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散手又称为断手、散打、实作。意拳散手就其原始意义,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追溯武术发展的南来,乃是人类为了生存在长期与野兽搏斗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攻防术。武术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宝贵遗产。时至今日,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武术教学必须突出技击和哲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镇澜 《体育科学》2001,21(4):68-68
现行的大学生武术课以第 3路长拳 ,简化太极拳等为教材 ,实施多年 ,效果不甚理想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突出武术的技击和哲理教学。 1.武术的本质是格斗攻防技术。表演艺术 ,健身治病等只是武术的次要特征。武 ,是人类生命的冲动力 ,是生存的竞争能力。武术 ,之所以区别其它运动项目 ,就是攻防格斗的特征。我国从 5 0年代以来 ,受左的思潮影响 ,取消武术的格斗成份 ,向类似体操舞蹈的唯美方向发展 ,使武术的形式变样。另一方面 ,现代社会文明 ,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 ,认为学习武术是为了锻练身体 ,格斗太野蛮。几十年过去了 ,武术在错误的认…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7,(3):50-50
当进入武术殿堂的大门后,我们会希望对有关于武术的各方面知识有所了解并深入系统地学习,看书则是必不可少的,本期就向武友推荐两本涵盖武术知识全面的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系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由康戈武教授编著,出版于1990年。书中包括中国武术概论、武术技法原理、武术教学与训练、拳种流派、古今兵械、武术实用功法、武术攻防基本技术技法和习武常识九个部分,共一千四百余个篇目。有的篇章深入探讨了武  相似文献   

4.
张华  温搏 《体育与科学》2023,(4):53-59+75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整合武术技术原理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武术技术原理的抽象、意象、具象等三个层次,旨在助力人们对武术技术原理的整体把握,为武术技术的新时代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在抽象层面,攻防技击之“道”表征了武术技术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想指向、“阴阳平衡”的指导思想、“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具有主体性推动、统摄引领、“美美与共”等多元作用;在意象层面,攻防技击之“意”是指融合在武术技术之中的武术拳家们的主体情意、情感或意蕴,表现为武术拳种、流派的技术体系在不同的拳家、地域、领域之间分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具象层面,攻防技击之“法”是武术技术动作的基本规范,在“目标-行为-结果”动态过程中以“变”与“合”为需求前提,以“和谐共生”为平衡发展,以“生生”与“自由”为生命指向,本文以实现人与武术互构的重新表达与叙述为旨归。  相似文献   

5.
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大部分动作具有攻防技击价值,武术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得以区别于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的本质——技击性为切入点,对学校武术课程结构模式进行重新建构。研究结果认为,应把武术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来满足武术发展和武术教学需要;学校武术课程结构模式的重建由三个技术应用层次组成: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层面;攻防搏击层面;套路演练层面。  相似文献   

7.
从"暴力美学"视域审视武术技击美的心理归因及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暴力美学"的全新视角,对武术进行客观审视.武术的攻防技击美是武术之美的核心,踢、打、摔、拿、击、刺、劈、砍等组成武术攻防的基本要素是原始暴力元素的体现,对人性攻击本能的崇尚和人们的英雄情结是武术彰显攻防技击之美的心理归因;武术技击是"暴力美学"时代武打影视的核心素材;通过对武德的强化、武技的规范、规则的制约、美感的提升等,最大化弱化和消解武术中的"暴力元素",使武术呈现出适度体现"暴力元素"又巧妙消解暴力的二律背反态势;弱化和消解暴力是武术技击美的特质,也是"和谐社会"理念下武术的生存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套路与实战     
在许多人看来,武术套路与实战搏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武术套路是用来比赛、表演的,是花架子,没有实用价值,而实战搏击是需要专门的技击训练的。那么是不是武术套路真的没有实用价值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凌召 《武当》2001,(11):29-33
点穴术,可以分为医学点穴和武术点穴二种。医学点穴和武术点穴都是气功的实际应用。医学点穴通常与按摩针灸等结合起来,为病人治病。其作用多是药物难以达到的。武术点穴则是在搏击之中,使对方气血阻塞,以致晕眩,四肢不能举动,甚至死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10.
1、武术意识的特征 武术意识的实质,是人脑与武术攻防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精神映象,是人脑对武术攻防技术动作的反映。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意识到的主观精神映象通过攻防动作的演练使其具体化,对抗性项目的武术意识是抽象的、含而不露的,具有真假虚实多变性的特征。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则是重表现,具有渲染性的特征。武术意识的这些外部特征,正是以武术攻防动作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武术攻防技术中的战术意识,它是借助演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攻防意识"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与生俱来的技击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散打格斗,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套路的“攻防”是虚拟的,散打的“攻防”是实体的,但“攻防意识”都是他们刻意追求而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攻防意识”贯穿于武术活动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2,23(1):12-14,11
武术的技击最为完整地记载在套路中,套路是动作的串联。因此,动作和套路是我们阅读武术技击的最好文本,也是我们研究武术攻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从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入手,运用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对武术的技击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时代对武术套路的需求特点,论述了攻防技击性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武术套路的攻防技击性,并且使之与艺术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使武术套路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兵法者,用兵作战之法,即带领军队作战的方法。武学者,练习武术之法。武术者,搏人之术也,以最小之代价取得最大之效果。故兵法与武学深有相通之处,都是交战之法。所不同的是兵法为指导军队作战,而武术是指导自己的身体作战。然而军队有兵  相似文献   

15.
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探讨套路与技击的关系及套路的艺术特征,主要结论:套路与技击是同属于武术范畴,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攻防含义是它们的共同内容,但这两之间有着根本区别,技击以克敌制胜为主要目的,而套路以表现美为其最高追求,套路在素材的选择,动作创编,动作表现等方面都力求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套路动作也反映出其创编对攻防的感悟,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武术套路有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进行武术对练时要了解武术对练的基本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武术的精髓、提高武术修养是十分有益的。武术对练是在各种武术单练的基础上组成的套路练习,它包括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由2人或3人进行。武术对练的作用在于使练习者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练习者对武  相似文献   

17.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将技击的技术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来自于技击,而又对其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18.
武兵 《精武》2006,(6):40-41
三点打斗法就是在实战对搏中,施技者运用自身三个不同部位参与攻防的武术技击方法。此技法的优点是: 1.能够发挥多点出击,造成对手防护困难。 2.出招合力较大,容易重创对手。 3.招势运用过程中自身平衡性增强。 4.具有攻防同动特色,从而起到克敌制胜之奇效。  相似文献   

19.
《尚书·泰誓中》曰:我武维扬。武术是战争、搏击的技术手段,封建统治者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统治秩序,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必须提高武力和武术的技术水平。但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武术和游侠又是历代统治者的禁忌。由此,形成了历史上统治者对武术发展的两种极其矛盾的态度,这种矛盾形成了武术发展的大历史背景,直接造就了武术在历史的演进中沉沉浮浮。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现代武术散打是将武术的攻防技击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各种形式的徒手对抗项目展现在搏击术的大舞台之上。然而,随着搏击比赛交流的增多,也让观众产生了困惑。当武术散打与其他搏击项目对抗时,许多观众会产生疑问,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