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片断一:聆听哲人声音,感受不凡智慧。(分别品读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后)整体出示这三句话,并伴以舒缓的音乐。  相似文献   

2.
叶刚 《山东教育》2005,(34):26-27
孙建锋老师是目前国内小语界人气飙升的少壮派特级教师,他的许多课都是底蕴丰厚、灵性十足,智慧无穷的大气之作。近年来,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更是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进程中的有意义的珍藏。现在,让我们到他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中去领略那流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李苏红 《文教资料》2011,(34):83-84
熟文本怎样嚼出新鲜味.对于磐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文章以《最大的麦穗》这一借事说j里的散文为例,简述怎样借用教学契机,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说话和思辨能力,弥补学生在关联词语运用上缺乏语感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最大的麦穗     
孙传华 《师道》2010,(7):116-116
生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地看,生活的内涵.不过就是些锅碗瓢盆过日子。然而事实上,假如认真起来,这生活中,有些问题还真的非常严肃而棘手。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中拣一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因为挑挑拣拣而一再地错失良机,最后两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最大的麦穗》(苏教版第十一册)是一篇散文,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课文虽属散文,但集描写、叙事、说理于一体,通过摘麦穗这样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揭示出了深刻的哲理。文章在结构上先叙事,后说理,  相似文献   

7.
王文芳 《江西教育》2009,(12):31-32
片段一 师:以前学过不少古诗,请大家说一说,怎样读懂一首诗的字面意思?  相似文献   

8.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校教研组活动,我打算执教统计的初步知识——平均数。在开课前先在班级里试教,课上得一帆风顺,我自己也认为学生掌握的不错,满以为学生能熟练地解决有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可最后一道实际应用题的解答却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聆听自然之音,拨动心灵之弦,激发无限想象教师板书课题之后:师:(配乐班得瑞《翩翩起舞》)现在,竖起你们灵敏的耳朵,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放飞你们想象的翅膀,听——《草叶上的歌》。(教师在美妙、动听的乐曲声中深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被教师深情的范读吸引,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来到了一块草坪上,看见了绿油油的小草!  相似文献   

11.
郑益民 《教育文汇》2010,(10):44-44
读了2010年第6期《教育文汇》刊发的席绪鸿老师"《最大的麦穗》如何解读"一文(以下称席文),既为作者勇于质疑的精神叫好,又觉得作者否认教参上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们和在座的老师一样放弃了休息日,来到这里与我见面,我非常感谢你们!(真诚地鞠躬,同学和老师热烈鼓掌)想不想认识我?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教参上说,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15.
苏教版实验教材《最大的麦穗》一文,讲述了古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带学生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边,让学生到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穗,并且是许进不许退,但学生挑挑拣拣,空手而归。最后苏格拉底启发学生:这里肯定有最大的一穗,但未必能碰到,即使碰到了,也未必能准确判断,那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围绕文本中具体的语句,抓住语言的特点,细化文本教学目标,采用合理巧妙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1.用背投简介有关南极的图片和知识,营造认知氛围,增加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忠诚 《教育文汇》2010,(10):42-43
近日在《教育文汇》2010年第6期上到席绪鸿老师的文章《〈最大的麦穗〉如何解读》。席老师敢于向教参质疑,认为教参阐释的课文主题"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有点牵强附会。他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认识:“苏格拉底是在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弟子‘不唯师,只唯实'”。他的解读对不对呢?  相似文献   

19.
20.
师:既然同学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争议,我们现在就来开设一个“多元论坛”。你们可以用多种身份来思考问题,如:环保主义者、爱鸟协会会员、社会学家等。小组长可以组织组员用多种方式来交流。如:就某一个问题直接亮出你的观点;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后,将精彩的发言记录下来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