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伦·坡小说对于国内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我国学者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理论,并通过自己对其小说的理解,对爱伦·坡作品的研究面进行了创新。文章将通过解析重复的修辞手法,探讨爱伦·坡哥特式短篇小说在文学技巧方面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3.
十九世纪美国杰出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哥特式风格作品闻名,死亡主题是其作品的最大特色.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爱伦·坡生平及其特殊的审美观,本文试图就该主题进行分析,并说明坡选择以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具有对话性,即在怪诞小说中表现出非理性与焦虑,而在推理小说中表现出理性、逻辑性。他的推理小说可以看作是对怪诞小说的回应,这种回应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以非常规的创作手法、表现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爱伦·坡的小说经常与复仇、凶杀等名词联系在一起,是对19世纪之前传统小说的挑战。爱伦·坡也因此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基于此,对爱伦·坡的小说类型、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爱伦·坡小说更深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生存、死亡、复活以及“提前埋葬”,一直是爱伦·坡怪诞小说高度关注的主题。在这些文本中,生存和死亡都被描述得极为痛苦、恐怖。由此可以发现坡与叔本华的联系。坡对叔本华的“意志理论”或许存在某种误读,但是他的许多作品都充分体现出与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及其悲剧理念的契合和感悟,从而深刻地展示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困惑与焦虑,具有令人心悸的悲剧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权主义批评视阈出发,对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阐释与分析,总结了爱伦·坡本人的女性观,并且对作家女性观形成的原因展开探讨,为爱伦·坡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思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泄密的心》是爱伦·坡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中恐怖效果的成功营造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本文主要从叙述和韵律两方面来研究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的论述很多。但多数论述都是取其某一部作品作为分析的对象,进而分析该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哥特式小说特点。这样的研究不够全面、客观。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取爱伦·坡几部有代表性的哥特式小说做论述的对象,力求更加全面和客观地研究其哥特式小说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和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在短短的一生里写了大量的小说和诗歌。其作品中有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有趣的是,他的小说里描写的死亡是恐怖的,读来令人毛骨悚然,而诗歌中描写的死亡似乎并不那么可怕,而是带着一种悲伤的优美,读后似有童话般的感觉,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这说明作者在进行诗歌和小说的创作时运用和遵循了不同原则和理论。本文从诗歌中死亡的意向,背景,韵律,用词等方面阐释了坡诗中死亡之美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的诗歌蕴含着对书写与死亡之关联的文化沉思,他将死亡的场景予以寓言化。这种哲学视界的解读呈现了隐含在爱伦·坡的诗歌中的一个深刻悖论,他一手呈现了令人恶心的死亡景观,另一手又指引着追寻虚灵真实的希望。他对生命的形而上思考,就升华在这个悖论所标示的两个世界之间。  相似文献   

14.
郑志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121-126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品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译介。文章发现,从1905年起,近现代中国对爱伦·坡小说作品的译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巅峰,至四十年代开始减少;近现代中国的爱伦·坡小说译介队伍极为分散,仅有少数译者将多篇爱伦·坡小说译成中文;多数爱伦·坡小说未能引起中国译者的持续兴趣,仅有少数被一译再译,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7,(1):63-66
爱伦·坡在《乌鸦》中运用重复艺术成功地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气氛,揭示了诗人的生存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诗中的重复有多个方面的形式与作用,尤其是重复性修辞、重复性意象、重复性形象。它们淋漓尽致地折射出诗人的生存与心理状态,表现了爱的迷茫、死亡之永恒与生之无奈等情感意绪。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蒲松龄和爱伦·坡小说中对"死亡"这一母题的处理,并结合中西方文化背景,探讨二人在死亡观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四部短篇小说《泄密的心》《跳蛙》《红死神的面具》《亚瑟家之倾倒》中始终都存在着时间、空间、人物、意象的狂欢化。在巴赫金狂欢化的理论视角下,对爱伦·坡这四部短篇小说中在狂欢广场上取消等级制的狂欢行为、国王的加冕与脱冕的狂欢仪式、酒神精神驱动下的血腥狂欢宴会、悲剧小丑的狂欢形象、笑与火两种狂欢意象分析解读,有利于揭示小说表面狂欢下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超验主义"的代言人,爱默生代表美国文学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同属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的爱伦.坡则是逆主流的另一走向。爱默生重思想,认为真正的诗歌和艺术应该能陶冶人的情操,他主张文以载道,而且他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个人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但是天才爱伦.坡却反对当时盛行的文艺说教,主张纯艺术,他崇尚"唯美主义"和"效果统一"的创作理论,而且爱伦.坡预见了被乐观主义者们所忽视的20世纪现代人所遭遇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9.
《泄密的心》是爱伦·坡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作品中恐怖效果的成功营造体现了爱伦·坡所提出的“效果统一”创作理论,向读者传递爱伦·坡对世界的感受,激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恐惧情感。  相似文献   

20.
吕艳 《考试周刊》2008,(18):46-47
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作为恐怖小说的鼻祖,象征主义的先驱,坡却不为他的美国同时代作家所接纳,身后又为国人误解多年.这固然和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和其作品的超前性有一定的联系,但当时清教主义在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对这种状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