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没想到     
<正>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就像一条小河,而童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就像一叶叶轻舟,在河上静静漂浮。那时,我只有四岁,虽然还在幼儿园生活,但是,我的胆子却很大,因为,我有一位袒护我的爸爸,而那天所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2.
童年     
童年是一支歌 童年是一朵花 童年是一条河 童年是一首幼稚的歌  相似文献   

3.
童年     
周响 《辅导员》2010,(11):35-35
童年,是一首动人的诗歌,歌颂着童年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不断地流淌。童年,是一条小舟,它在大海里,无忧无虑地漂荡。童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盒子,里面装满了一个又一个趣事。  相似文献   

4.
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条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又有伤心的泪水。其中记忆最深的,是我在童年时期做过的一件傻事。  相似文献   

5.
人生宛若一条绿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璀璨的宝石;记忆如同汪洋,而童年是一朵最动人的浪花;生命犹如一棵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岁月像是一个花园,而童年是那朵最艳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6.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幅水墨画。这幅画比天还大,里面有着天真烂漫的你我他。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条小溪。  相似文献   

7.
童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客观的时间经历,童年是不可能消逝的,童年的消逝在本质上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对童年体验的追忆表明,童心、童真和童趣是童年体验的基础,童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童心、童真和童趣为基础的童年体验.保卫儿童的童年就意味着保卫儿童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基础性的艺术话语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文化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市生活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年形象塑造越来越显示出商业文化精神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中童年形象的"日常化"、"肉身化"和"成人化"趋向。这类童年形象是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童年美学的一次积极和意义重大的解放,但它还有待于转化为对当代社会童年命运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冶娟 《中国教师》2008,(13):16-17
<正>随着时代的变迁,童年生活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具有成人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在说:童年在消逝!童年消逝了!但是,逝去的到底是谁的童年呢?一、关于"童年"概念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对于"童年"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人生宛若一条缀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璀璨的宝石;记忆如同汪洋,而童年是一朵最动人的浪花;生命犹如一棵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岁月像是一个花园,而童年是那朵最艳丽的鲜花。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嬉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生日     
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姿的,童年的事总是令我们难忘。  相似文献   

12.
提倡基于近现代童年观的儿童教育,使儿童过上应有的童年生活,享有应有的童年欢乐,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童年,并使他们的根基变得茁壮。发展充满后劲。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新时期小说多是以童年为视角,对旧时生活的回忆。促其转变审美角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温馨的童年生活所沉淀的情感底色决定了他的审美取向;二是自觉规避现实生活中的浮躁情感与旧时生活回忆的契合;三是善且美的主题表达与童年视角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看云卷云舒,童年生活一去不返;观潮起潮落,童年的步履匆匆走过;月圆月缺,童年的生活有得意也有失意,花开花落,童年的生活有快乐也有忧伤。  相似文献   

15.
看云卷云舒,童年生活一去不返;观潮起潮落,童年的步履匆匆走过;月圆月缺,童年的生活有得意也有失意,花开花落,童年的生活有快乐也有忧伤。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14,(12):14-17
童年无限多彩,风景处处多姿。“风景”是广义的,是自然景物萃取,是大好河山呈现,但更值得珍藏的,却是童年里珍贵品质的获取和难忘技艺的习得。“选材”是“童年里的风景”这一主题最为关键的一笔。请以“童年里的风景”为题,写一写童年生活中最为难忘的记忆,勿忘真实。题意分析:童年里的“风景”无处不在,最典型的,最富有个性的,才是风景的“精彩”,才是最难得的“珍贵”。“风景”的呈现讲究别具一格,你会勾勒自己的个性吗?你会叙述自己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7.
童年研究历经传统研究范式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变迁。以心理学为主导的传统童年研究围绕生物属性的个体儿童,探究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出儿童参与童年研究的必然趋势,为童年社会建构论和童年权利话语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新童年社会学脱胎于传统童年研究,以建构论为立场,关注童年生活,对传统研究注重挖掘儿童潜力、由成人主导童年话语和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童年模式展开批判,积极呈现有主体能力的儿童和多元流变的童年,赋予童年无限可能性。新童年社会学虽未摆脱西方二元论与激进建构主义思想,但其以儿童为主体的研究方法有助于重识儿童-成人的边界,实现儿童、童年的再定义;伸张儿童社会政治主体地位促进了对儿童劳动权和教育权的反思,对当代童年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王东升 《师道》2005,(6):17-17
现在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一代!尽管我的童年是贫穷的,但我的童年是幸福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时时会回到我的梦乡。尽管我们那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甚至连电影也难看到,但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七十年代,我们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这么多大考小考的折磨。我们有的是开阔的田野、纯真的伙伴和永远也数不清的玩法:冬天我们玩雪,玩跳绳,玩陀螺……春天我们玩花,玩柳笛,玩风筝……夏天我们玩水,玩蝉,玩泥人……秋天我们玩风车、玩捉迷藏、玩毽子……我们从没有闲过,我们总感到一天太短太短了,我们感到童年太短太短了。当我在中考前把满满一…  相似文献   

19.
童年就像手中握不住的沙粒,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消逝而去,永不再现。那短短的几年童年时光,兴许是我们漫长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那么,别剥夺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让他们好好享受,在属于他们的童年生活中快乐成长吧!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童年社会学开始在社会学领域崭露头角.在批判传统社会化理论的基础上,新童年社会学否认童年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事实,主张把童年作为一种积极建构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近年来,新童年社会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不仅拓展了研究范式,深化了方法论,在超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分裂、取消社会结构论与社会建构论在有关儿童与童年认识及研究方法上的对立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开始关注儿童研究自身应遵从的伦理规范,而且丰富了所涉及的问题域,广泛探讨了有关儿童规训与控制、儿童权力与权利、儿童生活质量与儿童暴力、虐待及其干预等方面的问题.总体来看,新童年社会学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必要首先完善自身的理论构架,这是新童年社会学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