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区域化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经途径.文章在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区域化的内涵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在国际化背景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时代的来临,谋求区域发展赢得区域优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联系日趋紧密和直接。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新增长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全息结构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现状,认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化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化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区域化的整体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区域化既是国际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现实要求。新疆自推行高等教育区域化以来取得了社会、经济、科技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但由于封闭的地理位置、落后的观念意识、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运行中统筹管理的缺乏等因素,其高等教育区域化还没有进入平稳运行轨道。论文针对新疆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方向四川师范学院李化树区域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梯度推进战略的体现。经济发展的日趋区域化,必然要求受制约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化、地方化。一、区域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所谓...  相似文献   

5.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要贴近区域需求,建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生共荣的良性互动机制。据此,区域化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在现实国情及发展路径的制约下,地方政府主导成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结合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从三个方面界定了政府的角色及其作用维度。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方向李化树,王治权区域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梯度推进战略的体现。经济发展的日趋区域化,必然要求受制约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化、地方化。一、区域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所谓高等...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区域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化也必将成为我国高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具体阐释高等教育区域化与高等教育地方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联系与区别,对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含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是一种由过去的中央一级办学变成中央、省两级办学(也包括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办学)的新办学思路,其办学宗旨是为了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科技、经济、文化等诸系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高等学校成长与高等学校发展战略、加入世贸组织与高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地方化三方面为线索,全面介绍了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的盛况与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特点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高校师资水平、经费、办学效益等的比较,可以得知:三大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非均衡性,而且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着非均衡性.而适应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区域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区域化视野中的地方高校特色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区域化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等教育区域化与地方高校特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为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与地方高校特色生长,必须进一步落实省级政府管理职责,明确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加强高校与地方的融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反映到高等教育上也呈现出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区域化也就成为题中之义。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 ,将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 ,形成个性化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2.
区域化发展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合作需要关注资源、实践与制度等相关要素。从这一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具有以地缘文化优势、经济产业优势为代表的资源基础,以优势互补、区域整合为取向的实践基础,以及以规范化、全域化为特征的制度基础。当前的合作困境主要表现为如何在优势基础上推进协同的资源转化困境,如何在差异基础上实现协调的实践进化困境,以及如何在规范基础上实现创新的制度优化困境。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应以新的发展任务统领资源整合,推进协同化合作;以新的发展思路优化实践路径,推进一体化合作;以新的发展范式带动制度创新,推进战略化合作。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推动中华民族晰的发展和进步,是西郑高千教育区城化的根本前提。西部高等教育区城化要处理好与高等教育国家化、国际化的关系,处理好西部高校区域性协调与省区市具体管理的关系、西部可持续发展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建构日趋成熟。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轴心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的矛盾交叉选择期,规模发展策略的合理选择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应重视规模质量的提升,创新多元化联合办学、提升质量化校内整合、实现规模自我优化以及推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高职教育在未来必将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校企合作更加密切,校本策略深入到各个方面,但同时竞争生存、优胜劣汰的局面将会呈现。这种发展趋势使未来高职教育在整体轮廓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几个词语:质量观、开放性、区域化、校本化和企业化。  相似文献   

16.
Is the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a means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Although many governments have approached higher education as part of a wider regional policy, it is still very much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ization really works. The evidence from the most conspicuous Scandinavian example of us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 the creation of Norrland University - indicates that the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may be conducive to breaking up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center-periphery interaction, but it also shows that the activities of the periphery play just as crucial a role as the special framing of the policy of the center in determin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和品牌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技术发展地方化,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力。高职院校在加强品牌和特色战略时应加强专业定位工作,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地方经济服务,正确处理好专业设置的与时俱进与学院特色、学科综合与学院品牌、专业服务地方化与品牌战略国际化、以学生为主体与以人为本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投入四个方面,采用一系列指标,分析得出了二十一世纪初山东省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特征。山东省属于经济发展水平发达,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达地区。高校规模大,办学效益好。高等职业教育是山东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办学水平不高,研究生教育发展不足,生均教育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出现负增长。针对这些特征,作者提出了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e last decades have offered social scientists an abundance of material for studies of governmental reform policy in the area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of educational politics have been legion in great parts of the world, probably in a particulary high degree in Europe. My purpose is to describe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the four policy areas of (1) quantitative planning and regionalization, (2) social recruitment, (3) governance, and (4) teaching and studies as compa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urope.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is analyzed.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focuses on the various alternatives not chosen by the government. In the final part I discuss the recent trends in Finnish higher education in respect to consistency and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