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新闻传媒业呈现出媒介样态多样化、符号系统复杂化、事实呈现方式多元化等特征,但新闻真实实现的最终归宿依然是新闻收受主体。本文讨论了不同传播时期,由不同媒介形态和符号系统表现出的新闻真实特征,通常包括描述性真实、纪实性真实、过程真实和具象化真实。尤其是依靠新兴媒介技术进行事实表征的新闻样态,在对收受主体多元感官施以多样化符号刺激时,形成不同于传播主体视野下的新闻真实特征,具体表现为经验真实和主观感受真实。  相似文献   

2.
彭佳  彭淑茵 《东南传播》2024,(2):140-144
作为一种模仿真实物性的纯符号,具有物符双重性的虚拟物构成元宇宙景象,其物性建造来自人类感官渠道的集成投射,从而在人类脑海中再现“物感”。虚拟物不仅在元宇宙通行,通过物物交互形成的物体间性不断增生虚拟物的符号意义,还能塑造主体间性,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产生相应价值,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效果。元宇宙给受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这是经由技术媒介将数字身体的虚拟意识投射到真实身体,并与真实身体曾经的经验和感知置换而构成的跨媒介、跨场景、跨身体的共感真实。  相似文献   

3.
李京丽 《现代传播》2022,(11):29-36
在媒介进入人类生活领域的漫长历史中,媒介逻辑如何影响社会生活,是把握“媒介化生存”本质的一个关键角度。从人们在媒介化生存中与媒介的接触界面而言,技术改变时空关系、承载符号系统、突破身体真实与虚拟的感知界限,是探究“媒介化生存”三个最重要的研究向度。从学界对媒介与时空关系的研究历史切入,先从时空关系改变、突破身体真实与虚拟感知界限两个角度探究呈现了“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并提出了媒介化生存中人的主体性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当代生活充满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符号能指.从传统媒介到虚拟媒介,从现实生活到艺术世界,每个符号系统内部都借助多重能指的架构组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媒介化时代的符号传播研究,应把注意力从经典符号学家所倾心的所指的多义性转移到能指的丰富性上来.  相似文献   

5.
杨保军 《新闻大学》2020,(1):40-52,126
有机真实,不是简单的新闻真实类型,而是在新兴媒介环境中观察分析新闻生产、新闻真实的一种新观念、新视野,它意味着真实观念的变革,更意味着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新闻真实实现的主体方式、媒介方式、符号方式、文本方式及其背后思维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有机真实的实质,是说新闻真实是在不同报道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过程中呈现的真实,有机真实是在不同媒介方式、符号方式、文本方式有机互动中呈现的真实。就当下来说,尽管有机真实的实现有赖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信息的公开程度,有赖于职业新闻生产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也有赖于社会公众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群体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的热情与水平,但最要紧的是,专业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承担自身的应尽职责,在新兴媒介环境中重建自身的权威性、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日渐广泛与深入,对大众非言语传播展开研究显得必要而且重要.王亿本的《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即是至今少有的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之一.以对对内的社会认同营建与对外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等现实场景应用为出发点,该书探讨了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塑造媒介真实、参与情感传递、塑造媒体形象、舆论引导说服等方面的功能发挥,以及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隐喻表意与协同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7.
电视传播中超真实空间对消费社会景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岩  张丽萍  范明 《编辑之友》2015,(10):51-55
媒介与人类生活已几近融为一体,人类对鲍德里亚所谓的“超真实世界”的依赖感越来越强,如今脱离开信息传播的世界已很难想象.如果说现代传媒技术在诞生之初,还是仅仅试图去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客观世界,带给受众更逼真的“在场感”的话,那么随着传播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传媒已在有目的地建构、创造一个看似真实、甚至比真实世界更加可信的符号世界——媒介帝国.大众传媒的各类传播形态在适应市场化运作机制的进程中,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不得不与消费主义联姻,进入一种共谋共生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深层影响,试图借用媒介环境的相关理论,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研究互联网是如何从自身符号系统影响到信息的流动、如何从自身传播系统来影响到社会主体的传播习惯及行为,及影响整个媒介环境的。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的内容系统并非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而是由外部独立的因素生成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追问生成并制约大众传播内容的因素,对于解释传播内容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传播内容的符号层面的决定性机制是媒介,即传播符号的物理载体的技术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黄雅堃 《中国出版》2012,(12):57-60
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诉求就是事实过程的真实再现,对电视新闻而言,过程真实体现为事件时空的真实。电视新闻在索绪尔语言原理所指、能指[1]的对应中成型、成义、达意,完成事实过程的真实构成。文字、图像、音响、结构等符号元素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事实物化的基础媒介,新闻事实是具有能指、所指结构特征的符号事实,符号对应的真实程度,直接制约着新闻作品事实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11.
媒介、社会真实与新闻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呈现社会真实的研究很早以前就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学者们重点针对新闻媒体内容与社会事件关系的探讨。台湾学者翁秀琪指出,社会真实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1、客观真实:不容置疑的真理,不须验证,也验证不来;2、符号真实:以符号来描述的真实;3、个人主观真实:个人对真实的了解与信仰。关于个人主观真实,李普曼在1922年《公共舆论》中就已经指出多半得自社会情境及媒介的建构而形成了个人的“脑中图画”,即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介事件已成为生活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选取三个实际案例,即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的直播视频,利用电视媒介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来具体分析,探讨出不同类型的电视媒介事件具有民族凝聚、文化传承,国家认同、信仰共享以及整合维系民族自豪等方面的重要仪式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浅析媒介事件的仪式直播如何建构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13.
快手平权化的赋权理念打破了媒介精英文化的桎梏,使边缘群体有了话语表达的媒介空间.但这场去中心化的流量狂欢也催生了大量消费农民的集体审丑猎奇行为.错误的乡村想象以标签化的传播方式有意或无意地对真实的农民形象施加符号暴力,不利于农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王婉婉 《编辑之友》2022,(11):19-25
知识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产品,须在物质媒介协力作用下才可能完成人类代际的传播,物性媒介又往往以一种静态、消极的形式常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贬抑。现代技术在改变书籍生产物化模式、丰富知识自身表现空间的同时,拓展了获取知识精神内核的接受路径和思维方式。印刷技术主导下的人类知识纸媒化生产,遵循的是文字符号生产传播—视读接受的主要路径,现代媒介技术强势冲击着文字符号主导知识讯息的一元格局。技术媒介参与知识生产的最初目的与最终效果间可能的差距,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技术媒介撬动的知识编码—解码链式问题,媒介技术及其物性特征讨论对知识生产—接受过程所悬设的传播效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参照。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媒体亲和力,就是媒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能力,这种说法较为浅表.从深层次看,媒介亲和力是指媒介能够使受众产生亲近的愿望,使受众产生"真正的交流与意义共享"的感觉.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沉淀而成的一种永久性"符号系统",媒介亲和力是二者之间达成的一整套有利于意义共享与认知一致的话语系统.①亲和力体现的是媒介对受众的和谐度,媒介亲和力对媒介的销量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国际社会各种冲突背后的深刻动因.各国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包括国家形象在内的文化传播力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从而寻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效果的普遍认同. 一、传播效应:国家形象传播产生的动因 以国家作为传播单位的国家形象的传播主体,在与其他国家的博弈中通过本国或国外的媒介信息传播系统,将能够代表本国形象的符号通过各种媒介形态传播至传播客体,并期望取得预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传播主体所希望传播到达的符号系统和实际到达的符号印象间存在一个传播差,也就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基于认知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性.造成这个传播差的原因众多,也成为各种不同国家形象存在差异的溯源.  相似文献   

17.
殷婷 《东南传播》2010,(1):126-128
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媒介中各类符号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语言、文字、影像等传播符号之外,非语言符号中的服饰形象符号也是生动反映一国整体形象最直观的传播符号。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媒介覆盖的全球化趋势,服饰符号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符号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建枸。  相似文献   

18.
康艳艳 《出版广角》2021,(10):71-73
《吕梁英雄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真实写照,这一红色经典已经成为不同媒介时代反复传播的文本和符号.《吕梁英雄传》历经了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社交媒介和空间媒介的媒介生态衍变,在现代媒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重新书写、叙述、建构,成为一个独特的跨媒介文本.  相似文献   

19.
在赋能技术驱使下,新兴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并迅速演进,在承续以往媒介形态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新兴媒介有着鲜明的特殊演进规律.文章通过对媒介形态发展历史的阐述,分析历史性媒介演变的基本趋势及不同媒介形态之间内在的关系特征,进而通过现阶段新兴媒介技术发展、符号传播特征以及与人感知作用关系,概括出新兴媒介形态演进的特殊规律,并讨论了新兴媒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魏景飞 《青年记者》2017,(11):30-32
人类传播方式的演变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的语言媒介的产生到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符号系统——文字的出现,再到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印刷媒体,从颠覆了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早期电子媒介的出现再到使人类社会成为“地球村”的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革新了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新构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