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部分节目“低俗化”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大众文化审读的多元化,以及电视文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愈演愈烈,使丑闻劣迹者屡屡登上主流文化舞台,不仅降低了电视文化水准,更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因此,增强社会责任感,治理电视娱乐节目的低俗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媒体工作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休闲娱乐为内容和标志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是高度物质文明的象征之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现代化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出于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娱乐休闲类文化生产传播活动中承当着重要的角色。 休闲文化在我国虽自古就有,但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它的勃兴则是在90年代,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娱乐休闲类文化带有很明显的商业色彩。广播电视经办的休闲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3.
王玮 《新闻世界》2013,(3):28-30
消费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紧密联系产生了传媒消费主义,即一种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媒介消费倾向。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其中,东方卫视2010年引进的《中国达人秀》,以其高收视率、高关注度和新颖性,成为一个分析中国娱乐产业市场的较好文本。本文借助消费主义的观点,对该节目的成功、发展及其可能遇到的过度娱乐化瓶颈展开分析,提出其适应本土价值的中国式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科教片担当着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的重要角色,在我国,电视作为一种广泛普及的大众媒体,逐渐成为"使公众理解科学的最主要渠道"。科教片的电视化成为主流,这种方式为传播科学知识增加了有效性,同时,收视率的影响又使科教类电视节目呈现娱乐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故事化叙事、悬念设置和选材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中国电视新闻纪实节目中存在明显的"媚俗"倾向.在公共权力、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合力下,呈现出与其主流公共媒体形象相悖的种种.本文对电视新闻纪实中的"媚俗"表现作出概要列举,并提出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靳易斯 《报刊之友》2013,(10):72-74
公益广告作为社会传媒文化中一个重要形态,在宣传和保护民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这一现象的产生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公益事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电视公益广告的商业化倾向进行分析,研究电视公益广告商业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公益广告运作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寻求解决之道,使电视公益广告更好的为我国公共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一、县级台应如何定位目前,我国一般县(市)的农村人口仍是总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以及部分乡镇交通不便,农民看不懂也很难看到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具有感染力强的特点,在农村几乎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提供娱乐和服务的重要媒体。然而,纵观我国目前媒体现状,节目内容城市化、都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开办对农节目的媒体只有总数的1%左右,而且节目播出时长、分布时段都无法与都市节目相比。而越是这样,县级台的责任就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8.
主流媒体作为一类特殊的媒体机构,在媒体格局变迁的背景下,积极迎合受众需求转型,推出旗下主播作为新的叙事主体,通过创新话语表达风格、传播方式、与受众互动、充分发挥“网红”主播的鲜明风格等手段,提高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呈现的娱乐化倾向带来了新闻公共性缺失、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为助力主流媒体在新闻专业性与娱乐化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点,本文提出了区分主流媒体官方账号与主播个人账号的策略,助力主流媒体借适当娱乐化、年轻化重夺舆论场话语权的同时,时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恪守主流媒体的根本底线。  相似文献   

9.
媒介文化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娱乐作为媒介的一种功能,出乎意料地急剧膨胀。作为一种媒介景观,“粉丝”群体在不断壮大。而“职业粉丝”的出现更是这个“娱乐至死”时代的突出表现。本文就“粉丝”的自我性、群体性和商业化,以及“粉丝”文化的过度娱乐化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贺飞 《新闻爱好者》2008,(10):57-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文化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开始从宣教文化走向娱乐文化。知识、文化、说教类节目不再傲居榜首,而生活、调侃、娱乐类节目开始向主流进发。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也由于处在消费社会里的电视受众对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的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1.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至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娱乐浮肿”日益明显,这值得主流媒体反省并深思电视娱乐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方琳 《东南传播》2011,(12):48-50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预言人类将“娱乐至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介以其强大的势力迅速占领娱乐的霸主地位,影响公众生活。但媒介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无所谓对错,媒介不是撒旦。大众传媒之所以引起人们不断的批判和厌恶,根源是资本在操纵媒介,资本是撒旦。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及其产生的“泛娱乐化”倾向,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当今媒体人的文化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0):21-24
<正>一家娱乐刊物发表一组通过跟踪偷拍而披露某位影星婚外情的"娱乐报道",引出了对于"狗仔"和"狗仔"新闻的议论。本文认为,"狗仔"和"狗仔"新闻是新闻过度商业化产生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可说与现代商业化新闻业同步,至今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也还是商业化新闻业的一部分,但是它背离新闻专业规范,为主流新闻业所不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民众消费意识和娱乐意识的迅速提高,许多广播电视节目为了赚取收视率而过分地迎合当前大众的娱乐口味,将过多的娱乐化语言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之中,这不仅违背了国家对于电视媒体的相关条例规定,同时也是对广大民众的一种语言误导。因此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工作者,我们应该承担起电视媒体对于标准的普通话的推广责任,在语言规范方面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为民众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及泛娱乐化发展背景的影响下,体育领域部分新闻报道也呈现一定的娱乐化倾向,不仅体现在文字语言方面,也表现在内容倾向上。而过度、一味的娱乐化体育新闻报道方式容易导致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影响体育及新闻报道领域优良文化、崇高体育精神氛围的形成。基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部分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实例,分析体育新闻娱乐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形式、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促进体育新闻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解读主流媒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媒体商业化的潮流中,多数媒体似乎淹没在市井新闻的炒作中,社会仿佛失去了思想的旗帜,这是西方大众文化冲击下的报业现状。大众文化一旦繁衍出来,便向其他空间蔓延,在东方国家也有加速的倾向。不过,即使在美英这样流俗文化鼎盛的国家,仍然有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这类思想挺拔的报纸,保留着主流媒体的风姿。在我国,主流媒体在商业化的冲击下应如何保持本色,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陆国际传播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与跨文化研究”和“比较研究”占据了中国(大陆)2004年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主流,与以往单纯描述现象不同的是,目前的研究开始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解析现象。一、跨国与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关注的是国际间的信息流动及其影响,侧重的分析单位虽然已经从早期的政治性内容转向了文化和经济方面,但是近20年来全球经济的互动带来的商业化和消费主义对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在去年的研究成果中体现出来。娱乐化和商业化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焦点,但是大陆学者对此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一)美国媒体对其他文明的…  相似文献   

18.
孙杨 《新闻传播》2009,(11):89-89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近年来,一些影视文化公司也都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如今的广电产业越来越具有工业化特点,批量复制、商业化包装、迎合媚俗、娱乐至死,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广播电视经营者挖空心思地吸引受众以赢得广告投放,使得播音主持语言出现了泛娱乐化、泛人际化等不良倾向,甚至可能出现文化霸权威胁下的民族语言危机。因此,本文主要提出播音主持语言的传播策略,引导播音主持语言朝健康、科学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9.
章子轩 《新闻世界》2012,(7):169-170
网络恶搞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样态,随着BBS、微博等自媒体的流行,网络恶搞正逐渐从一种单纯的娱乐方式向商业化演变。本文通过对恶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媒介社会功能来浅析网络恶搞的本质和意义,展现其处境以及各种隐藏的弊端,重在论证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创新、包容开放的原则,强调媒介规范化管理,把关人的责任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7期刊登了冉华撰写的“论媒介的本质属性及其产业化发展”,文中谈到中国媒介产业化发展的取向,认为应该正确确立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双重取向。他说:所谓产业化,并非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倾向,正好是中国媒介的产业化发展应努力避免的。中国媒介的产业化发展,应服从媒介自身双重属性的特殊规定性,应符合中国社会制度下社会及公众对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组织的组织角色期待,并鉴于西方媒介商业化运作教训,正确确立起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双重取向,并由此建立起文化传播与产业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