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海川先师所传八卦掌以其独特的技击著称于世,其招法出神入化、奥妙无穷。技击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拳术的精髓。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有歌诀: 刚在先兮柔内藏,柔在先兮刚后张;  相似文献   

2.
王炳寰 《武当》2010,(9):22-23
八卦掌,是游身八卦连环掌的简称。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同为三大内家名拳。其拳理深奥,练法独特,技击巧妙。在技击中用掌不用拳,在器械使用中“以掌为母悟刀枪”,充分体现了八卦掌的武功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龙骧 《武当》2008,(10):20-21
太极拳本是一种武术,是武术就必然要讲技击,就必然要求快、准、狠。太极拳的技击原则是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引进落空,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四两拔千斤;而太极拳的特点是举动轻灵,运行和缓,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往复转折,用意小用力。如此练法使很多人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产生疑惑,以为太极拳的松柔练法只能健身,不能技击。  相似文献   

4.
曹向阳 《武魂》2013,(2):22-22
八卦掌属内家拳之一。融养生技击一炉,清道光中叶至光绪年间,八卦掌盛鼎。考期源流,则众说不一,多认为董海川先师所创。又一说清道光以前北方无八卦掌传世,南方亦无,非真无,盖未传世耳。  相似文献   

5.
李同喜 《武当》2005,(4):26-27
八卦掌中的八大掌,是属先天八卦掌法。主要通过转圈换式的运动,强健身体,培元固本,掌握以掌为法,以走为用之能。后天八卦连环掌更强化其八卦掌之体用功能,将健身技击合为一体、训练和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攻防能力,更直接简练的体现其八卦掌的技击要意。后天掌式有形有意,动作简明,顺中求巧,其趣无穷,其效无尽。  相似文献   

6.
吴剑锋 《武当》2013,(1):7-9
内家三拳,一般指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以圆为基本特征的内家三拳,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圆运动风格,而且形成了一套圆运动理论拳法。虽然三拳在演练风格上各有特点,但拳理拳法同出一源,总离不开一个“圆”字。布学宽先生生前常说:“太极拳划圆,八卦掌走圆,形意拳打圆。如能三拳交替习练,用心体悟圆理,对健身有益,对技击有用,千万不要忽视。”  相似文献   

7.
前文已将尹氏八卦掌的基本掌法、腿法和训练顺序作了介绍,本文介绍尹氏掌法的攻防招法。 众所周知,传统武术包含三个功能:锻炼身体(养生)、表演艺术(观赏性)、技击格斗(防身自卫)。而攻防技术历来是习武者的最终目的之一,习练八卦掌也不例外。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攻防技术,不外以下三条:一是基本功扎实,套  相似文献   

8.
向运彩 《武当》2008,(7):28-29
任何拳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如拳论、拳架、作用等。那么八卦掌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拳术理论的实用性,招法技击的实战性,修身养性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杨天放 《武当》2013,(7):42-43
一、八卦掌技击分析(一)刚柔相济。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有歌诀曰:刚在先兮柔腰与手,我则吸腰步稳扬。用刚劲之先必须隐含柔劲,此谓"刚中寓柔";在用柔劲之前,必须以刚劲为后备,此谓"柔中寓刚"。攻与守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当对方用柔劲时,我则以刚劲对付;对方用刚劲时,我就用柔劲吸腰稳步而化之,进而击之。(二)整劲击人。八卦掌击人用的是整劲。这个整劲是从根节而出,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  相似文献   

10.
唐俊文  赵雪花 《武当》2014,(11):29-30
史式八卦双刀套路系由史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当代著名武术大师狄兆龙先生传授给赵雪花女士。赵雪花女士现为史式八卦掌溧阳研究总会常务副会长,溧阳市老年大学八卦掌培训班教练。双刀套路动作,系由史式八卦掌派生而来,动作用意不用蛮力,轻灵优美。双刀的使用,实际上是延长了手臂,再加上锋利的刀刃,其技击威力不可小觑。其套路动作也可用来健身,还可用于集体表演。  相似文献   

11.
李同喜 《武当》2005,(8):20-22
八卦掌主要通过八大掌式围圆走圆的锻炼,以达身捷步灵、培元固本、以转为变、以走为用之效。而八卦六十四式更强化其八卦掌之所用,训练和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攻防能力,从而使八卦掌的技击效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完善,是八卦套路中的精华和灵魂。  相似文献   

12.
卢艳彬 《精武》2006,(4):7-9
一个人不能练习推手,不能对搏和技击。但是,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却能一个人采用特殊运动形式,使自己始终处于实战对搏中。此功法是练八卦掌特有“活劲”的主要功法之一。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分定步与活步。此为定步推手对搏功法,是活步推手对搏功法的重要基础。定步非不动步,而是因势而动的幅度不大而已。练功要求:双掌始终粘在一起相互激烈搏击。防守和反击必须在身法、步法和精、气、神、意、劲的作用下进行。身如游龙,掌似闪电。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瞬间前步变后步,后步变前步。前手变后手, 后手变前手。行功中体会身体上下的矛盾劲、左右矛盾劲、前后矛盾劲。两掌劲力既对抗又含蓄。功法特点:体现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练功宗旨:水火相济,阴阳互易。练意练神练气不用力。行功中不可想象某式生某力,否则,就完全背离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的总体要求,要揣摩劲由法生,达到无形无象。练此功需劲力不断,意念不断,功防不断,动作不断。掌随身变,身随步翻,以气帅形。修习其他拳种之人学练此功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八卦掌乃我国武术百花园中之一精英,除具技击价值外,更有健身延年之功效。近年来,非但国内习练者日益增多,且已引起日、美及东南亚各国之瞩目。然而,对这一拳种保健作用之研讨论证,至今却尚付缺如。作为中华武术发祥地的我国,这一状况殊不相称。本文拟通过X线摄影,观测系统的八卦掌练习对骨、关节的影响,以之作为练习八卦掌老人全面的医学生理学观察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1,(11):32-33
评价董海川。离不开他创编的八卦掌。八卦掌是一个后起之秀的内家拳.问世只有一百多年,但它却以简单新颖的运动形式、独特神奇的技击效果、快速显著的健身作用、古老神秘的拳术理论、精彩迷人的神功轶事享誉武林。  相似文献   

15.
邓付凤 《武当》2009,(5):28-29
八卦掌是内外双修的拳术,它结合了道家的导引吐纳术,融技击、养生、健身于一体,讲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以意领气、以气领力。八卦掌的练功方法是非常独特的,以走圈为主,于走转之中外练筋骨劲力,内练浑圆之气。练好八卦掌必须了解、掌握其练功的理法精髓要义。  相似文献   

16.
八卦掌是清末年间结合八卦学说及多种门派之优点所创编的一种步法多变身法手法合一的、具与较高锻炼的价值和技击价值的运动项目。八卦掌的练习,不但能使身体健壮,更重要的是,以技击为研究重点。技乃交战之法,击乃撞击之九武技的高低和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交战的胜败。俗话说练拳要有整力。技术动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整力是一个动作结束的最终表现,在力学中称为合力。练习套路时,精神要贯注,发力要完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的是中国武术中一些传统徒手技击的实用入门练习方法,为的是供初学武术技击者作参考借鉴及择宜练习之用。 这套练习方法分为上势徒手技击实用练习和地势徒手技击实用练习两种。这里先介绍上势徒手技击的实用练习方法。 一、上势徒手技击实用练习 双锤击目:甲方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站立,乙方右步上前用双手抢抱甲的腰部时(图1),甲方迅速以双锤猛力直打乙方的双目(图2),可致乙方受伤后仰(图3)。 要点:起锤快速、狠猛。 双锤贯耳:乙方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站立,甲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钩沉法对八卦掌的源流进行探讨,其结果证明:阴阳八盘掌本来就是八卦掌;八卦掌来自于八卦教;八卦教内部流传的八卦拳就是八卦掌;八卦教是八卦掌形成的重要社会条件,梅花拳与八卦掌具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卢艳彬 《武当》2012,(8):25-27
三、八卦掌技击中变中之变内涵《易经》"生生之谓易"之环而无端之变八卦掌的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等,都处在不息的运动变化当中,以求在变化中发展。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阴阳、刚柔在变。"生生之谓易"进一步说到八卦掌变化的性质上来。阴阳"生生"就是"易"。"易"是讲阴阳的,阴阳并不神秘,就是事物自身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通俗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想过做一个与老武术家有关的栏目,让他们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与技击有关的故事。千方百计找到了一些老武术家的电话,打过去,便有了这样一些对话:您好,请问是八卦掌×××老先生的家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