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长期担任中学历史课的教学,较好地实现了中学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改以来,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本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新课改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绩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小说、电影,往往有一个出奇制胜的开端.把读者、观众的心情一下子吸引过来。一堂好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开场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谈历史课中的“德、知”并举公主岭市第六中学冯桂兰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灿烂辉煌。利用历史课教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四有”新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说,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师能否正确、具体、生动地讲授历史基础知识,我同意这个意见。如果一堂历史课讲得不正确,讲得干巴巴,学生不要听,当然不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因为正确、具体、生动地讲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智能的基础,这一点我看大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问题在于要达到这一目的还必须解决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这正是目前争论之所在。譬如有的同志认为:中学历史课只要讲得正确、具体、生动,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即使教师“一讲到底”也无坊。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讨论的。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制约的;教学方法应该服从于教学目的。“一讲到底”作  相似文献   

5.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学历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构思上要努力探索一条科学、高效的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史实教育,诱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黄新春 《成才之路》2014,(32):I0006-I0006
中学历史课成为中学诸学科中很难教的学科,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以致降低了历史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学习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课“快乐教学”的尝试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子弟中学赵刚“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实验成果见诸报刊,可是,这些实验成果还大多局限于小学阶段。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初中生从年龄段上看,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里,历史和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被一些同志称为“小四门”、“小五门”,不予重视,遇到升学考试时,还常常得停课让路。例如在初三年级,到了第十四、十五周以后,不少学校的历史课就得停下来,课时让给语文、数学等主课,使这些主课有更多的复习时间,以期提高升学率。有的历史教师无可奈何地说:“我的课到了抗战,就抗不下去了。”(此时正是初三年级上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时期”)这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可是,我也曾发现,有些中学的历史课并不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初三年级到了学期临近结束时,课仍在正常进行。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这些学校的领导特别重视历史课呢?经过了解,有的固然如此,有的却并不全然。例如有所学校,原来也决定十五周以后停历史课。结果两位历史老师据理力争,方才“夺”回了这十五周  相似文献   

9.
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即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早已是老生常谈。目前还有没有必要再来讨论?我以为是有必要的。目前,在中学里面,以致在社会上,重理轻文的不正常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少数学校,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认为历史课可有可无。至今不按规定开设历史课,而是在高考前夕进行临时突击。笔者就曾在八个月上完六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打所谓“歼灭战”,而学生全凭机械记忆,拚命突击。另有少数学校,虽名义上开设了历史课,但往往是名存实亡,不能不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历史课本身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把历史课讲得生动有趣,扎扎实实上好每堂课就显得格外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末,“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新阶段成果展示交流会”在惠州市第一中学隆重举行。建Jll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先生《文物见证历史》的报告,虽不是历史课教学,但从历史课的角度去看,无疑是一堂相当出色的历史课——通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史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与会老师做回幸福的学生,感受生命...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学一线历史教师,由于种种机缘与条件因素,时不时能有幸成为一些中学历史教学竞赛的评委之一,也就时常能观赏到一些异彩纷呈、风格各异、水平不一的历史课,且总能撞出一些火花,激励我写点感受与思考之类的东西。这里所述评的历史课,是一堂省级高中历史教学竞赛课,课题为“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说实话,作为中学一线历史教师,自己上过N次“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课也要重视“课堂提问”□王宇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设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善于提问,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一门艺术,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下面就怎样做好“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体会。课堂提问应该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课“双基”教学的要求是什么,怎样达到这个要求?这里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要进一步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师正确、通俗、有重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要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这是各科共同性的问题。1979年12月上旬,上海市召开中学历史教学专题讨论会,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就是历史课的“双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的书籍如中学历史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等,对明朝时“东西洋”地理概念的解释,大都采用《明史》卷323所载的说法:“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也就是说明代以文莱为东西洋分界  相似文献   

16.
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张少男,已经在高中历史课讲台上摸趴滚打了12年。12年来,他演绎了动情、晓理、怡心、明智的课堂风情,也深深地体味到中学历史课这个“小学科”处境的尴尬。2000年他以《中学历史教育的处境与前景》为题,将积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郁闷化作“万言书”,寄给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这是目前中学历史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给历史课以“灵魂”□兰州一中范多宝历史课的“灵魂”,是历史课生命的源泉。没有灵魂的历史课,犹如一副苍白、呆板的面孔,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情趣。教学中如果没有赋予历史课以“灵魂”,或者对此不屑一顾,作为教师就会逐渐蜕变成一个教书匠,他就很难跳出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的“主题演化”教学法浅谈●山西大同县落阵营中学庞明亮一、什么是“主题演化”教学法就是教师(学生也可参与)先把一课的内容精炼为4-6句的一首主题歌,然后让学生诵记。再由学生演练消化的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二、主要作用及好处1.便于诵记,延缓忘...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是指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 ,围绕历史学科教学目标 ,以教材和相关材料为基础 ,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问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对问题进行探索性学习 ,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方法 ,对问题进行概括、分析、论证、归纳、对比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 ,使问题得到较为正确或恰当的解决。“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 :以探索性学习为主线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其中起点拨、引导的作用。本文拟对历史课“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作一探讨。(一 )理论依据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就是人们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