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迅 《教育文汇》2013,(13):19-19
日前,微博爆出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了“XX到此一游”的不雅字样,媒体热议抨击,孩子丁某某就读的小学校园网也被“黑”了。笔者以为,“到此一游”的做法固然应该批评,但是这种“人肉”和“黑手”的极端做法更应受到谴责。  相似文献   

2.
周丽 《教育与职业》2002,(11):44-44
据报载,某中学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仿照大专院校的的做法,在班里设立了“奖学金”,资金来源并非社会的赞助,而是规定每位学生开学前必须交纳数十元的“学习风险抵押金”,然后老师用这笔钱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这种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否一致呢?我认为,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仍处于形成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实行“学习风险抵押金”,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激励目的的做法,确实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弊端。第一,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盲…  相似文献   

3.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2-13
听到某校的管理“经验”:领导检查教学,发现课上有学生睡觉,遂提出在教室后面设置“观察席”,让爱睡觉的学生坐到那儿去。我听了很不理解。这种做法不尊重学生人格,而且不顾学生的健康,这么落后的做法,怎么敢当经验介绍呢?  相似文献   

4.
每一所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听课活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案例中“走马观花”式听课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已失去了听课意义,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是功利思想在作怪。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更是教师师德滑坡的一种表现。如果学生知道教师的做法,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为防止教师中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听课现象,强烈要求学校取消把听课节数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做法,这种与金钱相关联的做法不可取,听课应成为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何必“先通知,后检查”四川自贡市沿滩中学李智任何一所学校每学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检查活动。而这些检查活动在实施之前,大都遵循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那就是“先通知,后检查”。这种做法之所以成为“惯例”,其原因有:①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利”。可以设想,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4,(11):9-9
针对目前一些高校流行“系升学院,学院升大学,专科升本科”的现象,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明确表示“不该如此”。这位负责人特别指出,教育部已出台了相关规定,阻止这种片面追求学校升级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理“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他们倾向于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这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叛逆”。面对几十个叛逆期的孩子,班主任应该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呢?数年来,我最喜欢的做法是:用体验式活动“玩转”班级管理。这种做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是很长时间以来却很少有人再提起了,仿佛只要沾到一点边,就会被大家抓了个“现行”,现在都在强调尊重个性,你这种“复辟”的做法肯定会遭到大家的口诛笔伐,甚至给戴上“惩罚学生”的帽子。  相似文献   

9.
目前,针对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现状,有人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主张。字底之意是:无须挑剔,先找个地方“安身立命”,站住脚跟后,等待时机,再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和做法,这种主张至少有三个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灵玲 《山东教育》2007,(1):125-125
据悉,中国科技大学改变了过去资助贫困生的方式,开展“隐形资助”,学校通过电子邮件“一对一”地通知受助学生领取生活困难补助。这种不给贫困生贴“标签”的做法,很好地保护了贫困生的隐私和尊严,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受到贫困生的欢迎。遗憾的是,与这种人性化“隐形资助”相反的是,不少学校助困过程中还存在邀请新闻单位进行大规模宣传报道、使学生顶着“贫困生”帽子读完大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2期刊登了孙汉宁同志的文章,笔者对文中“我”的“权宜之计”实在不敢恭维。我觉得,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明明是家长给的钱,却让孩子说是自己在上学路上捡到的,这不是在教孩子弄虚作假吗?显然这有悖于教育的原则。这种“无心插柳”实  相似文献   

12.
吕琦 《教育文汇》2005,(6):40-41
一项心理调查表明,人最害怕的是“孤独”。而某些班主任在后进生教育中,往往就采取了“隔离”政策,让这类学生处在孤独之中。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明智乃至有害的。  相似文献   

13.
“三角旋转式发动机”是新课程九年级(“司南版”)“内燃机”一节中的内容之一。教材在对活塞式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以“信息窗”的形式相对于传统机器呈现了“三角旋转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首次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出现,只给了一个示意图和只有约140字的简述,而且还不是针对性的配图文字。这种做法确实有“朦胧引发好奇”的作用,但同时也给许多教师的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过去西北有的地区采用的是开垦种粮、无休止放牧发展经济的做法,结果陷入了生态继续恶化的怪圈。后来,采取了大规模种草、种树,绿化优化生态环境的做法,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当地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人们称这种做法叫“反弹琵琶”。由此我们想起中部欠发达地区可以通  相似文献   

15.
最近,某地一个新课程师资培训班传出了“新闻”,许多一线教师不愿专家讲理论,纷纷要求专家手把手地教做法。我们认为,一线教师这种希望立竿见影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心态委实有些偏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虽然我们预设了教案,但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前进,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节外生枝”。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学生学的过程要顺应教师教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学生的“节外生枝”甩开,按自己的原定方案进行。这种做法是以“教师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念好“新官经”左崇年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区,成立三年来,一百多名机关干部八成多是在社会上公开招聘、考查合格后上任的。他们这种“十个官八个考,人才视若宝”的以才取人的做法,被市民誉为“新官经”而大加赞赏。这种“新官经”──实际就是“人才经”,已被不少地方...  相似文献   

18.
黄玉峰 《现代教学》2005,(10):17-18
读文章,不但要读出字面上有的,还要读出字面上没有的,甚至还能读出作者没有想到的。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学生这种阅读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郭老师“从无中看出有来”的做法正是体现了这种追求。但是在具体运用“无中生有法”时,要注意:“无中生有”不是节外生枝,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对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进行“探究”。打个比方: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视教材为权威,教师按其编排顺序按部就班地教,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任何内容都要“讲深讲透”、“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这种机械“装配式”的教学,强调“不煮夹生饭”、“层层扎实”,知识点划分过细,步子跨得较小,在每个点上停留较久,在同一处、同一水平反复训练。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加重了学生负担,还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生活与哲学》中实施“积极前进一循环反刍”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有些学校开展了,“课前一首歌”活动,利用上课前两三分钟,由学生干部组织全班学生唱一首好的歌曲。这种做法很好,其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