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     
正4万年前人类已登上青藏高原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的论文公布了来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发现—尼阿底遗址,该项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进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纪录。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05,(3):37-37
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专家在对河南贾湖遗址发掘的陶器进行分析时,找到了我国目前存在最早的酒的证据。此项研究结果刊登在2004年12月6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这一发现将中国酿酒史推前近4000年,世界酿酒史推前1000多年。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至70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1984年以来,主持贾湖历次发掘的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张居中教授,带领中国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掘出大批留有一些沉淀物的陶片。为弄清这些沉淀物的真相,考古人员从1999年开始,将少量陶片…  相似文献   

3.
6月20日,《自然》增刊发布了《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数》,以国家和机构为单位,根据它们2012年在18本《自然》和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型科研论文数量进行排名,同时还附上了2008-2011年期间论文发表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正在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4.
作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省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存。之后,2002年11月份,跨湖桥遗址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中华第一舟”和造船作坊惊现世人面前,引起全国乃至世界考古界的轰动。古船是这样发现的跨湖桥遗址作为独立的文化类型引起国内专家的极大兴趣,为了补充更多的资料,同时也是为了抢救地下文物不受进一步破坏,2002年9月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了对跨湖桥遗址的再次发掘。考古队曾听说以前当地村民在这一带发现过木船。199…  相似文献   

5.
钱洛滢  王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I0019-I0020
10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艺研究团队领衔完成的研究成果,宣布首次发现了乳腺中的多能干细胞,刷新"了由国外科学家在2011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乳腺干细胞只存在单潜能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文摘     
正2016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贵州牛坡洞遗址:其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辽宁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其发掘完整揭露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的全过程,对于红山文化埋葬习俗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猪的趣闻     
最原始的猪世界上发现最原始的家猪遗骸,是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贾尔木遗址中发掘的猪骨,距今约有8500多年。可见,家猪的饲养,至少已有8500年的历史。最肥的猪世界上最大的肥猪是美国特尼西州的吴也鲁兹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基金》2007,21(5):311-311
2007年7月16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免疫》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炎症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发现揭示了生物体内调节炎症反应的新机制,并为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7,(8):127
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年会7月2日在新西兰落下帷幕,包括横跨中国南部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的喀斯特地区、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内的全球25个新遗址入选《世界遗产目录》。如今,世界遗产目录增加到851个,包括660个文化遗址,166个自然遗址和25个混合型遗址,其中来自中国的遗址有35个。  相似文献   

10.
<正>1900年的复活节星期二,一群海绵潜水员在安提凯希拉海域附近发现了一艘罗马沉船。几个月之后,希腊政府对此处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海下考古发掘。安提凯希拉装置就是这次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之一。该沉船遗址的年代被确定为公元前60-80年,安提凯希拉  相似文献   

11.
法国耶稣会士德日进是20世纪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思想家。他于1923年来华,与桑志华共同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旧石器时代遗址水洞沟。他积极参与在华的学术活动,与地质调查所建立了密切关系,并于1929年被聘为新生代研究室名誉顾问。本文基于新发现的书信、考察记等原始文献,探讨了在当时中国的学术和社会环境中,德日进如何将工作重心从天津北疆博物院转移到北京,指导周口店项目的发掘研究,与多位中外地质学家合作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基金》2004,18(5):320-320
早在1998年2月5日,陈均远和李家维等与张昀(已故北京大学教授)和肖书海等两个小组在同一天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对5.8亿年前来自中国贵州瓮安动物群的多细胞动物和胚胎化石的发现。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当日发表专评,称这一发现意外地打开了通向地球生命一个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科技人员构成及发表论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1988-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出1998年浙江省有自然科技人员603934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84062人,平均每万人有自然科技人员135人,有科学院和工程师19人,浙江省科技人员每年平均发表国内论文3817篇,居全国第9-11位,发表国家论文554篇(其中《SCI》论文234篇)也居全国第9-11位。  相似文献   

14.
正1990年10月的一天,北京市右安门外的玉林小区内,园林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施工中。随着工程的进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片神秘的古代城市遗址慢慢出现在大家眼前。随后,经过北京市文物局的勘测发掘,证明这其实是一座金代水关遗址。这次发现被评为1990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金中都水关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座金代城市建筑遗址。1995年,在金代水关遗址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府修建了"辽金城垣博物馆"。漫步其间,看着这些令人惊叹的城市建筑遗址,古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回到了850多年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两界"到"五界"瑞典博物学家和植物分类学家卡洛斯·林奈在1735年发表的大作《自然系统》中,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基于感性认识的"两界"(植物界、动物界),进行了科学划分:生物界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这种两界分类系统沿用得最广和最久——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在1675年发现水滴中有生命的"小人国"之后,人们发现,将草履虫、变形虫和疟原虫等归入动物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35-236
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装置在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设备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等方面新技术的推出 ,均有重大意义 ,标志着中国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辽西发现一原始角龙类恐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一个中美学者研究小组前不久在我国辽西发现了一个新的原始的角龙类恐龙 ,揭示了角龙早期演化过程的镶嵌进化现象。该成果发表于 3月 2 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 ,这是徐星等在 2月 14日《自然》杂志上发表具有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渡特征的中国猎龙研究报道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九五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18,(17):14-15
新发现中国黄土高原212万年以来的上陈旧石器遗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研究员等科学家,在历经13年(2004—2017年)的调查研究之后,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了一处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上陈旧石器遗址,并且将目前所见的旧石器赋存的最老地层年代测定为距今约2.12Ma,研究进展发表于Nature。这一结果将蓝田地区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再  相似文献   

18.
面条是世界各地都喜爱的一种面食,好像各个民族都会做面条。但到底是谁发明了面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还是中国人?人们长期争论不休。很多国家的考古发现,2000年前的人就会做面条。而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在4000年前的中国!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发明了面条。在青海省黄河旁边的一个考古地点,在3米深的地下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专家简介:李超荣,山西省介休市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法国人类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旧石器考古工作,曾在全国20余个省市进行野外考察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巨猿、许家窑人、王汾人化石和200余处旧石器地点,并主持了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转年、海南昌江燕窝岭、湖北双树、红石坎Ⅰ、果茶场Ⅱ、外边沟和大土包子等重要遗址的发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曾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南非进行学术访问和工作学习。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和文章70余篇。  相似文献   

20.
言论     
《科学中国人》2004,(10):62-63
中国科学家论文数仅占全世界科学论文百分之五9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说,中国科学的发展正紧紧跟随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上周出版的《科学观察》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981年到2003年间,中国大陆科学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了20倍。《自然》杂志认为这种增加率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应该有大的差别,而且质量的提高可能滞后于数量的增加。《科学观察》是位于美国费城的汤姆逊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出版的跟踪科学界活动的新闻快报。《科学观察》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大陆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