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湖南大学提出的“价值引领–战略驱动–五融并举”机器人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思政引领、文化引领和科学家精神引领为价值内核,以面向空天信息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融合世界科技前沿、集群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经济主战场、深空深海探测自主无人系统国家重大需求、高端医疗装备人民生命健康需求等国家重大战略为驱动,构筑了以德智融合、科教融合、学科融合、专创融合和产教融合为内涵的“五融并举”实施路径。通过推进实施该模式,学校在机器人领域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和落地,高职院校正对原有的制造类专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以适应智能制造生产模式;而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完善原有制造类专业内涵,重构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扩充职业院校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内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形势下,针对欠发达地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面临人才技术技能培养对接不强、创新能力脱节、职业素养不对等的问题,基于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理论,构建了“三梯队,三递进,三对接”的现代学徒制培育体系、“三课程二阵地一平台”的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四维三课二化一心”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相互融合的“三体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时性、实效性,形成承接产业转移地区智能制造升级环境下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意义、影响因素和存在瓶颈,提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有效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采取“强化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发挥政府统筹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优化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培养培训”等策略,为加快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促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赋能提质。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的人才须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化、技术结构高端化、能力结构多元化、素质结构人文化”的特征,这倒逼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滞后、专业结构狭窄、技术结构单一、教学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现实困境,制约人才培养变革,须通过完善职教体系、科学定位培养规格、跨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智慧学习平台等途径和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对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学院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智能制造加工技术为核心,融合工业机器人、气动数字化、数控加工、工业互联网、RFID数字信息等技术,打造设备自动化+生产精益化+管理信息化+人工智能化,实现实体生产与虚拟生产环境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业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满足中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和产业转型对机器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洛阳理工学院建立机器人产业学院,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团队、课程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机器人下游产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开发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顾伟国 《职教通讯》2019,(23):59-64
智能制造必将给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文献的探讨,重新阐释新时代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并以苏州某职业学校为例,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实践新模式,主要通过政府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校企建立企业学院、产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智能制造产业及人才需求现状,提出了"专业+机器人"的建设思路,通过校企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队伍等措施,旨在实现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类专业群协同升级,以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与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相匹配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分析产教协同创新机制等,阐述引入市场机制,出台政策,校企共建实体基地、调整专业结构等措施,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智能制造和产教融合等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新常态下,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从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体系分析出发,研究了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依据机械工程人才对新技术的要求,构建了符合专业要求和当前背景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指导方针,研究了合作企业的特点和选择原则,制定了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方法和管理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的新工科人才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智能制造的颠覆性变革驱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升级,迫切需要更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等。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人才培养内容迟滞化、人才培养途径的局限性等问题,不能有效应对智造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诉求。建议通过优化多元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动态调整的专业布局、完善工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构建融合互通的产教共同体等举措,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工程教育在产教融合实训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产教融合实训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面向新工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构建"双导师"组织管理体系、"三位一体"职能管理体系和"融合双轨制"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为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并对"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武汉市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多个优质企业合作,构建"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团队职业能力,建成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为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发展趋势、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的地区现状以及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突显的众多问题,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创新理念,通过教师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设"智能制造培训与技术展示平台",实现了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再到产教一体化的全方位提升,为职业院校主动探索将生产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发展趋势、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的地区现状以及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突显的众多问题,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创新理念,通过教师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设"智能制造培训与技术展示平台",实现了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再到产教一体化的全方位提升,为职业院校主动探索将生产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专业群以培养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目前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包括:搭建产教融合高端实训基地,打造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双师素养"的教学团队,建设数字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实施混合式教学,进行"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陈抗 《江苏高教》2021,(3):55-58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在深入分析制造业产教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产教融合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主要问题,并揭示了其原因在于制造业领域产教融合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学校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不匹配,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加大,青年技能人才流失严重.以产教融合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是要抓紧打造一支与先进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相匹配的大规模、多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措施主要包括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跨学科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全流程政策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