》网络共享课程为研究案例,通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调研问卷、个别访谈、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等方法,总结了目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认知主体、教师引导、在线考核激励机制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有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存在两个局限:对文科课程缺乏关注;缺乏对课堂氛围、学习兴趣、学习过程、能力发展、学习满意度等维度影响力的探究。以《有效教学》课程为例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角度构建了融入合作学习的文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文科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模式参考和经验借鉴。通过双组对比准实验研究,验证了文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让教学走向互动、探究、和谐,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实证研究表明,文科课程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在具备"优质学习资源的支撑、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充足的课前学习时间、教师较高的教学素养"等必要条件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努力做到:教学翻转注意"内容适宜",教学设计务必"因课制宜",教学实施确保学生高度参与,教学评价需兼顾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46):166-167
MOOC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形式,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作者结合"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教育传播学课程的现状,总结了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与教育传播学课程的结合点,构建了"内容选取—课前MOOC学习—课堂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模式。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为其他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面临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诸多困境,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课程为载体,进行以能力训练为导向(Capability),以实践(Practice)—学习(Learning)—再创新实践(Innovation)的C-PLI三段式实学交替模式开展教改工作,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课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四个子维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堂文化、课堂内容、教学效果平均分值较高,离散度低,说明学生对C-PLI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持肯定意见,达到了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1.
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的实践性、过程性和自主性。将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开放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构建课前学习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交流讨论和课后评估总结的课程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短板,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枯燥、抽象、实践性强等特征,传统课堂教师单方面灌输性教学,往往导致学生生出倦怠与畏难的心理。本研究基于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的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双向效率;同时结合移动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微学习资源,有利于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实践证明,移动微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展教学空间.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结果为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同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翻转课堂模式不断受到社会和学生的肯定。本文以网络数据库与应用这门课程为载体,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过程、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认为该教学模式需要有灵活的教学环境、对学习文化的深刻理解、精心编辑的课程内容和专业的教师支持,最终才能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并提升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进行知识的系统教授,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忽视了学生学习时的个体差异性,不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汲取了传统课程与线上学习的优点,摒弃其缺点.将混合教学式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课程,对教与学进...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普及,如一缕春风,吹进了平静的课堂,促进了诸如教学思想、课程意识和学生观念等多方面的变革,推动课堂模式的多样化.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学课堂: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所以课程改革的实质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基础原则,我市已经摸索出了几种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从“高效课堂模式”到“导学式课堂模式”到如今的“152010模式”,无不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学。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教师要通过发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在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上引入微课,是对音乐教育的一种革新,通过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了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公。本文就从融入了微课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出发,对如何利用微课资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学生主动性不足、课堂缺乏交流、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文章基于道路建筑材料课程,通过分析传统课程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和课后教学等环节,以项目探究式学习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交流机会,活跃课程氛围。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翻转课堂为现代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20.
翻转课堂是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引导。翻转课堂设计模式在实践性课程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软件设计等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通过网络预习、课上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