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月平 《视听界》2007,(5):21-24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8月12日公开审理了“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相似文献   

2.
2007年,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一则《北京惊现“纸箱馅包子”》的虚假新闻震惊了中国新闻界,创作者叫做訾北佳。当年8月12日,訾北佳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因新闻造假被判刑,訾北佳可谓中国记者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曾经轰动全国的“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的炮制者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已于2007年8月12日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虽然时隔两年,但是“纸箱馅包子”忽悠全国人民的记忆却是抹不去的,变换形式的“纸馅包子”依旧令读者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馅做的包子》节目,被许多媒体转载,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经有关部门调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是彻头彻尾自我炮制的虚假新闻。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稿用记者訾北佳目前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处罚金1000元。2007年上半年,从所谓“蕉癌”、“毒香蕉”事件的发生,到《纸馅做的包子》粉墨登场,虚假新闻的产生,正如中国记协通报所言,“严重败坏了国家的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无论是“毒香蕉”假新闻的传播,还是“纸馅包子”登台,除了新闻媒体内部管理制度、审稿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尚有欠缺外,  相似文献   

5.
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纸馅包子”的出笼前后。  相似文献   

6.
一位北京电视台的聘用记者訾北佳自编自导演出了一部假新闻,忽悠了成百上千家新闻媒体和无数百姓。“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令人震惊。在人们众口一词批判制假者,思考假新闻为何屡禁不绝的原因的同时,作者从新闻场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剖析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编》2007,(4):8-8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令人愤怒。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代表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制造虚假新闻的行为表示谴责,要求新闻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8日,率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訾北佳暗访北京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北京电视台以及负责报道该新闻的记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不久有关部门便发现该新闻纯粹是记者自编自演的新闻,形势急转直下,北京电视台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批评对象,有关领导被处理,而始作俑者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纸馅包子”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污染了中国纯洁的传媒生态,引发我们对中国新闻业激烈竞争和市场效益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7月10日,北京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訾北佳编造的“纸馅包子”出笼了。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国家和媒体以此为口实,大肆攻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射的是我国的形象和声誉;在国内,消费者产生种种疑虑,降低了国家管理部门的威信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公共利益和公众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7月8日播出的《纸做的包子》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令人震惊.这起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纸馅包子”事件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一则报道,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后经证实是一则精心策划的假新闻。这起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纸馅包子”事件使我们不能不正视当前我国广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两起新闻从业人员分别获刑的消息在新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原《财经时报》记者熊川和其原同事茅以宁在采写关于橡果国际的系列报道期间,以报道负面新闻为名,向橡果国际索要钱款,结果分别被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聘用记者訾北佳等人因炮制了“纸做的包子”这则假新闻,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被刑拘。  相似文献   

13.
甘锋 《声屏世界》2007,(9):12-13
不久前,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虚假新闻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谴责。这次事件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令新闻工作者蒙羞,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恶劣影响。虚假新闻为何不但屡禁不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4.
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纸包子"事件,终于有了一个毫不含糊的结果:这起虚假新闻炮制者訾某因损害商品声誉,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前哨》2010,(5):29-31
虚假新闻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新闻界消极腐败现象之一。近年来,全国新闻界为纠正和防范虚假新闻作了大量工作.但虚假新闻仍然在公众视野里频频出现,如“纸馅包子”事件、“索马里护航舰队逼退潜艇”事件,以及引起全国各种媒体广泛关注、情节跌宕起伏的陕西“周老虎”事件。等等。当这些虚假新闻被揭露时,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我们传媒界背负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郑保卫 《今传媒》2007,(11):40-42
前些日子震惊全国的北京电视台"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最终以当事人訾北佳因"损害商品名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结束.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纸馅包子"虚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对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制造"该新闻的记者訾北佳也因此而获刑。这件事情应该成为我国众多传媒机构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个深  相似文献   

18.
从"纸馅包子"事件看虚假新闻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波 《青年记者》2007,(18):35-35
"纸馅包子"事件是近年来诸多新闻不正之风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虽然事件主角訾北佳不是一名在编的媒体员工,但是在我国目前特有的事业格局里,这种不在编、也不拥有国家新闻总署印制的记者证的"编外记者"不在少数,这也是国家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是否具有合法新闻工作者身份不应当成为我们讨论这个事件的前提。凡是在新闻媒体里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监督工具参与物质商品领域的“打假”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业绩,然而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新闻自身的“打假”却难见成效,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屡屡出现,成为新闻传媒的“四大公害”之首,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新闻事业,挫伤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