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创作动机与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结构储蓄的巨大能源是创作动机的内在因素,而外界信息刺激仅仅起一个引发作用.由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刺激,创作主体作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可见,审美心理结构对创作动机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审美主体创作动机的心理进行剖析,研究“前写作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动机的心理推备包括创作力、创作空间、原型经验三部分,创作动机具有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双重心理特征。动机研究具有积极的艺术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提到中国古代诗歌,我们立刻会想到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字,想到这些诗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大都在忧患、焦虑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又会想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杰出的诗人,几乎没有谁仅仅想做一个诗人,然而他们又只能做一个诗人;也许还会想到,古代的诗人们彼此之间尽管有种种差异,然而他们又似乎不约而同地反复吟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并对某些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些现象中,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呢?本文试图从分析古代诗人的心理动机及其与古代诗歌(在这里,指的是文人创作的诗歌)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童话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其心理机制是完成情感、视点和思维角度的转换与原始思维的回归,以童稚的心灵幻想出具有生命力的各种形象和奇异的景观,而意向活动又决定着童话创作的倾向性,以适应接受对象的需要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作动机论     
创作动机是表现作家的审美情感.它既是非理性的无意识活动,更是理性的意识活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保守性,又是活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既包含多种复杂因素,又以一种因素为主导;既具有外在的社会性、群体性,又具有内在的心理性、个体性.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在谈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的复杂性时指出:“一般来说,对于人们的趋同和归属的感情,以及更强烈的对人类的爱的感情,往往是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原始动机。”但马斯洛紧接着说:“其他任何人类为需要都可以成为涉足科学、从事或者深入研究科学的原始动机。科学研究,也可以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一种取得威望的源泉、一种自我表述的方式,或者任何神经病需要的满足”,“最有把握的设想是:任何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都不仅是  相似文献   

7.
荣格《分析心理学与诗的艺术》说:“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艺术,象其它所有的人类活动一样,出自心理上的动机,从这个角度讲,它是心理学研究的合适对象。不过,这个结论也给心理学观点的应用作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限制:只有艺术形式的处理过程这一方面,才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构成艺术基本性质的那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包括显动机和潜动机.显动机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生活中作家因各种物象事件的触发,产生心理波动,造成心理失衡,并引发作家一定强度的情感,这便是创作的显动机.张爱玲创作的显动机是为了生计和实现自己的天才梦,从香港辍学回到上海,为了生存她拿起了笔,"出名要趁早呀!……迟了来不及了!"潜动机是指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它是心底涌动的一股潜流,暗中驱策着作家前行.张爱玲创作的潜动机是郁积在胸中的感受和体验、思想和情感,"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张爱玲对新文学是不满的,她要通过创作,体现出对新文学的反驳和偏离,这也是她创作的潜在动机.  相似文献   

9.
正从最一般的美学范畴讲,现实象概括。如果把作画过程中的心理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离不开现实,机制作一简化描述,可以概括为对但它又不是生活本身。现代中国画现实和艺术之间最佳契合点的寻求、在接受西方绘画影响的同时,脱离选择和把握。不开中国传统哲学和绘画精神的滋山水画,有以秀美简逸胜者,养。"天人合一""似与不似之间",有以壮美朴厚胜者,有以泼墨泼彩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内核与形为长,有以点染、皴擦为长,这是  相似文献   

10.
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路遥的小说创作中,现实激情与理性智慧之间两极共构的张力和平衡是其小说创作审美心理机制的核心所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路遥把文学创作、生命体验和人生哲学三元并立的意义单元经审美心理机制转换为三位一体的神奇遇合,从而使其外在社会行为和内在心灵活动在文学创作中既表现出高度和谐的平衡,又产生出与众不同的张力即一方面个体生命体验在文学创作中的投入程度和对人生哲学(信仰)的终极追求是成正比的,生命投入越大、体验越真、对人生哲学(信仰)所关涉的伦理道德即对善的要求就越能可靠地获得,从而越能获得美感上的人性共鸣;另一方面,在现实人生中充分体验浪漫情怀,在文学创作中却表现出一种冷静超脱;在现实生活的心灵世界里,他是一位诗人,而在文学创作的人生实践中,却是一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路遥的悲剧是其个体自然生命的悲剧,却是作家个体精神生命一次真正的凯旋.  相似文献   

11.
创作冲动是始发动力,创作动机是继发动力,它们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审美心理活动,共同促动着创作活动的萌发和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人的任何意志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动力”,它限于‘能够给予行动能量并指导行为的因素”,而具体到文学中的创作动机,则是指的那些能激活作家的创作欲望,触动文学艺术活动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诱因。作家的创作动机来源于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外界的某种刺激、生活的某些机遇以及某些触动,都能促使文学艺术活动的发生,成为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动机。正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是偶尔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所经历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如他母亲怀胎一样”。  相似文献   

13.
在文艺心理学看来,任何创作动机的发生,都与作家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密切相关。从发生学角度看,心理定势作为幼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心理认知图式,不仅在创作动机发生前一直存在,而且它还为创作动机的爆发规定具体方向。为什么对于同一外在机缘或刺激,有的作家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有的却无动于衷呢?这主要是心理定势的作用。本文拟就心理定势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创作动机的关系等问题作一研究,以俾理解作家艺术家创作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14.
客观生活的丰富性及创作主体个性的多样性 ,决定了创作动机的表现亦呈多种形态 :一、从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看 ,有缺失性和丰满性创作动机 ;二、从产生过程看 ,有瞬息突发式和渐进缓成式 ;三、从明晰度上看 ,有明显性和潜稳性创作动机 ;四、从时限上看 ,有长期固定性和短时变化性创作动机 ;五、从引发机制看 ,有外界激发性和内觉自发性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5.
创作动机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动态系统,它包含多种成分、要素,形成不同的关系和层次,具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描述。例如从时间角度着眼,我们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从性质着眼,可以把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卑下动机、积极征服性动机与消极躲避性动机;从存在方式来看,可分为显明动机与潜隐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下面择其主要的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艺创作包括创作冲动、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这一系列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起点就是创作动机的形成。是什么推动艺术家产生一种非写作不可、非画不可的强烈的创作欲望,使艺术家的心境由平静而趋紧张、陷入热烈的兴奋或痛苦的不安,他只有把这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付之实际的创作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才能宣泄自己的兴奋或痛苦,  相似文献   

17.
万佳 《现代企业教育》2009,(12):128-128
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创作动机,但归根到底都是三个创作动机引起的,那就是表层动机、深层动机、灵感触发动机。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国人的精神疗救师,他的创作动机是多方面的,但是也离不开这三个动机。  相似文献   

18.
比之男性作家,李清照传世资料极少,正史无传,也无专集留传后世,就连生卒年都难以确定。因而,要考察李清照的创作动因,确有难度。在此,只好根据她传世的诗词文和自叙,再借助她同时及稍后的人关于她的记载作的旁证,来搜寻其创作成就背后的心理动力。由于古代文化自身特点的影响,作家们的心理动机往往掩藏得很深。“作家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机文饰化,即,有时卑下的无意识动机表现为高尚的有意识的浅层动机,有时,一个较突出的动机掩盖着其它几个较隐蔽的动机”~①。而就李清照来说,她的内心世界似乎更为细腻丰富、曲折幽深。还是让…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喜忧参半的状况,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其称为趋避式动机冲突。它的普遍存在性,使我们对其的研究显得迫切且有价值。认知因素在心理活动中的备受关注。对于趋避式动机冲突的认知研究也相继出现,但就认知因素在冲突中哪个环节,起了怎样的作用,它们是如何运作等的机制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就动机冲突的性质,分类以及其认知的心理机制作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设想。旨在初步探索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喜忧参半"的状况,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其称为趋避式动机冲突.它的普遍存在性,使我们对其的研究显得迫切且有价值.认知因素在心理活动中的备受关注.对于趋避式动机冲突的认知研究也相继出现,但就认知因素在冲突中哪个环节,起了怎样的作用,它们是如何运作等的机制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就动机冲突的性质,分类以及其认知的心理机制作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设想.旨在初步探索动机冲突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