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著述都有个从哪里下笔,从哪里写起的问题,这便是文章的开头。开头写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表达、写作的成败和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模仿训练。模仿.简单地说.就是“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根据我多年的实践.我将这种训练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敦学中体现出现代阅读的理念,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阅读敦学,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丁玲忆及早年写作时,常有“从头再写,几次再写”的情形,总是一篇作品一写两三年。后来发现此法于创作不利,因此变易为在写作之前,优先考虑作品人物,而非故事情节:及至人物形象酝酿成熟了,再行动笔的作法,并相秉持,一贯始终。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诸作,即沾益乃成。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对人谈起他的写作速度及其原因告白:“我写作很慢.平均每天只能写两千字,每次写作的持久力只有两个小时左右,”又称:“我早年写作,都先起草.如《笑的历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逐节起草的。后来觉得起草太费工夫,做作气也重.便直写下去。因为得随时斟酌字句,所以写得很慢。”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杜颖 《辽宁教育》2005,(6):40-4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受旧教材体系的影响,往往是纯粹模仿某一种文体格式或是某一种写作要求,遵循着“审题——写作——批改——讲评”的传统作文教学过程,其结果是逐渐形成了一种按文体循环的固化模式,写作训练量又严重不足。由此,学生在中学阶段不  相似文献   

8.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没有“源头”,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而这里的“源头”,就是指写作的素材。学生平时大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机会也无心观察生活。哪来的素材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通过创设观察情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美丽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学生作文中存在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呢?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著名作家热爱生活的事迹或体会,结合课文作者谈课文写作经过,让学生懂得,只有对生活满腔热情,充满兴趣,全身心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从而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引导学生善于体察生活。即引导学生对人、事、物设身处…  相似文献   

10.
凌育仁 《广西教育》2007,(12A):21-21
有些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有的学生苦于无材料可写,难以找“米”下锅;有的学生作文东拼西凑,内容干巴巴;有的抄袭他人的作文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着手消除学生作文的消极心理,根据学生喜爱参加活动及游戏的特点,在中高年级进行活动作文实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然后指导学生当堂写作文,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翠菊 《现代语文》2007,(5):118-118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素材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2.
学生要顺利地作,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而学生对事物观察的主动程度、仔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的难易程度。只有学生学会主动地到客观现实中吸取感性材料,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周围事物,也就是“体验生活”,才能用头脑去加工、去创造,也才能“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在作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学生都怕写作文,遇到作文就像是看到一座高山挡在面前一样,总是难以逾越。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没内容可写。而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关键还得给学生找来写作之“米”——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源泉在哪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细节,从生活中找“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积累写景素材 春花秋月冬雪、繁星苍穹、风雨雷电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可是当教师布置学生写此类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束手无策。学生在生活中都看到过这些自然现象,为什么就写不出来呢?这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没有细细去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时常常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心中没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并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为教育教学开发更多更广的资源。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写作,对于不少小学生而言,可能是一件费思伤神的事。而我们班学生的写作历程却多了份欣然,少了些无奈。因为我与他们一同走过了一段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写日记的日子。一、明确目的,矢志不移。我们都知道让小学生写日记有很多好处,像锻炼文笔,养成动笔的习惯,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积累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些痕迹等等。可我觉得,这些全是次要的,让小学生写日记最主要的好处应该是使他们学会真实地写作并尽  相似文献   

17.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外在呈现,一种精神的构建.生命总是从自己的"脚下"出发,然后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渐扩大生活的区域,充实自己生命的元素,积淀自己生命的经验.作为生命符号的文字组合,最应该关注和生命相连的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是由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构成的.它们是具体、可触、流动、鲜活的.正是这些鲜活而具体的"客观",形成了奔腾不息的生活之流,形成了建造生命厦基的无数沙石.正如康·巴乌斯基所说:"每一刹那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天下有大美而存于微观".  相似文献   

18.
孙云 《考试周刊》2013,(97):48-48
<正>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写作的门槛,对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提高一个层次。教师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写作呢?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相当重要的。从小学生作文整体来看,没有一定的语言、素材、写作技巧、作文修改方法,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来的。一、摘抄课文佳句,丰富语汇新课标明确提出积累词汇、加强背诵的要求。如何积累词  相似文献   

19.
20.
小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写作素材。“小学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是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途径是:开放语课程,构建生活课堂;培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改革作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