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莹 《母婴世界》2012,(5):72-73
上期,我们介绍了月子期间身体4方面进度之恶露排除和子宫收缩两方面的具体事宜,下面我们讲继续深入了解月子期间的伤口复原和排尿情况。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沦陷区农民在生与死之间挣扎、斗争的悲壮画卷。尤其是小说中塑造了几个鲜活生动的妇女形象,更是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月里,下层妇女不能承受的身体之痛。这种大胆的身体描写,也使得萧红的这部小说比起同期的各类小说有一种前瞻性的特色。当身体意识越来越多出现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时,我们就不能不说萧红的创作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中的身体写作已不同于80年代中后期那种单一意识形态性质的身体写作,而是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断裂、转型与分化,呈现为一种多元化的写作态势。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话语形式,即作为非意识形态性质话语的后现代个人化追求快感游戏的青春写作、作为真正女性话语的原生态意义上的诗性身体写作、作为躯体话语的对抗技术主义异化意义上的先锋写作。  相似文献   

4.
晚清文化先驱对女性的关注动力始于其浓厚的国家功利主义思想,而五四学者对女性的关注更多体现出其浓厚的西方科学人文色彩。郑观应和周作人是晚晴和五四时期对女性关注比较典型的知识分子,对比他们对女性身体权、女性生命权及女性教育等方面的态度,可见看出女性解放在晚晴至五四时期由功利被动到人文自觉的变化痕迹。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性别界定是历史造成的,对身体的压抑和对女性的剥削被置于同一符号之下。日常生活中的"食、衣、色"是与人类身体最密切相关的三大元素,其书写被台湾女作家赋予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三大元素关乎感官、欲望、情感等,虽被男性所建立的以心灵、精神、理智为主导的世界所轻视,但台湾女性小说却用它们揭示了男权话语下女性"无我"的历史真相,以及性别政治中权利和权力问题的复杂性,检视社会形态和日常生活如何建构了女性的身体及身份,并追溯这种建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而用非二元性的言说方式来呈现非父权式的身体及性别表达和女性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6.
7.
《太原大学学报》2019,(4):70-75
美国非裔女作家杰斯敏·沃德的小说《拯救骨头》荣获2011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从表面上看,小说讲述了一个14岁美国非裔少女在父权制度与种族主义双重桎梏下的挣扎与困惑以及她的坎坷成长经历。然而,小说深层的叙事目的在于,作者通过这种叙事设计,试图让主人公在身体叙事的过程中建构黑人女性主体性,探讨黑人女性的自我救赎与解放之道。  相似文献   

8.
阿多、福柯和舒斯特曼都试图通过重建一种修身工夫来恢复现代人对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实践兴趣,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存美学追求。在复兴西方古典修身工夫的过程中,阿多侧重古典修身工夫的精神升华,福柯强调主体面对真理建构自身的个人主义阐释,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以具身化和实践化的特点超越了前两者,三人之间表现出一种辩证法式"正-反-合"的内在发展逻辑。舒斯特曼对阿多和福柯的批判性逃离,恰恰表现为一种对古典修身工夫的超越式回归,即一种现代身体美学实践外表下的古典精神表达。身体美学复兴了一种西方古典的修身工夫论,也为东西方修身工夫论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费侠莉教授(Charlotte Furth)的<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年)>通过对宋元明代这一漫长时期丰富但被忽略了的妇科知识传统的考察,着力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在中医学中所承当的性别角色和身体观念的演变.该书采取女性主义视角,而非纯粹技术史的方法,通过对宋元明时期理学压抑下女性俗世生活的分析,以及杂病遮蔽下中医妇科的成长,将与医学史相关的话题置于社会、家庭、性别中加以探讨,同时,也找到了深入解读中国医学学术性格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