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每年10月,一项项诺贝尔奖得主公布的时节,世界上人口最多、科研大军数量也最庞大的中国,年复一年只能旁观。尽管诺贝尔奖不是科技事业的全部,尽管中国自己与自己纵向比较科技发展也算是"日新月异",但诺奖毕竟是全球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本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怎么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科技奖励的候选人大多采取专家提名制,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也不例外。评审前一年的9月,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向世界各地发出对候选者提名人的邀请。诺贝尔奖不接受个人提名的要求,也不能自己提名自己,只有被邀请者才能成为提名人。早在1901年,曾有一位著名科学家提名自己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他高度评价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再次无缘于诺贝尔奖。2004年诺贝尔奖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作为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世界科学大奖,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重要标志的诺贝尔奖再次与中国无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朔华 《中学科技》2010,(2):21-21
有段时间,媒体一直在炒作“中国人何时得到诺贝尔奖”的话题。对此,原子核物理学家钱绍钧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即便中国人得到诺贝尔奖又如何?一两个人得到诺贝尔奖并不表示中国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04,(4):83-88
注重创新的法国科技 法国历史悠久,不仅有灿烂的文化和艺术,而且拥有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从19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法国现代科学技术,到19世纪初叶曾经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尽管后来一度落伍,但本世纪初法国仍然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技术创新国家。1901-1915年间,法国人先后获得11项诺贝尔奖。同期,英国人仅获得7项,美国人仅获得5项。居里夫妇、让·佩兰等均是当时蜚声世界的著名法国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是中国人又不是中国人”的华人科学家每每获得诺贝尔奖时,我们不由地想起中国在国际奥赛中摘金夺银的骄人成绩。于是,一个难解的心结便一次次地牵动我们的心绪——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荣膺诺贝尔奖?一个文化繁荣数千年的泱泱大国,在三次科技革命和“第四次浪潮”的洗礼后,问鼎诺贝尔奖却仍然徘徊在“突破零”的希望线上,而科技、教...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奖项,获得诺贝尔科学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21世纪,强大的中国已经离诺贝尔奖不远了。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如期颁奖。新一届获奖者成为2009年底最受关注的科技人物。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不少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至高荣誉,对学生具有极大感召力,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态度和世界观、探究方法和技能、STS等方面教育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追问与思考。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当代也不乏获诺贝尔奖的中国海外华人,为什么我国与西方国家会出现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反差呢?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从语言文字、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人性理论、价值取向等思想文化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试图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应瑞典教育科技部、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传宏12月10日出席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04年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这是中国科技主要领导人首次获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瑞方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颁奖晚宴上特意将徐冠华部长安排在瑞典国王所在的主宾桌。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文教周刊版发表了《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冒"出来》一文。反复研读,感慨良多,心情沉重。文中用一组权威数据"说话":1980年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等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为什么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路甬祥 《科技文萃》2001,1(1):65-66
研究诺贝尔科学奖与20世纪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中认识原始性创新活动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进一步推进观念、体制与管理创新,建设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将会有很好的启示。尽管,我们并不赞成把获得诺贝尔奖刻意列为知识创新工程的目标,但我们坚信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如诺贝尔奖一般世界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成就,应是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观点     
!观点诺贝尔奖评委:中国需要比尔·盖茨,也需要诺贝尔奖3月22日至26日,瑞典诺贝尔奖代表团应中国教育部之邀来华,期间他们就诺贝尔奖评选机制及当前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交流。代表团团长、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斯·弗拉斯特姆表示,“比尔·盖茨代表的是企业家精神,而诺贝尔代表的是科技精神。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没有科研工作,短时间社会可以正常运转;但时间一长,社会倒退的情况就十分明显”。诺贝尔奖化学奖评审委员、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斯文·里丁从“诺贝尔的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吴瑞芬 《学周刊C版》2010,(5):150-150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一个结论: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创新的能力,通俗地讲,也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能培养出问鼎诺贝尔奖的天才,也为了能在新时代涌现出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的一代有为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作为一种变革,而不仅仅是一种调整,要转变观念,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增长、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的呼声日渐高涨.虽然经济、科技发达的北美和西欧诸国占获奖总数的95.4%,但也有资料表明,新兴国家建国三十多年就会诞生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建国已经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也有二十多年,人们不禁发问,"中国为何无力问鼎诺贝尔奖?"(瞿葆奎、熊川武:<论解读教育--兼论导致我国大陆"零诺贝尔奖"的原因不在教育>,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创刊号)  相似文献   

17.
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探索,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造的能力。为了能培养出问鼎诺贝尔奖的天才,也为了能在新时代涌现出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的一代有为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章对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地形成的对其成员的生活行为超规范和导引作用的信息系统。总体化以科技为基础,而语言,宗教,学艺术等为化的上层建筑,上层化可以多元化,而作为基础的科技化只能归一化,因为科技是以客观存在为准的知识,要发展科技就要好好研究科技化学,其中以中国科技史和中国科学思想史为重点,中国传统化的二千多历史是由儒家主导的,因此必须对儒家作深入研究才能找好先进化及其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大多以立法的形式来体现的。但国外的很多社会力量设奖往往比较松散随意,从而带来一些与法律相悖的问题。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基金来源于诺贝尔的遗产。但诺贝尔的遗嘱曾经为诺贝尔奖的设立带来了的道德和法律危机。  相似文献   

20.
兰宁 《山东教育》2000,(28):53-54
一、激情导入,培养科技意识   要提高少年儿童的科技意识,首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培养在科技方面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有道是“爱好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在打基础的少儿阶段,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   激发少儿的兴趣,就要鼓励他们在相关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相信科学但不迷信科学,更不会轻信那些毫不科学或是伪科学的宣传。   比如曾有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问我,为什么在人造卫星上只能看到地球上的长城和金字塔 ?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尽管这种说法在有关读物中较为普遍,说者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