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武心得     
我上中学时班里有位同学会武术,受他的影响我也喜欢上了武术。1973年毕业后,我开始和赵金伟表姐夫学习八极拳。当时赵金伟是天津下放的知青,是天津王洪润的弟子。1974年我上了天津技工学校,经赵金伟的引荐,让我和他的大师兄龚延树学习。龚师父在灰堆住,家离技校不远,我放学后经常去他家里练武。龚老师比我大十岁,因和表姐夫是师兄弟,他让我称呼  相似文献   

2.
凡是运动开始之前和之后(劳累之后),可用放松功解除疲劳。放松功要求人体各部肌肉丝毫不紧张,做到体松、心静,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这样对练拳和健康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正>在武术教学中,武术基本功是学好、练好武术的根基,但是,武术基本功训练也是最枯燥乏味的。在此,笔者总结了几点提高学生武术基本功练习兴趣的体会与策略。一、借助服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和活  相似文献   

6.
毕舍巴 《体育教学》2011,(10):13-13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带的是学校的武术训练队,每天早操和课外活动进行30—40分钟的训练。武术训练离不开基本功,每天我从练习跑圈、压腿、蹲马步、下蹲……一直练习到步型、步法及基本的套路。刚开始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时间长了,慢慢多数学生开始不认真练了,开始厌倦,并且显得无精打采;还有一部分学生迟到、早退、请假;甚至有的学生托关系不想参加武术队。  相似文献   

7.
张鹏 《精武》2013,(18):99-100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量统计法和访问调查法等,对长春市内各高校留学的的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武术的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希望能为广大武术国际传播工作者的工作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9.
正张文彬这个名字应该很陌生,可他的形象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在什么地方见过,2011年博击杂志第五期上的虎跃刀、龙腾剑的演练者。他1999年出生在一个武术家庭(父亲张国强,镇江华东武术馆副馆长、镇江市京口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武术六段),2004年开始随张志毅老师学习武术强身健体,由于勤奋好学,刻苦认真,2006年就参加了在镇江举行的2006国际内家拳  相似文献   

10.
周建国 《武当》2014,(3):59-61
一、习武历程我出生在山西省怀仁县吴家窑镇,也许是受家乡那种浓厚的武术氛围所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有幸结识本村老拳师李有德师傅,跟随他学习传统长拳,从此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招一式都是用泪水和汗水泡出来的。小时候的我,个性虽然顽皮,  相似文献   

11.
拳谚云:“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足见基本功之重要。 现在许多少年武术运动员初学武术时,很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急于求成,总想多学点“套路”多学点“绝招”,对于武术基本功动作和套路,只求动作会做,  相似文献   

12.
意拳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由王芗斋先生创立,其创立对中国传统武术是次重大改革。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拳的训练包括:站桩、试力(包括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促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8,(10):126-129
习武之人流传一句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思是说,功力训练是武术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仅仅招式花哨,可能成为于实战毫无裨益的空架子。相信球友们也经常会在身边发现一些打基本功时动作很好看、很正规,但打起比赛来却赢不了球的人,这正是缺乏内功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武术基本功是以武术运动中具有共性的基础训练为运动内容,以获得和运用武术技法必备的根本能力为锻炼目的的一类武术运动形式,总称为"武术基本功"。武术谚语有"未练拳,先练功",旨在强调练拳应重视基本功,因为基本功是拳艺提高的基础。那么,在武术选项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基本功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全民健身的大潮中,我作为一名退休职工,参加了晨练。机缘凑巧,结识了无极武术第六代传人,天津市无极武术研究会会长高铁静先生。经高先生安排,我便去离家最近的天津市无极武术东丽分会东丽广场晨练点参加锻炼。我对武术一无所知,只是看到人家练剑是那么潇洒飘逸,很是羡慕。就主动和东丽区  相似文献   

16.
我自幼体弱,颇想通过习武健身,二十几年来先后学过太极、八卦等内家拳术,对少林、武当、峨嵋功夫也略有染指,至今虽体质已大有改善,但因底子薄,悟性差,再加勤苦不够,恒心不足,于武学一道,实仍为门外汉。心中非常仰慕三丰祖师,希望自己也走一走以武入道的路子。三年前,酷嗜武学的车星辰兄向我极力推荐宋氏形意拳,我第一次知道形意门内还有如此独特的一支流派——  相似文献   

17.
<正>1999年专科毕业,我有幸被县重点高中录用,成为学校唯一的一名女体育教师,开始了"因梦想而执着,因执着而努力,因努力而收获"的体育教学生活。一、小试身手展风采武术项目是山东省体育高考专项测试内  相似文献   

18.
童旭东 《武当》2011,(11):35-36
(接上期)九、张锡君与马岳梁2002年有朋友带给我一本名为《太极拳秘谱诠真》(颜紫元著),其中有关人物历史部分谬误甚多,这里仅举两个例子:1)如该书第33页写到:"1914年,许禹生先生创北京体育研究社,其中教师除祖师(即吴鉴泉)外,还有杨少侯、杨澄甫、纪子修、刘彩臣、刘恩绶、姜殿臣、梁师如、孙禄堂、张忠元、佟瑞浦、姜登撰、兴石如等。"仅就在这一句里,就出现两处错误。第一处,许禹生先生创北京体育研究社是在1912年底,而不是1914年。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在孩童时期就对武术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压腿.踢腿、窝腰、劈叉等基本功练习。在上世纪70年代,学习了国编套路长拳、刀、枪、剑,棍等。8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武术热,我又学练了简化太极拳等.以后相继学习了国家竞赛太极拳、剑和传统太极拳、器械套路等。  相似文献   

20.
陈钰骅 《武当》2000,(11):8-9
笔者自幼痴迷武术,12岁时有幸师从武林泰斗万籁声老师及其他内家拳名家习练武术。三十余年来,笔者苦练不辍,自恃颇有成就。可是,遇身高力大者,仍不能敌。是自己功力不济?难道几十年就练不出好身手,问题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