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作为一位曾经较长时间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文学家、思想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亦颇有见地:基于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儿童观、父母观及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考察,在儿童教育问题方面提出了要理解儿童、指导儿童和解放儿童的思想。他认为,应当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理解儿童,从正确的儿童观出发去正确地指导儿童,从摈弃传统教育观出发去解放儿童。鲁迅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今天儿童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认识儿童、正确地指导儿童、理性地解放儿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儿童教育存在的几大问题是:儿童教育的成人化、表面化、强势化、功利化和完美化。教育要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就必须找回本真,切实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儿童本位”思想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受到国人瞩目。《大公报》作为优秀的民营大报,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关注国内儿童教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之后针对中国当时热衷于学习的西方“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刊载文章,积极宣传普及儿童卫生学常识、改善与加强儿童体育、增加儿童娱乐场所和丰富儿童娱乐内容、注重家庭教育等教育观念,旗帜鲜明地倡导“儿童本位”教育,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较多关注大城市、很少关注乡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作品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批判了封建社会教育对儿童的摧残。同时他提出了以注重未来为核心、“以幼儿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在其创作和评论中更是指出让儿童“幸福地度日”,使儿童健康自由地成长。今天的儿童教育,成就辉煌,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反思,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事业,认为儿童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极大事。他对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批判,发表了许多精辟而科学的见解,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他的以“幼者”为“本位”,让“幼者”“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儿童教育观,对21世纪的儿童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从“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哲学理论出发,提出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儿童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采取“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的“栽培涵养之方”,并十分注重家庭、社会教育对儿童的影响。他的许多思想对于今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仍有颇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把自己“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观察、研究,对儿童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尤其是他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观点,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早在20年代中期,陶行知先生就开始了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倡办“乡村幼稚园”,设立实验乡村师范学校,主张变“教授法”为教学法,迈出了改革中国旧的传统教育的第一步。在创办晓庄师范、儿童科学乐园和推行“小先生制”的实践中,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发现,即“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  相似文献   

8.
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王财贵是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的核心人物,他试图颠覆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提出“填牛”理论和记忆的“黄金时期”理论,主张让儿童死记硬背“经典”。他的这些主张在理论方面是极为错误的。在实践方面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想的启蒙者,鲁迅先生很关注中国的儿童教育,他的杂文很多涉及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中国不合理的儿童教育,鲁迅先生进行了批判,并提出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念.本文便以《上海的儿童》为例,谈谈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直活跃在中国思想舞台的中心。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梁启超重视文字阅读的普及,建立了“识字——阅读——理性”的逻辑关系;重视女性,肯定女性在塑造童年和保护童年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强调要培养幼童的廉耻观。梁启超一方面批判了中国落后的儿童教育;另一方面在学习西方儿童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儿童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为21世纪中国儿童教育确立了新的主题。儿童发展,儿童参与的总体目标和国际化标准,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要创新儿童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实践这一理念,以创新的思路来探索少年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自强 《中国德育》2006,1(9):16-18,68
儿童教育中蕴含着一对根本性的关系,即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当下的功利主义教育中,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是紧张甚至冲突的,儿童的许多“当下的幸福”被牺牲掉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没有把立足点与出发点置于儿童这一原点上。为此,必须坚持儿童教育的儿童本位,保持、爱护童年生命发展的生态性,成人对儿童要怀有大爱,并向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丰子恺立足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以儿童本性的把握作为构筑儿童美术想像空间教育的基础。他尊重儿童,将童心的培养视为儿童教育乃至艺术教育上的要点。他认为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提倡儿童趣味本位生活,强调趣味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对于儿童的教育,不宜一味地强调所谓的“现代化”。因为,这种“现代化”之中很可能就包含着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因素。在童年期,儿童应该“复演”人类种族发展的历史,因此他理应去接触自然,接触古朴的环境。并得到古典精神的熏染。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去现代化”;儿童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需要教育者耐心地等待其天性的自主生成与自由发展。惟此,儿童未来才能健康地步入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是最早重视儿童教育的中国现代学者之一,也是最重视儿童个性并努力以理性科学的态度为孩子自由的精神世界说话的学者。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系统的,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他重视儿童主体性,提倡对儿童实时性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蒋岳庆 《江苏教育》2011,(11):53-53
儿童研究.这样一个极富“热度”的词语,已经渗透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学在研究“儿童学习的有效性”。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的成长性”.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成了林林总总的“说法”,概念不一的“名词”。可是,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环境却是被“污染过的”。学科在研究儿童学习有效性时,潜意识中仍然指向分数;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成长性时,依然到处“贴标签”;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独特性时,却演变成“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儿童教育主体以自身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为基础与导向,为满足自身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教育行动方向的选择偏好。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儿童本位取向;二是“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的科学本位取向;三是“小朋友是民族的未来”的民族本位取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池莉儿童小说《金盏菊与兰花指》中小姑娘这一形象的分析可以发现。运用“新孩子”的“新眼光”现照儿童世界,对儿童世界深切关注,是作家池莉的教育理想,显示出其进步的儿童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762年,他出版了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该书“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集中体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下面就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儿童教育思想作简要的介绍。一、强调教育应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卢梭反复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呼吁教师在教育儿童之前就研究儿童,了解儿童。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他尖锐地批判了那种揠苗助长,戕害身心,体罚和摧残儿童个性的经院式教育;反对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