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明显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强烈渴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改变语言训练手段单一的现状。利用网络资源,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信息,为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同时,网络资源特有的魅力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沉默学习为互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而使中学英语教学顺利地走上研究性学习和任务型学习的轨道。网络资源的利用,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一个很好的辅助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将英语教育和网络资源互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并且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网络上有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英语教师应当运用网络英语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搜索资源、筛选资源、对资源进行适当编辑的能力,使网络英语资源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充分合理利用好教学挂图、实物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强英语课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上英语阅读的质量是衡量教师英语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目前,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效果差、掌习效率低等现象,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平台,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网络资源,优化高中英语听力教学1.利用磁盘存贮从网上下载的听力材料。磁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诸多优点。并且,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的内容可以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准确将其找到。3.选择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传统的听力教学,尤其是教师本身的英语授课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究正在不断深化。在推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又将德育、美育等课堂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提出。在新型课程标准的制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背景下,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把英语课程教学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开拓学生课程视野、关注社会基本问题为课程改革依据,将环保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环保思想,推进素质化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芳  蔡树清 《考试周刊》2009,(51):23-23
当今,是高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已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为了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生物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更多地赋予高中生物教学以新的活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教育理念,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网络环境下生物教学特点、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略作总结,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武倩倩 《考试周刊》2014,(57):85-86
作者就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创造英语的教育教学氛围,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新教育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对语文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将带来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带来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强调“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英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网络等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然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小学自然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教学内容几乎都涉及到。众多教学内容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或根本无法组织学生对它们进行一一地观察实验。然而,通过网络资源延伸时空维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一、展示过程,启发思维。在自然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可用演示或分组实验来验证和说明。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并不是每一个现象都能在课堂上顺利演示,许多问题靠讲解、分析或推理来处理,又特别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例如,教学《日食与月…  相似文献   

14.
徐照梅 《快乐阅读》2013,(10):124-124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里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当教师很辛苦,当英语教师尤为辛苦。”然而,这其中的辛苦,有些是必要和值得的,有些则不然。综观许多英语教学的成败得失,过度帮助现象似乎不引人注目,但已实实在在地成了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羁绊。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网络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科目,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局限在单纯的教师讲解和听录音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缺乏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搞好英语课程改革,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开发和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促进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还能够强化学生探索精神,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系统了解和全面研究,介绍了这一学习方式的特点,并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具体实施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于网络资源,一位教授曾说过五个“无限”——“无限的资源、无限的点击、无限的探索、无限的学习、无限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的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