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符淮青先生的语素构词能力分析理论,对语素“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出现的各个意义是如何构成各个词的、用什么方式、数量如何等进行了描写。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就《现代汉语词典》在释词中对语素义的说明以及对语素“盘”义项的概括提出了两点讨论:第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某些组词中“盘”的意义未作说明;第二,对于那些部分语素义模糊或者全部语素意义消失的组词,根据其中的语素“盘”在现代汉语中构词能力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应该考虑对其的意义重新作出说明,或者构建一个独立的义项,、  相似文献   

2.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成语司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 《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个成吾电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刍议”莫作“诌议”刍议 ,《辞海》的注释是 :“犹刍言 ,刍尧者之言。”意思是割草打柴之人的言论 ,常用作自己言论的谦词。《辞源》的注释是 :“草野之人的言论。犹刍言。对人陈述意见的谦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谦辞 ,指自己的议论。”人们写文章时 ,常以《XwXw刍议》为题 ,用意在于表示自己发表的言论粗浅 ,是自谦之辞。但有的人不太注意 ,把“刍议”写成了“诌议”。例如 :《政府职能定位和财政体制改革诌议》( 2 0 0 3年第 2期《计划与市场探索》第一篇文章标题 )上例中的“诌议”显然为“刍议”之误。诌 ,《辞源》的注…  相似文献   

4.
简述《水浒传》中"将"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本文将以近代汉语用例的典型代表-《水浒传》为依据,考察“将”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用法:作名词、副词、介词、动词、助词等使用,为“将”在近代汉语中的断代描写提供依据。并且还发现了“将”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条汉语实词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中“把”字句进行穷尽式收集,然后对其宾语所表示的语义关系以及“把”字句自身的结构问题进行探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异于现代汉语“把”字句的情况,最后本文试图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把”字句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并流行一种“汉语人研究派”。这种新的语言学流派深受西方人语言理论的影响,力求探索汉语的化特征,他们提出了建立中国化语言学的学术主张。随后,出现了较多探讨化与汉语相互关系的学术专与论,如《方言与中国化》、《中国化语言学》、《化语言学》、《语言化研究的四个层面》、《汉语与中国传统化》、《有关汉字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等,“女”族字、词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以来,“下浮”一词频频见于报端,以至许多汇集新词新语的字典辞书竞相收录,最近发行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也增收了这个新词,释义为“(价格、利率、工资等)向下浮动”。《现代汉语词典》的增收,标志着不仅是使用,而且研究也正式承认了它的新词地位。如果单纯从“下浮”一词中的“浮”字来看,它的基本意义当是“在水面漂浮”,既可表示静态的“停留在液体表面”,又可表示动态的“自液体的内部上升到液体的表面”。在意义上与“浮”字相对的是“下沉”的“沉”。  相似文献   

8.
关于特殊的"的×、的×"用法,自从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1]一书中指出它是"有意思的例子""唯一的例子"的话以后,《中国语文》和《中国语文通讯》等发表过好几篇文章,如谭达人先生的《无独有偶》[2]、江澄先生的《"的"在前面又一例》[3]、笔者的《并非"无独有偶"》[4]、张谊生先生的《试论结构助词"的"和"之"的前置--兼论现代汉语的骈合结构》[5]等.  相似文献   

9.
“料峭”并非“严寒”“料峭”在《辞源》中的注释是 :“风寒著肌战貌。多形容春寒。”在《辞海》中是 :“形容春天的微寒。”例如 ,苏轼《定风波》词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又如 ,范成大《晚步西园》诗 :“料峭轻寒结晚阴 ,飞来院落怨春深。”《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形容微寒(多指春天 ) :春寒料峭。”显然 ,“料峭”应当用来指春天中还略带寒冷的天气。但这两个字较为冷僻 ,除了“春寒料峭”外 ,其他地方不再出现。大约因为“陡峭”是“很陡的意思” ,所以很容易误推出“春寒料峭”就是“很冷的意思”。于是出现了误用。例…  相似文献   

10.
《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著作。从语言史的角度看,这部书处于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因此书中的语言现象既丰富多样又错综复杂,且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衡》的比较句同样如此,文章将《论衡》中“尤、最”字比较句按照语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用上的话语链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