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吊巴人     
益友良师忆巴人,文章百代见精神。锦溪城内熊熊火,白马湖边淡淡春。海外输诚忧国志,沪滨抗战救亡薪。疾风方显头颅硬,今日吊君泪满巾! 附注:①巴人(王任叔),是我同乡、良师、益友。前年我曾先后写《忆巴人》、《纪念巴人》两文,分别发表于《宁波文艺》及英国《世界日报》. ②1925年巴人在宁波由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奉化,巴人参加声援“五卅”群众运动。六月七日,奉化各界组织成立“五卅”惨案奉化外交后援会。十日,万余群众冒雨集会。会上发现县知事沈秉诚没有到会,巴人  相似文献   

2.
二、巴人迁徙 古代巴人是一个民族(或称部族、氏族)的泛称,它们分支既多,姓氏亦繁,虽大略有如前文所述“廪君”、“弓鱼”、“賨人”三大部族(氏族)之别,但由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民间婚丧嫁娶之类的原因,亦时时有迁徙,代代有移居。其迁徙  相似文献   

3.
陈东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105-108
在湖北荆门出土的巴人“大武铜戚”,是巴人的兵器,也是巴人武舞的舞具。铜戚上的“蛙人”图案,有着特定的文化意义。试图从这里入手,对巴人的族源作一次探寻。  相似文献   

4.
巴人源流始于廪君之先,出自巫蜒;荆蛮弓鱼族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有人骠勇,泛称白虎蛮、板楯蛮,雄踞川东北上千年。廪君族西迁,弓鱼族北迁、南迁,板楯蛮亦流徙西、北地区。宣汉巴人古遗址,文物内涵丰富,工艺精美绝伦;史册诗词见证渠江中上游巴人状貌;民间传闻遐想巴人习俗;赏巴人歌舞,重现巴人勇锐战斗风采——苏妲已、哪吒。  相似文献   

5.
(一)巴人从事印度尼西亚历史研究的背景巴人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原本同印度尼西亚风马牛不相及,但太平洋战争前夕中国大陆和整个太平洋地区局势的变化,迫使他离开上海,经香港和新加坡(1941年7月),最后于1942年2月与胡愈之、郁达夫、邵宗汉、张楚琨、王纪元等流亡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从此他便同印度尼西亚结下了不解之缘。巴人到苏门答腊后,先后隐居在萨拉班让的亚里岛、巴耶公务、先达、棉兰等地。1943年1月抵达棉兰后,巴人参加和领导了“苏门答腊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简称“反法西斯同盟”),并出版地下抗日刊物《前进  相似文献   

6.
巴人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就以表现家乡的风土习俗、农民的遭遇命运而为文坛所瞩目,直到解放初还在努力修改《莽秀才造反记》这幅五十年前“中国江南农村生活的风俗画”。乡土小说的创作纵贯了巴人整个文学道路,并以其个性特色和可观的艺术成就而在新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巴人的乡土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本文拟就其变化发展作一番探析。一“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来自鲁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作的导言。按鲁迅  相似文献   

7.
巴人源流始于糜君之先,出自巫蜒;荆蛮弓鱼族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有赛人骠勇,泛称白虎蛮、板楯蛮,雄踞川东北上千年。糜君族西迁,弓鱼族北迁、南迁,板楯蛮亦流徒西、北地区。宣汉巴人古遗址,物内涵丰富,工艺精美绝伦;史册诗词见证渠江中上游巴人状貌;民间传闻遐想巴人习俗;赏巴人歌舞,重现巴人勇锐战斗风采——苏妲己、哪吒。  相似文献   

8.
巴人起源于汉江上游,流徙往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乃将文明传播到广大的西南地区,以致西南三地在商代西周时形成了基本面貌一致而根本属性相同的“巴蜀文化”。至春秋战国时代,分居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巴人因“居峡而峡”、“居蜀而蜀”的长期发展,乃分别创造出看似“类型有异、族别非一”的巴国文化和蜀国文化。巴人的流徙和分居以及相伴的文明传播和文化发展,不仅使得当时广大又荒僻的西南地区受到文明之光的普照,而且为中国在秦汉时期实现天下统一、建成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而文明富强的封建大帝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因此,作家乡土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10.
谢淑玲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14-14,18
巴人不仅为骆宾基处女作的发表而奔波,而且还用生命保护了处女作手稿;骆宾基曾受巴人之托给冯雪峰《鲁讯全集》。结识巴人和冯雪峰都使骆宾基终生难亡。  相似文献   

11.
巴人作品达一千多万字。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史诗,诗歌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出版《鲁迅全集》、中国古典现当代及外国名著,建立了卓越劳绩;巴人是杰出的杂文家,有一千多篇杂文;巴人是成就卓著的小说家;巴人对文学理论有独特的建树与贡献;巴人是罕见的史家,他以个人的力量,撰写出了印尼通史;巴人一生,充满曲折,富于传奇色彩;应从文化史上研究他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巴人不象现今的急功近利者,却如王夫之、曹雪芹等大家,身后有六百余万字遗稿,其遗著之巨,可谓中国作家之最。同时,也表现了文化巨子的谨严、苛于律己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2.
巴人是一个巫风烈烈的民族,占卜文化发达,占卜形式殊多。随着现代考古的发展,一系列巴人文化遗址被发掘,巴文化遗物得以面世。湖北长阳香炉石、忠县瓦渣地、云阳明月坝、万州麻柳沱等遗址出土了诸多的巴人甲骨,这对于我们了解巴人的占卜习俗、占卜形式、占卜文化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书店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辑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各社团、流派、著名作家的流传较为稀少的著作,以及作家传记、作品评论、文学论争集等,依原样复印,供研究者参考。巴人的《论鲁迅的杂文》、霁楼编、赵冷(巴人另一笔名)署的《革命文学论集》、巴人与人合写的《边鼓集》、《横眉集》均被收入重新问世。《论鲁迅的杂文》是巴人1940年在上海沦为孤岛时期写的,该书分“序说”、“鲁迅思想的三个时期”、“鲁迅杂文的形式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三个时期评述了巴人旧体诗词写作:少年时代苦读苦吟,奠定基础:“五四”以后,在新文学创作中,信手拈来,妙笔生花;晚年写的《庐山组诗》,言为心声,更显示了诗人的人品文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集整理,结合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的活动,以及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巴人与武当山武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巴人密切相关,巴人在武当山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巴人的剧作     
巴人在剧作方面也是卓有成绩的,但为他的其它成就所掩,不被一般人所知。早在1924年他担任宁波《四明日报》编辑时,曾与董挚兴合写了多幕话剧《烦闷》在《四明日报·文学》上连载。紧接着又发表了第二个剧本独幕剧《阶级》。这两部剧作,现在仅能在旧报的残页上看到一些片断。 1925年“五卅”惨案后,巴人自上海回到奉化,指导该县学生联合会、小学教师联合会组织演讲队、演剧队,并亲手撰写了话剧《沪上血案记》、《朝鲜亡国一瞥》、《何处去》  相似文献   

17.
有关巴人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一般认为,巴人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巴人名称来源于鱼的说法是运用民族语言学和民俗学资料提出的一个新的观点,揭示了巴人及巴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巴人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鲁讯研究、印尼研究、反法西斯斗争等几个方面概括、评价了巴人战斗的一生,并通过他的命运、人生价值去透视一个时期,以及所获得的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巴人的白虎武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人崇拜白虎,创造了极有特色的白虎文化。在其白虎文化体来中,白虎不仅是巴人的图腾神与祖先神,更是巴人的武神,反映了巴人崇力尚勇的历史传统,体现了巴人精兵尚武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节奏为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巴人音乐的灵魂和精髓,是巴人音乐所独具的艺术特色.巴人注重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强劲与抒情是宫廷和民间巴人音乐的节奏特点:强劲的节奏是巴人音乐为军阵之乐的音乐特点所决定;节奏的抒情性特点,宫廷方面主要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在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上所作的相应的转变;民间方面则主要是以表现巴地民俗风情的民歌、情歌等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节奏特点.强劲明快、强调集体合作精神,是巴人音乐节奏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