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话理论重视人的自我意识和他者的存在,强调多元共生、差异性、相对性和未完成性,蕴涵着深厚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了巴赫金文论中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从巴赫金文论整体的角度出发,论文首先对其文论的“三个层面”和“两种倾向”进行了分析,从而给“艺术中的技术”概念在巴赫金文论中的地位进行了定位;着重分析了“艺术中的技术”概念是如何提出并如何发展成“超语言学”理论和“超技术(语言)”批评的。  相似文献   

3.
提倡对话,并非意味着对独白的一味摒弃。相反,则是要在对“独白”这一既定模式的超越中寻求新的话语增长点,也就是最终要在对“独白”的超越中走向一种崭新的、豁然开朗之境界。  相似文献   

4.
提倡对话,并非意味着对独白的一味摒弃.相反,则是要在对"独白"这一既定模式的超越中寻求新的话语增长点,也就是最终要在对"独白"的超越中走向一种崭新的、豁然开朗之境界.  相似文献   

5.
刘新飞 《海外英语》2014,(9):135-136
翻译的原则与策略问题自翻译这一行为的产生便为世人所不断探寻和探讨,而圣经中更是以巴别塔的倒塌来作为人类不同语言的来源。作为重建巴别塔的能工巧匠——翻译者,怎样才能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翻译的更为到位是其所面临的重大难关。然而近年来,翻译研究走的是一条与西方文论大致相似的道路,其特征大多以静态研究为主,缺乏动态研究。而该文就巴赫金提出的复调的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引过来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笔者通过避开中心论的局限,分别探讨了译者和读者的话语角色类型,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译的对话视角导向,为巴别塔的重建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是二十世纪人文学科领域里最重要的苏联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对话理论是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他的对话理论包括微型对话理论和大型对话理论,结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进行阐述,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对话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巴赫金的语言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的语言学理论是一种批判理论,它建立在对弗洛伊德主义和形式主义批判的基础之上。其理论既涵纳社会历史的喧嚣与变迁,又具有自己对话的特质,是一种超语言学。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一种元语言学,因为直接关涉入的生存状态和价值意义。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欧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叙事学的对话——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核心,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分析,巴赫金深化了他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中他性与差异性的存在使传统小说要素和叙事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修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M.M.Bakhtin)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对话理论,其主旨在于强调一种积极的、崇尚个性、注重平等参与的人文精神,对话思想贯穿于他的语言学和符号学思想。虽然巴赫金不是修辞学家,但他有关修辞学的陈述都倡导将修辞学解释为对话,从而确认了话语的各种形式。巴赫金的对话概念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修辞学传统,由此而形成的对话修辞学将巴赫金作品中和现代文化理论中所形成的新的概念应用于修辞学传统,给传统修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巴赫金的对话修辞学是一种检测我们与他人的观点以及检测我们自身的手段,尤其是对我们个体的和文化的差异的一种检测。从修辞学的视角来探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有助于对其理论能进一步加以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超语言学将人的存在看作是交际中的对话性存在,强调话语的社会-历史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因此,翻译是翻译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确证;翻译是翻译带着自己既往的全部社会-历史性与原作的对话;新的语境产生新的理解与对话,于是有新的译本。本进而提出:翻译的本质并非话语意义的对等置换,乃是跨化语境下对话语意义的揭示与追寻;翻译批评的标准当是能否提供、促进新的沟通与理解,推动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高艳芳 《考试周刊》2007,(28):56-57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复调”和“对话”两个角度探讨高校实用英语的教学模式问题,强调以“复调”理论设置教学的多层次与多角度,强调以“对话”角度发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对话主义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核心,在此核心的统摄下,复调与狂欢化诗学是对话主义在文学领域中的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这两种范式的关系是平行的,它们呈现出对话主体、思维方式、参照维度等多方面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对话理论对建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所以英语的本质也是对话,英语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对话理论契合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式师生关系,在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两个主体间精神性的交往关系.对于建构英语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巴赫金对话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交往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语言学、对话和狂欢化思想是巴赫金交往思想的核心,他通过上述思想的研究确证了人是一种语言交往的存在,并以追求人类自由平等的狂欢化社会为最终目的。他的交往思想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者分别从对话、语言哲学和狂欢化思想等方面对巴赫金的交往思想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源于陀思妥耶夫基小说的复调性、对话性,不过却否认与疯癫之间的联系,显然是不符合文本事实的。因为第一,巴赫金恰恰是在陀氏的而非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发现了“对话”的,而疯癫却正是陀氏小说明显的特征;第二,实际上,巴氏所举的“对话”例子,从形式上看并不是“对话”而是某种“拷问”,从内容上看,更象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谵语。据此,可以说明“对话”与“疯癫”之间的联系并由此角度审视“对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其多舛的命运似乎更加重了他作为思想家的理论地位。西方艺界曾为他先知般的理论敏感而轰动、争议。随着西方艺思想的不断引进,中国语境之中,巴赫金的一系列思想如“对话”、“狂欢化”理论逐渐得到系统阐述。“对话”理论频繁出现于理论家的口端笔际,学刊物中更是数见不鲜。面对诸种矛盾、分歧及权力运作,“对话”因采取一种心平气和、严肃公允的理论态度。承诺一种充满弹性、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任何一种理论的过度征用必然导致它自身的萎缩,“对话”理论正面临着本体化的危险。不仅如此。巴赫金语境下的“对话”理论自身,也并非无懈可击的自足体,细考之下,  相似文献   

17.
张聪 《中国教师》2023,(2):54-58
情境性是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全新的语文课程内容所具有的重要属性。深入理解和把握语言的情境性,即情境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所在。本文力求借助苏联语言学家巴赫金对于语言情境性问题的相关论述,阐明以下问题:巴赫金以真实、具体的交际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超语言学”思想是我们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一把“钥匙”;根据这一思想,语言情境将直接参与语言含义的塑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语言要素;这种语言情境不仅包括现实的社会生活,还包括一种文化的语境,即言语内在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对话理论对20世纪世界整个思想文化界影响可谓极其深远。而蕴涵在巴氏对话思想中对人的自我意识和他者的重视,对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强调,超越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藩篱,具有鲜明的“绿色”色彩。当代生态伦理通过关爱自然的有效途径谋求人与自然对话,可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9.
高顺翠 《教师》2011,(22):66-66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由于其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课外阅读的积累也十分有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整篇或整段地感悟。教师往往需要自己设计一些问题,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直面文本,与文本产生对话。这样的做法尽管能顺利地达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可操作性强,但是考察实际教学效果却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金凯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07-108,116
功能派译论自诞生之初就遭到很多评判,被认为不适合文学翻译。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可以为功能派译论作辩护,且二者可以对"如何构建文学翻译对话"这一问题作解答。翻译的本质是对话,作为构建文化的过程,译者要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尽可能将原文中的各种话语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以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进行沟通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