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幽径悲剧》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随笔。先生在文中将自家附近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明他将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文章将浓  相似文献   

2.
《幽径悲剧》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随笔。先生在文中将自家附近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明他将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文章将浓墨重彩的描写与酣畅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议论相结合,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特别是文中那几处“波折”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值得我们细琢深玩。  相似文献   

3.
《幽径悲剧》是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随笔。先生在中将自家附近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明他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章将浓墨重彩的描写与酣畅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议论相结合,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特别是中那几处“转折”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值得我们细琢品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健 《语文天地》2015,(11):3-5
《幽径悲剧》是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文章本身犹如一条幽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内涵丰富而又深邃,体现了一个智者的思想光芒。所以,要求初二学生对这样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章进行深度解读,确有难度,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将学生带领到这条“幽径”上,一方面需要老师课前对课堂教学有所“预设”,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要极富教学机智,掌控课堂“生成”。笔者借助《幽径悲剧》的课例,来反思教学过程中如何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教参从“‘悲剧’就是美的毁灭”的观点出发,认为“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是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种分析显然不到位.其实,透过文本表面的“毁于愚氓之手”的时代悲剧,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潜藏在文脉之中的关于时代、价值观和自身作为孤独者的三重悲剧.  相似文献   

6.
《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语言精炼,含义丰富。文章主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呢?笔者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究,认为本文主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春明 《语文天地》2012,(16):25-26
《幽径悲剧》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带有悲情色彩的凄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北大随园中的一棵古藤的命运,折射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时代悲剧、社会悲剧,表达作者永不放弃揭露假恶丑、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紫藤萝瀑布》是散文家宗璞的一篇内涵丰富、借物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描述紫藤萝,由物及人,从紫藤萝的命运联想到人的命运、生命的价值,引发生命的思考。将《幽径悲剧》与《紫藤萝瀑布》两篇文章比较阅读,可以得到很多收获。一、比较物象意蕴文章本天成,万物皆有情。两篇文章都是选取北大燕园中的"藤萝"这一物象,运用"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手法,将一个大命题寓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幽径悲剧》写的是北大燕园内,作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这是一篇描写细腻、抒情动人的优美散。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是赛课中选用频率最高的文章之一,揭示古藤之死的悲剧意蕴无疑是这篇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少教者往往会抓住"美"和"与世无争"的事物被毁灭来解读,笔者认为这样的解读是肤浅的,要准确解密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就必须走进作者为我们营造的意象的丛林.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努力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长的尺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①每次读《幽径悲剧》,我总是想起村上春树的这句话,思考:季先生想表达的是我们认为的"人与环境"主题,还是对所谓"真善美"的认知?是对愚氓灭美的愤慨,还是对自己挽救生命的无力无奈的叹息?  相似文献   

11.
骆亮亮 《考试周刊》2009,(44):53-54
“读懂课文”要读到“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个层次.让学生“经历”这四个要素之间的转换。依据这一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本文呈现了两个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幽径悲剧》主要引领学生经历了“作者”到“文本”到“读者”的转换。《孔乙己》则重在引领学生经历“读者”到“文本”到“世界”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李海林老师关于季羡林《幽径悲剧》一文的教学实录引起了我的兴趣。把原文找来与教学实录对照阅读.发现李老师对该文的教学可商榷处颇多,特撰文讨论,也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文学的旗手一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彷徨》、《呐喊》成为我们新文学的奠基。受到国内外文坛的高度评价。在他描写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中《孔乙己》当推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鲁迅先生在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对服饰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更可谓是独具匠心,彰显出文学巨匠惊魂惊梦的悲剧美笔法。  相似文献   

14.
"板块式"教学就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一位教师在教学《幽径悲剧》时,紧扣题目中的"悲剧"二字,将本课设计成戏剧中的四幕,每一块板块在教学中分布合理,块与块之间的滑动与衔接自如顺畅,每一块内部的运程畅通完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北大的燕园有一条生长着一株古藤的幽幽曲径,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然而,就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曾被鲁迅先生誉为能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相媲美的煌煌巨著。然而,刘勰一生的际遇及其《文心雕龙》所遭受的命运却表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家庭悲剧、仕途悲剧和作为文人的人格悲剧,而这些悲剧的相互交织注定了刘勰的悲剧人生及其著作在较长时期的悲剧性遭遇。  相似文献   

16.
孙静 《现代语文》2009,(9):111-111
学界泰斗季羡林,从来都是以谦和、平易的面貌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记录着生活中的琐屑事,但无一例外地传达的是真性情。《幽径悲剧》便是季老81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力作,讲述了一株古藤萝无端被砍的悲剧,字里行间溢满悲天悯人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在这篇文章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7.
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就是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中感受文章的精神之美。一篇文章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果面面俱到,难免费时低效。因此首先得剪裁,明确教什么。《幽径悲剧》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传递着作者爱的情怀。在这篇文章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关于“人与自然”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本堂课着重解决“悲”从何而来、怎样使文章悲情四溢,让读者灵魂震撼,而难点在于对作者细腻情感的深刻领悟。这样的处理需要立足文本,在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实际上,悲剧在毁灭有价值的东西之前,已把这种东西扒得一丝不挂,让它赤裸裸地袒露在人们面前,然后再把它毁灭掉。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脸红心跳,产生激越的情绪,引导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对灵魂的拷问。那么《雷雨》这出悲剧给我们剖析袒露的是什么呢?应该说,是理智和情感交杂而形成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9.
赵兰芳 《现代语文》2008,(10):37-38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先生强调的悲剧性的毁灭,不是指以往一些美学家所概括的悲剧人物——‘好人’、‘伟大人物’——的灭亡,而是不拘什么人身上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且‘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拘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雷雨》作为一出悲剧之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为侍萍、繁漪、四风、周冲这些善良可爱不幸的生命掬一捧同情的泪,更令人感悲叹惋的是曹禺通过这出剧展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二册及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中都选了《鸿门宴》,该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宴会场面,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复杂的人物个性。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项羽本纪》全文,深入一步认识太史公笔下的项羽形象,就会领略到《鸿门宴》中的悲剧因素,从而体会其悲剧的美学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者伟大人物底死亡。”(《论崇高与滑稽》)这就说明了悲剧人物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