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章广 《历史档案》2020,(2):122-130
正"八旗为国家根本"(1),八旗进士则是清代"根本"之中的菁英群体。清代八旗入仕途径虽然多元,但在八旗大员中,有22.6%的大学士和16.4%的总督是进士出身,比例远高于其他入仕途径,八旗进士在清统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学界对八旗进士的人数众说纷纭,并没有确切的统计结论。本文汇辑相关文献,拟对八旗文进士、武进士、翻译进士人数作一考实。  相似文献   

2.
进士登科录是每科进士放榜后,由官府组织编写的用以记载登科者的名册。进士登科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号,即使同一时期的叫法也不同。如在唐代称其为“登科记”,宋代则称之为“小录、进士小录、同年小录、登科小录”等,明清时期的进士登科录又称“殿试录、御试录、廷试录、进士题名录”等。  相似文献   

3.
王力 《历史档案》2023,(4):120-126
<正>贵州自明代设省后始行科举,考中进士者凡称百人左右,但诸书所记不一,具体数字尚无定论,有些进士姓名等记载也有歧异。今试利用方志、登科录、题名录及诸种政书,对明代贵州进士数量、姓名等略作考析。一 贵州进士的记载进士数量的统计来源大致有二,一是国史、方志、登科录等史志文献的记载,二是研究者已有的统计成果。国史、方志、登科录中有些记载了明代贵州进士数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史研究者一致认为,民国初年新闻界著名的新闻记者,首推黄远生和邵飘萍。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6岁即为“秀才”,20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后到在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做官两三年后,开始致力于新闻实践工作。曾先后担任《申报》、《时报》的驻京记者,并积极为《东方日报》、《国民公报》、《亚细亚报》撰稿,还主编过《少年中国》周报和《庸言》报。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科举研究的兴盛,科举文献也越来越受重视,进士名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现存进士名录中包括大量的具有档案性质的单科名录,如各科的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a。其中同年序齿录记载进士资料一般比较详细,史料价值较高,但由于其作用主要是供联谊,故易代之后多不存。明代进士89科,各类同年录仅存30余种b,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之同年序齿录即不见传本,且此科进士之登科录、会试录亦皆未见传世。笔者在一部古籍的书衣夹层中发现了本科进士序齿录的部分残叶。本文通过对残叶进行缀合、剔重,将其内容全部整理录出,并略加考补,以期稍补此科进士材料缺失之憾c。本科进士344名,知名者有洪承畴、阮大铖、侯恂、黄尊素、瞿式耜、袁中道等d。此残叶当为万历刻本,内容分为目录和正文两部分。目录半叶12行,每行收录进士3人。正文半叶16行,半叶收录进士2人。目录、正文共残存约6500字。目录所收进士按地域排列,人名下小字双行注明别号及生年。目录尚存约半数,计169人。正文仅存38人(其中16人不见于残存目录),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姓名下依次为籍贯、生员类别、字、号、治经、行第、出生年月日、乡试、会试、廷试名次、观政衙门、初授官职、三代名讳及官职、母姓、祖父母及父母存亡情况、伯叔兄弟名及官职、妻姓、子侄名及官职。  相似文献   

6.
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便“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取中进士472名。但由于本科榜眼练子宁及进士黄子澄等在靖难之役中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所以当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不但将练子宁、黄子澄等削籍置法,而且还下令毁坏了本科进士题名碑,从而造成《进士题名碑录》中许多进士缺名。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编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时,  相似文献   

7.
1903年,黄远生19岁时,县试中秀才,乡试中举人,翌年京试又中进士,成为才名出众的“联捷进士”,誉满全省。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基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新闻记者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自他从事新闻工作至海外遇难,仅4年时间,写下近百万字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 在当时的新闻界独领风骚,成为民初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誉为“报界之奇才”。为使远生的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其生前好友林志钧费尽心血搜集、整理、编辑了《远生遗著》一书,从1920至1927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四版,后又多次增补重印,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通讯集成为民初政界斗争与历史的精彩记录。  相似文献   

8.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在他以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政治家;从他开始,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业务受到重视,而“远生通讯”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报界创一新局面,如梁启超之于议论也”. (一) 黄远生(1883-1915),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他出生在江西九江一个“书香人家”,因父亲一生在科举上不得志,从小就“为家人所促迫”而“陷于科举”.十六岁考取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则成了进士,“以知县即用”.  相似文献   

9.
唐代进士科考试中,凡出现"重试"的年份,计算及第进士人数应区别三种情况如果是对所有的及第进士进行重试,则重试录取的人数就是该年实际及第的人数;如果是对部分及第进士进行重试,则重试录取的人数加上未参加重试的及第进士人数就是该年实际及第的人数;而如果无法确知重试对象是全部及第进士还是部分及第进士,则该年的进士及第人数就很难遽定.  相似文献   

10.
双塔寺,这座五十年代因改建西长安街而被拆除的寺庙与现在西城的白塔寺一样十分有名。传说京剧《四进士》中描写明朝同科进士毛鹏、顾睹、刘题、田伦等四人在双塔寺结盟,就是这个双塔寺。当年京剧名演员谭鑫培、马连良等擅长表演《四进士》,从而使老北京人十分熟悉这个...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数字人文环境下的历史社会网络分析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知识库和文献的历史人物关系网络构建和挖掘方法,以明代进士群体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文章从知识库和科举文献中采集数据并构建进士社会网络,通过量化统计和文献循证分析,对网络的拓扑特征和社会关系分布,核心进士的群体特征及关系子图挖掘等问题,逐一分析与讨论,得到若干基于量化分析的结果,扩展了大数据环境下人文历史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利用大量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原始文献对朱保炯、谢沛霖二先生编著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做了一些校误。近来,在研究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索引》承袭了清李周望等编著的《国朝历科题名碑最初集》(内附明代诸科,以下简称《碑录》)中一个较为  相似文献   

13.
进士登科录是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及历史人物的重要原始文献。历代进士登科录是方志《进士题名》最直接的渊源之一,用《进士登科录》与之校勘,可发现方志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同时,方志对进士登科录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二者优势互补,各有短长。我们在利用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各得其用。  相似文献   

14.
“报界奇才”黄远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初三大名记者”之一的黄远生,在短短四五年新闻记者生涯中,以其深厚的中西学问基础、超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一举成为民国初年新闻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誉为“报界之奇才”(《中国报学史》)。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出身于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就读于南浔公学,后“为家人所促迫,而陷于科举”。1904年赴京会试,中进士,获“知县即任”资格。但他弃官不做,赴日本留学。1909年学成回国,被清政府任命为邮传部员外部兼参议厅行走。在此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在《清代朱卷集成》的基础上,以进士履历档案为中心,对清代科举履历档案所做的大致概述。本文认为,清代科举进士履历一般由进士本身履历、本族谱系和师承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兴项氏家族科甲联第,创造了五世进士、三世五进士之佳话,是典型的簪缨世家、书香门第。项氏家族中进士藏书、刻书有成者10余人,其中万卷堂、宛委堂刻书极富精品,流传有绪,泽被当今,蜚声华夏。  相似文献   

17.
<正>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王红春所著《明代进士家状研究》一书,2017年7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涵涉的家状,是指科举考试前士子投纳的家状,其中记录士子的履历、三代、籍贯、年貌等个人及家庭的各项基本信息。但家状今多已不存,该书综汇现存明代56种会试录、57种进士登科录中所载进士家状,参辑明代进士同年齿录、履历便览、乡试录、地方志和明人文集的相关文献史料,梳理了明代1.8万余名进士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明代进士的会试录取、家庭职业结构(役籍)、入试身份、习经、及第年龄、家庭代系结构(祖上三代存殁状况)等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双塔寺,这座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改建西长安街而被拆除的寺庙与现在的白塔寺—样,十分有名气。传说京剧《四进士》中描写明朝同科进土毛鹏、顾睹、刘题、田伦等四人在双塔寺结盟,就是这座双塔寺。当年京剧名演员谭鑫培、马连良等擅长表演《四进士》,从而使老北京人十分熟悉这个庙和塔。  相似文献   

19.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一部载录明清进士的索引工具书,但亦有误处.本文试就"倪惟善"等条对其进行订补.  相似文献   

20.
清朝与明朝一样,选取官员实行科举取士.科举取士一般分三个等次,初级为"童试",取中者为秀才;中级为"乡试",取中者为举人;高级为"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也叫"廷试",皇帝亲自出廷取士),取中者为进士."殿试"取中者又分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叫状元(第一名)、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