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STEM教育成为引导全球教育改革的新风向标,为科技馆科普创新提供了新的探究视角。在对STEM教育与科技馆展品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小球旅程知多少”展品教育活动为例,探讨了在STEM教育理念下科技馆依托展品开展教育活动的意义、特点及其一般规律;提出要基于科学情境,结合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将传统的展品教育活动转化为体现STEM理念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作为科技馆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静态陈列型展品是科技馆不可缺少的科普传播媒介和科普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情境学习理论,论述了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活动设计方法,并且以江苏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火山浮石探秘之旅”的开发设计实践为例,围绕活动设计开发的思路和具体方式方法,从情境的设置与设计的角度,做了粗浅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科技馆基于静态展项进行科教活动设计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类博物馆和遗址博物馆,具有原始的实物资料、充足的学术研究材料和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教育功能,普及考古学和考古成果。博物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正式的教育,以手工活动为切入口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和保持观众的博物馆学习考古的兴趣,从博物馆活动中获得自由学习的乐趣、信心和方法,培养其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归纳分析了科技馆消防系统的特点及问题,论证了科技馆消防系统更新改造的必要性,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探讨其消防系统现状、消防系统更新改造的目标及具体举措,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科技馆消防系统的运行及改造实例,为后续科技馆的安全管理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10,(1):70-73
博物馆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最重要任务是与社会及公众广泛建立密切联系。教育活动是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渠道,其目的不在于教育公众,而是要根据需要帮助公众学习,为公众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为其提供教育体验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针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严重缺乏,青少年对博物馆活动的态度也往往很排拒。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才能吸引青少年观众呢?该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阿兰德(Michel Allard)的"个性"、"认同"理论为基础,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2012年暑期教育活动评量为例,从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及青少年生活元素等方面探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某些科技博物馆的展品教育活动存在说教灌输多、体验探究少和缺乏深层次科学内涵的普遍问题。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恰恰针对上述问题,而STEM教育则是承载当代科学教育理念与三个维度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将其引入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并以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的“铁路背后的科学”展教活动为例,研究STEM理念对于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科技馆教育活动设计中存在的困惑“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活动方案”,阐述了运用现代教学法进行科技馆教育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结合实践,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5E教学模式和多种现代教学方法,面向中小学天文爱好者设计开发了“星空探秘”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参与者普及天文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探究开创精神以及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1984年美国博物馆界名著《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 tury)》中对博物馆的教育意义有如下描述:[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作为舶来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博物馆教育近年来已成为学者和大众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国内博物馆,物别是在科技馆领域对如何平衡博物馆的教育和休闲功能争论不休,甚至导致有人认为科技馆不属于博物馆。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与我们对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误解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科学这一学科在国际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地质、地学类博物馆在专题博物馆中又占有较大比例。因此,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案例来研究地质、地学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然而,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深层脉络,探究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与博物馆,与公众生活的相遇,以此,对博物馆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内容结合方法论的探索,力求为自然类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洞开新的视野,文章从两条进路出发,剖析中国地质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第一条是知识延展的进路。依据地学、地质知识内容结构的网络,建构由博物馆内部诸展厅延伸踏至山、川、湖、海的活动,沿著知识的脉络在无边界的空间展开。第二条是公众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博物馆教育活动将博物馆各类知识体系再度分解至观众的理解,碎片化抵达至与公众相遇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1.
民俗展览已经成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一个重要门类,如何做好民俗展览,是博物馆陈列工作者近年来经常遇到的一个课题。本文拟以首都博物馆“老北京民俗展”为例,谈谈新首博民俗展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项在中国科技馆开展的教育活动,以“节约用水”为主题,以“任务+学习单”的形式开展活动,并且对教育活动进行了评估。发现该教育活动极大地延长了学生参观展品的时间,学生可以对展品进行深入的学习,同时很好地增强了青少年节约用水的意识。本次活动也为科技馆互动性较低的展品开发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感知与体验”理念是体验式学习思想的核心,在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感知与体验”理念及其在科技馆教育活动研发中的必要性,以山西省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开发为例对“感知与体验”理念进行阐述,提出了科技馆教育活动中须注意的问题,为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碎片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科学教育领域逐渐关注学科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对学生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馆作为青少年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提升其活动质量、推动馆校结合的发展,也应尝试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本文从科技馆教育的视角,以合肥科技馆“锥体上滚”活动为例,解读活动流,剖析活动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以及活动资源,探讨科技馆教育活动融合学科核心概念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面向儿童科普新冠病毒及其防护措施的教育活动需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儿童自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本文通过案例“新冠病毒是如何让我们生病的”介绍戏剧教学法在面向3~6岁儿童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包括戏剧教学法的特点、活动设计思路、教学策略和实施效果。活动借助道具将病毒及致病过程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角色冲突、故事情节、戏剧化体验等情境化设置使儿童沉浸其中,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儿童在体验中完成基于“模拟实物”的学习,并反思自身行为,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把“科学家以科研为目的的探究”转化为“学生以学习为目的的探究”,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依托展厅资源开展探究式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本文以“小小研究生”科学探究暑期班为例,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依托水生生物馆的活体展品这一独特资源开展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对设计初衷和理念、学情及应对策略、探究自主程度、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相关活动的研发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我国科技博物馆教育项目设计水平有了迅速而显著的提升,“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培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分析其发展过程及优秀案例,会发现“对接《课标》,‘合’而不同”、引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是“馆校结合”项目的两个重要突破点,并带动了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从理论与实践看,这两个突破点既吻合了学校与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又发挥了科技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与教育特征,更体现了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揭示了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科技馆遍地开花的STEM课程教育,很多属于引进性的案例,围绕自身场馆展品、展项自主开发的项目较少。事实上,科技馆的大部分展品、展项是跨学科的成果,具有趣味性,蕴含着丰富的工程、艺术的内容,通过实际体验、操作,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实现群体协同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进行群体性知识建构。在我国,防灾减灾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针对儿童的教育相当薄弱。案例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基于STEM教育理念,利用上海科技馆地壳探秘展厅中的地震、火山爆发体验;地动仪等展品,开展具有本馆特色的STEM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布展施工的安全管理已然成为科技馆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国家和相关行业目前缺乏对科技馆布展施工安全管理的深度研究。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探讨科技馆布展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布展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需求、基本原则及内容,初步思考建立科技馆现场布展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路径,以确保安全生产,营造安全有序的场所环境。  相似文献   

20.
STEM教育强调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实现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三者之间的紧密整合。这与科技馆“以互动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为主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功能具有较多吻合之处。本文从STEM教育核心理念和特点入手,深入分析科技馆教育活动与STEM教育的融合之处,重点研究STEM课程的设计流程,着重分析“科学实践”主题的提取和选择、“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的梳理、基于实践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以及学习评价四个环节,并结合STEM课程案例“建设我的月球基地”对具体流程进行对应分析和解读,最后从以上四个重点环节对科技馆STEM教育活动的开发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